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特点、建设原则及部分地区经验做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和特点

一、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

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经过统一规划,按照统一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搬迁合并,统一建设新的居民住房和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也称为“中心村”),形成农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

二、新型农村社区的特点

1、规模不等。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乃至几万人,完全由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而定。

2、基础设施相当完善。新型农村社区的道路、供电、供水、通讯、购物、电脑网络、有线电视、垃圾污水处理等各项设施基本齐全,可以保证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公共服务全面覆盖。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法律、计生、就业、社保、社会治安、社会福利等政府各项服务全面覆盖,很多事情群众不出村也能办到。

4、居住环境优美。新型农村社区注意环境的美化、绿化、亮化,娱乐休闲设施齐全;群众的住房设计科学,既有独门独院的别墅,也有多层、高层、廉租房等不同样式、不同面积的套房,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财力状况选择不同的住房标准。

5、社会管理得到加强。建立了党总支、居委会、经济协会、文化协会、老年协会、村民理事会等组织,社会管理得到完善和加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

(一)政府引导,群众自建,社会共助

在政府进行规划设计、政府和社会共同给予基础设施投入等方

— 1 —

面的扶持引导中,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农户能够自己做的自己做,能够联合做的联合做;政府和村两委不应包办,应该放手引导农户民主理财、自我管理,引导农民自愿地、积极地、有序地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量力而行

在基础和条件上,要区分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不搞一刀切。条件好的地方,结合现有工作基础,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建设项目,全面开展社区建设;条件不完全具备的地方,可以有选择性地开展,例如可以从群众最需要、最认同的环境卫生整治做起,逐步动起来。规划建设要突出乡土风情,彰显农村特色,体现农村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努力形成“一社区一特色”的农村风貌。在区域分布上,城中村、城郊村、镇中村、镇郊村纳入城镇总体规划进行建设;工矿区的村庄纳入工矿区的总体规划进行建设;数量众多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方式来决定农民的居住生活方式,居住生活方式一定要与生产方式相适应,否则就会阻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而言,纳入城镇和工矿区总体规划的村庄,鼓励建设四层及以上的多层楼房;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宜建设三层及以下的低层新房。

(三)试点先行,加强指导,形成氛围

要优先选择产业基础较好、管理机制健全、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庄先行试点,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规范程序、细致操作,确保建成精品工程、“百年社区”。对先行试点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要认真总结,摸索经验。试点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突出地方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于一些带有规律性、方向性的做法,要及时予以指导、推广和完善。要宣传发动,形成氛围,不断深化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的认识,引导群众自觉主动投入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 2 —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注重的“三个结合”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在繁荣农村,繁荣农村的关键在农民增收,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发展产业。产业的发展可以给农民的社区新生活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同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又可以为转变农村发展方式、继而促进产业的发展提供大好机遇。在加强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过程中,要统筹考虑产业规划,加强“一村一品”建设。在人口集中居住的过程中,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走农业园区化之路。粮食生产区,发展产量高、工作效率高的机械化大农业。“鸭棚、菜棚、菌棚”生产区,发展劳动密集型、增值高的园艺小农业。同时引导富余劳动力搞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等等,拉长做粗农产品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让农民充分发挥其能力,让农民变成现代化的、职业化的新型农民,真正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村民自治相结合

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政府和村两委要让农民全过程参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酝酿、讨论、审核和实施,要引导农民自主建设、自主理财、自主管理,全方位参与新型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经济、文化和政治建设。农民在积极参与过程中,其知情权、话语权、主人翁意识将得到增强。农民迁居新社区以后,精神面貌和社区治理结构都会发生变化,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都将为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的健康可持续运转打下重要基础。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相结合

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过程中,要采取各种鼓励措施吸引不

— 3 —

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户到县城区、到镇区落户居住,促进农民到城镇居民的转化。同时,通过引导吸引城镇的闲散资金投资到农业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促进城镇资源和要素向农村转移。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并驾齐驱、互促互动的两只轮子,实施双轮驱动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内部分先行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做法

新乡市长垣县: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该县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先规划后建设”的规划原则,打破城乡壁垒,突破区域界限,从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重点镇、新型农村社区、自然村五个层面,搞好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专业规划。结合城乡一体化整体规划,编制了三大配套规划,即: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将全县599个行政村规划为119个新型农村社区,每个社区平均整合3个行政村,每个社区大体1500户,6000人左右,人均建设用地60—80平方米,每户不超过267平方米。在规划过程中,让群众广泛参与,反复征求群众意见,规划成型后在其显要位置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规划一经确认,严格按规划搞建设,严格落实“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制度,建立和完善了规划审批程序。为了理顺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在乡镇设立了村镇规划管理所,各行政村设村庄规划管理员,形成了“县规划局—村镇规划所—村庄规划员”的规划管理体系,强化了规划的有效管理和监督检查。

(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长垣县根据规划编制方案,按照“规划适度超前,建设稳步推进”的原则,把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分四步走:2009年启动全县38个社区,五年基本整合建成;2015年,力争所有社区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全部到位;2017年前,

— 4 —

新型农村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到位;2020年,全面完成119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先行启动的38个新型农村社区大都建在了县城规划区、重点镇、干线公路两侧、产业集聚区周边等重点区域。遵循宜合则合、宜搬则搬、宜改则改、宜建则建的原则,分期分批推进。初步形成了“城中村改造型、旧村完善型、村庄合并型、产业带动型、企业参与型、回乡反哺型”等六种社区建设模式和“农民自建、集体代建、招商引建、社会援建”等四种建设途径。如村庄合并型。长垣县南蒲办事处正在建设的南蒲新区、南蒲新村、西郭庄社区和陶行社区4个社区,合并了全办事处的28个行政村,建成后腾出土地8000余亩。旧村改造型。起重机配件专业村魏庄镇了墙村,大部分道路和住房建成时间较短,且村内规划较为整齐。主要是对旧房和损坏设施进行改造,保留了40%以上的住宅,减少了不必要的投资。在社区建设中,该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鼓励条件较好或急需建房的群众先建,不搞行政强迫命令和“一刀切”。规划设计多种不同造价的户型供群众选择,避免农户建房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合理确定社区住宅层数,鼓励向多层、高层住宅发展。

(三)完善机制,投入驱动。长垣县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投入驱动、机制推进。在资金筹措上,采取“县级投入奖补资金,乡镇投入引导资金,鼓励民企捐助资金,协调金融部门提供贷款资金”等多种形式,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同时,对在新型农村社区建房的农民,免费提供住宅户型图样、每户补助10吨水泥、对贷款农户补贴3万元3年的贷款利息等优惠扶持政策。2010年以来,该县各级财政、社会捐助、金融贷款、农户自筹等共投入社区资金7.54亿元,其中市级以上1700万元,县乡6318万元,企业捐助6318万元,农户自筹6亿元。对整村迁建的按实际净增土地给予土地出让金净收益100%的比例返还,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在每个社区建设前期,县政府都补贴15万元规划费和50万元启动资金。

— 5 —

40wip7lfr472h8v7sn3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