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策略的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的课堂教学,我们认为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窄”,二是“空”。所谓“窄”,就是把课堂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以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即使联系实际,也是举例式的。这种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割裂的状况造成了学生学习生活的苍白无味,使得学生不能充分地体验和享受学习的乐趣。所谓“空”,就是偏离了课堂教学的特点,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一种生活,但这种生活是以知识为中介的价值活动,既不能拘泥于文本和知识,更不能丢弃文本和知识,这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主阵地。而“学习发展”和“生命成长”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连续的过程。要让这个具体连续的过程有效展开,必须克服课堂教学中的“窄”和“空”。
信息技术在现代人类生活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将会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以软件和多媒体的方式给学习者提供各种知识信息,其交互式及联网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它在转变人们的学习方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鉴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以期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理论依据
1、从素质教育理论角度出发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2、从现代学习理论角度出发
关于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有人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的态度、应用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的活动形式等各种因素的总和。也有人认为:学习方式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特征和认知取向,它是一个组合性的概念,反映了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思维和行为水平,直接关系着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有效性。还有人认为: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本课题中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是解决“怎样学”的问题。 关于“怎样学”,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从教师那里接受现成知识,接受方法主要是听老师讲解分析,总体上是一种被动学习。本课题中的转变学习方式,是指从单纯地、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怎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3、从课程改革新理论、新理念角度出发
针对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强调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主要以三个基本概念、从三个维度来判断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性程度、合作性程度和探究性程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核心在于从单一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关键在于承认和尊重不同的学习者由于知识背景、经验积累、能力倾向、个性风格的不同,必然会有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和不同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承认和尊重学习的多样性和各种学习的等价性,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4、从现代信息技术理论角度出发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育概念,根本不能涵盖信息技术对人类教育的深刻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开辟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这种整合中必将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与之相应的新的教学目标、方法及评价手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主要的是带来学习方式的革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的大量涌现,对于人类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作用。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同时数字化学习也将成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述评
信息技术环境下人们获取知识方法与途径的研究,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教育科学前沿课题之一。国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早已深入人心,以皮亚杰等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并在理论和方法上,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国内,以 蒋鸣和教授为代表的北师大网络教育实验室的“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已初步取得成效,“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也开展了多年,使得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具有理论及操作层面的借鉴之处。但目前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仍局限于教学表演和比赛层面,新课改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一种共识,使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常态教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 四、研究目标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基本目标的着落点是学生。可以这样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教师的个性健全发展,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双重目的,但是其基本目标是在于对学生的培养上,所以我们强调和力求实现的是以下目标:
1、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自主愉快、探索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体现生命的意义和创造的价值。
2、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学习习惯,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行为,形成乐于学习的内在的意志品质。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改变教学观念并形成一套较系统的形成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教学思路的能力,更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五、研究内容
网络不仅要用来支持教师的教,更要用来直接支持学生的学,要让网络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的工具之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环境中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适应自己程度的学习内容,自由择取学习方法,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互动、资源共享、学生互助、信息共用”的信息流多向交互传递,并将所学方法转化为能力与习惯。以期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为了实现这样的构想,我们将着重进行几个方面的实践和研究。
(一)如何利用信息资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如何利用网络作业,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如何利用信息资源,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四)如何利用信息资源,创设互动、共享的学习环境 六、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行动研究为主。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修正实验方案、实验计划,调整实验方向。同时还辅以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教育调查法、观察法等。
七、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3.7—2013.8) 主要是理论学习,学习我国各地的相关研究,并进行比较宏观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二)实施阶段(2013.9—1015.6)
开展有计划的研究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课堂教学、教学论文、阶段总结等等,以便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交流、调整,让课题研究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开展经常性的课题研究情况调查,对课题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予以及时的解决。在课题运作过程中,聘请专家进行理论辅导和操作指导,对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进行全程的帮助。
具体安排如下:
2013.9-2014.1研究“如何利用信息资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014.2-2014.6研究“如何利用网络作业,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014.9-2015.1研究“如何利用信息资源,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2015.2-2015.6研究“如何利用信息资源,创设互动、共享的学习环境”; (三)总结阶段(2013.9—2013.10)
课题总结、报告撰写、案例收集、资料汇编。完善课题报告,充实材料,准备结题。
八、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共有36个班级,班额较大。学校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学校将全方位支持本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