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教育评价对教师与学生的意义都十分重大。恰当的评价能够帮助师生发现教与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矫正不当言行,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评价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引领师生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往的教育评价中存在一些问题,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师生的成长以及学校的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结构失衡和标准模糊。 1.教育评价中的结构失衡
任何评价都是由一系列重要程度不同的指标按一定比例构成的,评价者通过各项指标,对某项工作做出全面评估。结构失衡是指评价中的某些指标被严重弱化甚至忽略,而另一些指标被过度强化甚至无限放大,使评价结果不能如实反映工作全貌的现象。这在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中都有体现。
一是对学生评价的结构失衡。对学生的恰当评价应该认知与情感并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举,这样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面貌,并科学推断其发展前景。但是很多评价更关注学生的
学习成绩,严重忽视学生情感发展和实践能力,甚至走向“一俊遮百丑”的极端――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 二是对教师评价的结构失衡。按照《教师法》和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教师,必须既能做好教学工作,又能做好教育工作;既能教好国家课程,又能开发校本课程;既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也能做好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既能通过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实现自身的发展,也能与同伴交流与分享经验,实现共同发展;既能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也能做好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等。但是现实中的很多教师往往只停留在教好国家课程、做好班主任的层面上,对于开展教育科研、开发校本课程、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等工作关注不够,甚至完全屏蔽。教师做出这种选择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评价的结构失衡。得到学校较高评价的教师往往是班主任和教学工作突出的“主科”教师,而其他的非“主科”教师,即便在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教育科研、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等工作方面做得更好,也很少甚至完全没有机会得到积极评价。给予班主任和教学工作突出的“主科”教师较高的评价本身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在于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教育科研、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等工作也是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重要内容,甚至是占学分比重最大的内容(如研究性学习),为什么同是完成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任务,却得不到平等对待?
2.教育评价中的标准模糊
教育评价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标准模糊或标准太抽象,也可以说是弹性太大,可操作性差。尤其是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以某校教师年度考核评价为例(见表1)。
为了做好教师的评价工作,该考核评价表的设计者应该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一是将教师的工作分解为若干方面;二是根据每项工作的重要程度确定了相应权重;三是要求教师按照该表的赋分标准为所有教师打分;四是将全体教师的分数排序,以确定优秀、胜任、合格、不合格的等级。总体来看,这个评价表既考虑到教师职责的方方面面,又突出了学校工作的重点,最后的评价结果应该不会太离谱。但是,从科学性来看,这个评价表仍然存在缺陷,那就是标准过于抽象,以至于有些评价根本无法操作。比如从哪些方面看出教师政治思想先进或落后?从哪些指标看出教师职业道德是否高尚?教师在赋分时只能凭着各自模糊的感觉,这样就不够科学。有些甚至会造成很大误差。比如教育科研工作,教师赋分基本上不能客观反映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状况,甚至可能南辕北辙。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即使是对评价工作极为负责的教师在这部分赋分时也往往是模糊的,对学科教学突出的教师一般都会给满分,但事实上这些教师很可能在一个学年里都没有发表过文章、没有参与过课题或其他与教科研相关的工作,仅仅因为教?W成绩突出就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另一项目的满分。而对那些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但教学成绩不太突出的教
师则极可能给予较低分数。在其他方面也存在类似问题,即当缺乏更具可操作性的标准时,评价者仅凭印象赋分。 二、教育评价的结构失衡和标准模糊 带来的后果
教育评价对学生和教师具有重要的引领功能。教育评价结构的失衡,使学生只注重学科成绩的提高,只为提高学业成绩而努力,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评价的结构失衡和标准模糊,使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提高教学成绩上,而对与提高教学成绩看似“无关”的教科研、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等投入不足。
教育评价的结构失衡和标准模糊也造成了教师之间一些不平等或不公平。教学成绩“好”的教师可以“一俊遮百丑”,各项荣誉得到优先照顾。这使那些按照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努力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教科研工作的教师不能得到客观的评价和相应的荣誉。
教育评价的结构失衡增加了教育管理的困难并导致弄虚作假现象。由于参与教育科研、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等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肯定性评价,导致教师普遍不愿参与这些工作,在不得已参与的情况下,多出现应付差事,不愿投入精力等现象。这使学校在开展相关工作时难度加大。当教育行政部门以督导或其他形式到基层学校检查课程方案的落实情况时,有些基层学校就会通过编制假课程表等方式应
付检查,弄虚作假,甚至培训师生当检查团问到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等情况时应该如何回答,造成十分不好的影响。 三、解决评价结构失衡和标准模糊问题的建议 1.提高认识,严格执行课程方案
要解决评价结构失衡和标准模糊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提高认识,从思想上转变教育观念,明?_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并不仅仅表现为提高学业成绩。这既是对基层学校的要求,也是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国家组织众多专家研制的课程方案,是经过大量调研、总结国内外课程发展经验的结果,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国家课程方案是国家重要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国家课程方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并自觉执行该方案。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必须充分认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不能为了追求眼前政绩而忽视学生和教师的长远发展。 2.加强政策引领,提高相关工作的权重
为了改变教师只重视学业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发展的情况,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对教师在学科教学以外其他方面的重要工作也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并有实际措施给予鼓励,特别是在职称评定、职级提升方面有具体的鼓励措施。鼓励教师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同时积极投身到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指导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