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16《晚春》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注】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阅读上面的唐诗,回到下面两道小题。 17.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

【答案】 落日、绮霞、远山、青草

【解析】 这首小诗(五言绝句)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 在暮春三月的晴江之上,诗人仰视,有落日与绮霞;遥望,有远山如眉黛;俯察,有青青的芳草。 这些物态,高低远近,错落有致。 韩琮此诗从“晚日”、“远山”写到“春草”,导入“望乡”,情与景协调一致,显得很是自然。

18.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通过描写晚春江上明丽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

【解析】 此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 本首诗借景抒情,抓住诗歌的最后一句:“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中的“望乡”一词,可确定诗歌的基本思想感情倾向是思念家乡的。

(五)诗歌鉴赏【2017·江苏省天一中学初一期末】 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A.首句以“润如酥”来形容初春小雨的细滑润泽,“润”字写出了春雨的可贵。 B.第二句描写了雨后春草远看似有、近看似无的朦胧景象。

C.三、四两句描写了想象的晚春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晚春美丽景象的向往。

D.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早春的特有景色,刻画细腻,后半部分通过对比,抒发了诗人的独特感受。 【答案】 C

【解析】 C项“三、四两句描写了想象的晚春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晚春美丽景象的向往” 赏析不正确。应是描绘了早春的特有景色,可注意标题。

(六)诗歌鉴赏。 【2019·温州外国语学校中考模拟】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有人说,结尾句中的“不”应该改为“正”,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结合全诗阐明理由。

【答案】 我不赞同。 夕日欲颓,落霞绮丽,远山一抹,宛如美人的翠黛,河畔的青草绿绿的,嫩嫩的,作者由望景而望乡,望景怀乡,望景怀人,本是常情,但是作者越是反意说之,“不是”,正是突出思乡之情深切。 正如辛弃疾《丑奴儿》识尽愁滋味却欲说还休一样的道理。

【解析】 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 现在还不是望乡思家的时候啊。“不是望乡时”这一句是承上句“春青河畔草”而来,这是诗人情感的表现。 其中,“不”字很见功力。我们知道,在古代诗歌中,登高望远,怀乡思人,往往却是自伤情。 然而,诗人不说此时“正是望乡时”,而是说“不是望乡时”,这是诗人反其意而用之。 这样,不但强调了望景怀乡之意,而且暗示了诗人所具有的一种无奈的伤感。 真是不言望乡而望乡之情弥切矣,在写作上,这更有助于提高表情达意的效果。所以“不”不应该改为“正”。

四、诗歌对比鉴赏

(一)诗歌鉴赏。 【2018·武穴市大金镇中学初一月考】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4.这两首诗中,都各有一句写到了“雪”,哪一句才是真写雪呢? 【答案】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解析】 这里是把握诗歌内容考点。 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 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是实写“雪”;而“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是实写杨花。

25.下面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年都未有芳华”的意思是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句中的“都”写出了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的心情。

B.《春雪》第三、四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称得上是神来之笔。“却嫌”“故穿”采用比喻手法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

C.《晚春》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D.我们可以透过《晚春》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自己对美好青春的珍惜之情。

【答案】 B

【解析】 B选项运用的是拟人修辞。

(二)阅读两首古诗,完成表格。 【2018·浙江初一期中】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相同点 景象(1)____、杨榆翻飞 不同 本诗通过描写草树知道春天将归去,想留住春天的脚步,就连情感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不同 舞,化作漫天飞雪,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答案】 (1)花草斗艳 (2)沙洲迷蒙,杏花凄楚可怜、杏花见寒 (3)本诗通过倚阑人所望见的景象:燕子还未归巢,而美好的春光已快消逝,沙洲一片迷蒙,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具体而又委婉曲折地传达出倚阑人因春光即将消逝的怅惘和不尽的哀愁。

【解析】 考查对诗文的理解。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作答。 (1)依据“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这一语句,仿照例句概括作答。 (2)可根据“一汀烟雨杏花寒”这一诗句仿照给出的示例概括作答。 (3)对理解诗歌主旨的考查。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意象来体会。 《苏溪亭》一诗通过描写燕子还未归巢,沙洲一片迷蒙,杏花也失去了艳丽的容颜等景色,具体形象而又委婉表达了作者因春光即将消逝的怅惘和绵绵的哀愁。

【点睛】 诗歌言情,是为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文的内容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揣摩作者的情感。

(三)阅读诗歌,完成小题。【2019·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初一期中】

晚春二首·其一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二首·其二 唐 韩愈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3)____ 野草茁长、燕子不归、(2)____ 两首诗描写的时令都是晚春时节。 不同点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1)“等闲撩乱走空园”一句中的“空”字用字巧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 “空”字,写出园中万物凋零的景象,与“慢绿妖红半不存”呼应。

【解析】 考查诗句中词语的表现力。一定要把词语放入诗句或具体的语境之中解读。“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一阵风过,树梢的榆荚只能随着那柳絮在空中到处飘荡游走。从内容上看,“空”字,写出园中万物凋零的景象;从结构上看,与第二句“慢绿妖红半不存”(红红绿绿的花草已是半开放半凋谢了)照应。

(2)两首诗歌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对春天的留恋。

【解析】 考查两首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晚春景物。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 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 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 同时寄寓着一定的哲思,即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一致。

【点睛】 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 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 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 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四)比较阅读韩愈的《春雪》和《晚春》,完成小题。【2019·江苏初一期末】

春雪

新年①都未有芳华②,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16《晚春》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解析)

【注】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阅读上面的唐诗,回到下面两道小题。17.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答案】落日、绮霞、远山、青草【解析】这首小诗(五言绝句)主要写景,而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0sub7c2sc6cyp27lz4y3h0qq02ukg01bx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