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考《政治经济学》习题大全
第1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政治经济学是(A)A.经济学的原初形态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D)D.生产方式 3.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是(B)B.矛盾分析
*4.经济学分析方法中的矛盾分析是为(C)C.解决矛盾
*5.由抽象到具体是(C)C.由简单范畴到复杂范畴
6. 政治经济学是( D )。D. 我国理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
7.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具有( D )。D. 以上各项都正确(阶段性、科学性、实践性)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得相应分值,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BCDE)
A.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B.矛盾分析方法
C.中介分析方法 D.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E.逻辑和历史的方法 三、判断题(以下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研究政治问题离不开经济。(√) 2.研究经济问题离不开政治。(√)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6.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7.矛盾分析构成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 8.学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是掌握其方法。(√)
第2章 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首先是从(B)开始的。B.商品 2.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数量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C)C.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了商品的(C)C.价值 *4.商品是(A)A.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5.商品的二重性是指(C)C.使用价值和价值
6.商品的价值是(B)B.交换价值的内容 7.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D)D.抽象劳动
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D)D.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B)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0.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是(C)C.具体劳动
11.就不同部门而言,价值量的决定以(A)为计量单位。A.简单劳动
1
1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B.商品的价值量
*1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D)D.成正比或成反比或无关
1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B)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5.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B)B.成反比
16.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A)A.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17.当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共同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其价值形式是指(C)C.一般价值形式
18.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换媒介作用的货币职能是(D)D.流通手段
19.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其价值形式是指(B)B.扩大的价值形式 *20.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D)D.特殊商品
21.价值形式的发展顺序是(A)A.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22.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A)A.价值尺度
2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A)A.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4.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执行的货币职能是(A)A.价值尺度 25.用来偿还债务的货币,执行的是(C)C.支付手段的职能 26.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B)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
*27.货币流通速度是指(C)C.同一单位货币反复充当流通手段的次数 28.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A)A.价值规律
29.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B)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30.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是(B)B.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二、多项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在开篇就讨论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其原因包括(ABCDE) A.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B.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前提和逻辑基础
C.货币是商品流通的媒介,是资本的简单规定
D.资本主义是在价值规律作用下由简单商品经济转化而来的 E.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2.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CD)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3.商品的使用价值(ABE)A.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E.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4.商品的价值是(ABCDE)
A.交换价值的内容 B.交换价值围绕波动的中心 C.调节交换价值运动的规律 D.商品的社会属性 E.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5.商品的二重性是(AB)A.使用价值 B.价值
6.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DE)D.具体劳动 E.抽象劳动 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ACD)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C.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
8.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是( ACE )
2
A.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该部门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C.单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成正比 E.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部门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9.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 BC )
B.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10.下列对货币职能的描述中哪个是正确的(ABCDE)
A.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只需要头脑中有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B.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C.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货币符号 D.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E.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使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1.货币的职能有(ABCDE)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12.作为世界货币的金银,可以(ABC)
A.用作购买手段 B.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平衡国际收支差额 C.作为社会财富的化身,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13.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有(ABDE)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 E.货币形式 14.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ADE)
A.待售商品总量成正比 D.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 E.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15.价值规律的作用是(ABC)
A.敦促生产者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B.自发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 C.促使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16.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是(BE)B.社会分工 E.私有制 三、判断题(以下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2.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既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又是商品学研究的对象。(×)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劳动价值论。(×)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剩余价值论。(√) 5.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前提和逻辑基础。(√) 6.商品的二重性是指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7.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8.商品的二重性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
9.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0.交换价值不过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比例。(√) *11.交换价值是两种商品相交换的比例。(√)
12.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13.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14.马克思认为,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整个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 16.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7.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