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作为十八世纪与歌德齐名的一名文化巨人,席勒满腔热情地追求着人类的自由解放事业,坚持不懈地在艺术实践、艺术理论和哲学美学等各个领域进行自由之途的探索。因此,他的美学思想一开始就与现实中的国家政治状况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向意义。

他的审美教育思想不但确立了美育的独立地位,更将美与人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美育来弥合由于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所导致的人性的分裂状态,突出了人性在个体现实生存以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席勒对人的感性的重视和对个体在现实世界的和谐生存状态的关注,使得他的思想不仅在美学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价值,在政治学、社会学方面也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本文分四章对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进行梳理与阐释。第一章梳理了席勒美学思想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和理论来源。

席勒美学思想是在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西方从古希腊开始的美学思想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思维倾向,一种偏重理性的作用,重视逻辑思维推理,另一种则强调感性的作用,突出对感性经验的偏向。这两种理论倾向一直存在于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各自极端发展并呈现出互相交融的特点,共同构成西方美学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大主要传统。

席勒就是在西方美学思想的这种背景下,批判地吸收已有的美学思想成果和同时代的康德等人的理论精髓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因此,席勒的美学思想既体现出西方美学思想的承接性,使西方美学的发展具有更加严密的内在逻辑性,他的思想又成为德国古典美学这根链条上的关键一环。

同时,西方人性论思想也是他美学思想的重要源泉,卢梭和康德是他人性思

想的直接来源。席勒从人性入手开始对时代的问题进行分析,人性问题贯穿在他美学思想的始终,而这为后世思想家提供了的新的思考维度。

第二章阐述了席勒美学思想产生的德国现实社会状况。现实是席勒美学思想的出发点,这是我们研究席勒美学思想的前提。

席勒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德国当时的社会现实状况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18世纪的德国,政治分裂,诸侯国林立,无法实现国家的统一;经济衰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新兴资产阶级力量不足,政治上处于无权的地位,同时也与其它阶层都存在矛盾。

虽然德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受到了启蒙运动思想的深刻影响,但是德国无法在政治和社会纬度产生法国大革命式的革命运动。席勒从自身的生活经历出发,以古希腊人的完满生存状态为摹本,看到了同时代人“碎片”化的生存状态,推动了异化理论的发展,也开启了美学现代性批判的先河。

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席勒进行哲学和美学研究,试图从另外一条道路来实现政治自由,通过人的感觉方式的整体改变来实现人的审美化生存。第三章从人性的角度来阐述席勒美学思想的内涵,指出人性的完满是席勒美学思想的核心。

席勒吸收康德和费希特的哲学思想,对人的天性进行抽象的分析,从人本身来指出游戏产生的机理,将游戏与人的天性联系起来,将游戏根植于人性深处,在西方游戏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游戏理论,并指出了游戏的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即物质的严肃-物质的游戏-审美的游戏。席勒用审美来克服人性的“碎片”化,他从游戏与人性的联系上分析出活的形象诞生的过程,强调了人在美的形成过程中的主动地位,席勒对技艺的强调更凸现了对人的能动性的重视。

针对现实中人的“碎片”化现象,席勒指出通过审美教育,用振奋性的美和溶

解性的美来弥合分裂的人性,以实现人性的完满。席勒指出假象要胜过现实,艺术要胜过自然。

在席勒看来,审美假象也是有着严格的区分的,最高的最理想的假象是纯粹假象,它必须是正直、诚实、自主、独立,不依赖于现实的一切条件。虚假的审美假象只是人们用来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它的存在必须以实在性为依据。

美的自由必须在现实世界里得到体现,美的客观性得到验证的同时,美与道德在客观感性现象领域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席勒在对艺术独立性分析的同时也指出了实行审美教育必须提供好的艺术作品,只有理想的艺术作品才能鼓舞人心,对人性分裂的人类内心起到感染和触动作用,这是实行艺术教育的前提条件。

这里席勒指出了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更指出了美在人性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作用。第四章则集中探讨了席勒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指出席勒美学思想的旨归在于寻求人与社会的和谐,从而探讨席勒美学思想在社会和谐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席勒对美和人性的分析的目的在于探索政治自由的现实产生途径。席勒将和谐的个体生存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席勒所有的作品中所指向的都是一种社会理想的存在。

席勒接受了康德的国家概念,对国家进行了人本主义的先验规定。他把国家的发展与人类历史的发展阶段联系起来,在国家和个体的关系中,席勒将个体的地位放在了国家的地位之上,将国家的实现看作是个体实现自由的一种一体性的结果。

人类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充分体现在中西方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探询之中,也体现在“和谐”作为一个美学范畴的动态发展。席勒寻求人身心和谐的思想是

西方美学中的和谐观发展的必然。

席勒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开启了现代性审美批判的大门,无论是对社会状况、人的异化以及对美的探讨上,马克思与席勒都有相通之处,但在实现途径上,马克思则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和生产革命的现实活动来达到目的。席勒以美学来对社会文明进行批判并寻求政治问题的解决的做法在马尔库塞等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中都能得到呼应。

美学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一部分,他们强调美学的实践功能指向,用美和艺术来实现对社会的批判,试图完成对异化的社会和人生的现实拯救。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人类的共同理想,是人们对一种和谐的生存状态的客观要求,作为对社会形态的阶段性和多样性的描述,和谐社会必然体现为具体的社会领域中存在的各种关系的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转。

和谐社会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和一种社会理想诉求。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符合马克思审美主义原则,既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本质必然,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审美理想的实现。

但在现实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在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各种矛盾凸现,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异化、物化现象突出,人的社会责任感缺失、个体道德失范、精神空虚,非理性、反理性思潮大行其道,感性主义横扫一切。席勒美学思想无法直接承担起他那个时代改造社会的重任,但可以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下作用于人的精神层面,张扬审美精神,树立审美理想,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

而在现实实践中则可以通过审美教育途径塑造和谐、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从而参与和谐社会的实际建设。席勒美学思想在德国古典美学史的链条上,

具有关键性价值和意义。

席勒美学从人的感性存在出发,沿着康德道路完成感性和理性、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康德美学的思辨性和抽象性,他从现实需要的角度阐发关于美和艺术的理论,将美学推向了更广阔的社会理论中,并与人的本真存在联系在一起,而他第一次系统提出美育思想则使得美学更具有了实践意义。尽管他的思想有明显的空想成分,缺乏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但是他的批判理论却让美学从此与政治社会问题紧密相连,而在具体的社会发展中,美学必将发挥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

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作为十八世纪与歌德齐名的一名文化巨人,席勒满腔热情地追求着人类的自由解放事业,坚持不懈地在艺术实践、艺术理论和哲学美学等各个领域进行自由之途的探索。因此,他的美学思想一开始就与现实中的国家政治状况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向意义。他的审美教育思想不但确立了美育的独立地位,更将美与人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美育来弥合由于社会分工和社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0we476pnk8njyy26yqz6tzp834daf018o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