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L1和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 要】 目的: 探究在胃癌组织中PD-L1和PD-1表达情况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接受根治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手术区标本作为观察组,选取患者的癌旁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对比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标本的PD-L1和PD-1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62.5%(50/80)、38.8%(31/80),对照组组织的PD-L1和PD-1指标的阳性率均为0,两个指标表达情况没有相关性,其中PD-L1指标与患者的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pTNM 分期情况密切相关,而PD-1表达与该类指标不相关。结论: 在胃癌组织中PD-L1和PD-1指标有明显的升高,并且PD-L1指标与肿瘤的进展以及预后情况密切相关,值得在胃癌诊治中指导应用。
【关键词】 PD-L1 PD-1 胃癌组织
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科恶性肿瘤,随着外科医疗技术的提高,其化疗和放疗的辅助治疗技术不断升高,胃癌的治疗和预后得到很大改善。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大面积转移,其五年生存率不超过25%[1]。胃癌的诱发因素复杂,主要涉及致癌因子的激活和抑癌因子的失活,在此过程中伴随免疫逃逸,出现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的逃逸,并伴随细胞
凋亡反应,在此过程中协同调节系统参与这一反应[2]。PD-L1和PD-1作为免疫相关受体家族成员,在抗肿瘤免疫和免疫逃逸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胃癌患者病理组织中PD-L1和PD-1表达水平的分析探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接受根治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病理组织部位均通过组织学检查确诊,同时患者在手术前均未进行放疗和化疗治疗,患者没有出现远处转移,并且其资料均保持完整,80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患者28例,其年龄在31~78岁,平均年龄为57.0岁。 1.2 方法
手术区标本作为观察组,选取患者的癌旁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对比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首先将所取组织结合免疫组化二步法将标本进行石蜡块制备后进行连续切片,然后进行脱蜡和水化处理[3],滴加相应的过氧化氢溶液作用十分钟后采用PBS冲洗三遍,然后将其置于柠檬酸盐缓冲液中国进行微波加热,其抗原修复作用后放置至冷却,然后采用PBS冲洗三遍后滴加鼠抗人PD-1以及兔抗人的PD-L1多克隆抗体进行4℃孵育过夜, PBS冲洗三遍后采用PV-6000二抗滴加,
室温孵育20分钟后PBS冲洗,最后采用DAB进行显色,并且在室温下进行避光显色[4],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显色,五分钟后蒸馏水冲洗终止显色,结合苏木精复染后自来水冲洗,并采用中性树胶进行封片镜下观察。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21.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评估标准。 2 结果
观察组标本的PD-L1和PD-1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62.5%(50/80)、38.8%(31/80),对照组组织的PD-L1和PD-1指标的阳性率均为0,两个指标表达情况没有相关性,其中PD-L1指标与患者的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pTNM 分期情况密切相关,而PD-1表达与该类指标不相关,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PD-L1作为一个氨基酸跨膜蛋白,其包含胞外区域和中间的疏水结构区域,另外还有蛋白的磷酸化活化位点,在食管癌、胃癌、肺癌、乳腺癌以及黑色素瘤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多见,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中也出现过表达情况[5]。PD作为一个穿膜蛋白,是负性共刺激信号分子的一种,在肿瘤组织和淋巴细胞中多见[6]。有研究显示在出现肿瘤恶性病变
后肿瘤PD-L1和PD-1指标均有显著增加,并且也一定程度与患者病灶的临床分期、肿瘤转移情况以及脉管侵袭情况相关,从而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6]。 本研究中,观察组标本的PD-L1和PD-1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62.5%(50/80)、38.8%(31/80),对照组组织的PD-L1和PD-1指标的阳性率均为0,两个指标表达情况没有相关性,其中PD-L1指标与患者的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pTNM 分期情况密切相关,而PD-1表达与该类指标不相关。因此,在胃癌组织中PD-L1和PD-1指标有明显的升高,并且PD-L1指标与肿瘤的进展以及预后情况密切相关,值得在胃癌诊治中指导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圣,邵婧怡,王芳,范璐璐,孙国平. PD-L1和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61(06):821-825.
[2] Mu C Y, Huang J A, Chen Y, et al. High expression of PD-L1 in lung cancer may contribute to poor prognosis and tumor cells immune escape through suppressing 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s maturation[J]. Med Oncol, 2011,28(3):682-8.
[3]侯婧瑛,向仍运,陈淑芬,于钟,吴淑云,王林,王凌云. Foxp3~+ Tregs和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
理意义[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31(10):1744-1749. [4]Kantekure K,Yang Y,Raghunath P, et al.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he immunosuppressive proteins PD-1/CD279 and PD-L1/CD274 at different stages of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mycosis fungoides[J]. Am J Dermatopathol,2012,34(1):126-8.
[5]马薇,罗殿中,陈源,党裔武. PD-L1和PD-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实用医学杂志,2011,40(09):1551-1554.
[6]张亚,彭成浩. 免疫共刺激分子PD-1与PD-L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医学综述,2015,22(24):4547-4549+17.
[7]邵康,张晨星,赵莉,吴标,王颖. PD-1/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 现代免疫学,2014,34(05):386-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