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实用文案
4.控制图益处 5.控制图分类 6.控制图的选择
五、建立计算型控制图的步骤和计算方法
1.均值和极差图 2.均值和标准差图 3.中位数和极差图 4.单值和移动极差图
六、计数型控制图与过程能力指数
1.过程能力解释前提 2.过程能力的计算 3.过程能力指数 4.过程绩效指数
七、过程判异准则
以下是常用的八项判异准则: 1、一点落在A区以外;
2、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 3、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 4、连续14点相邻点上下交替;
5、连续3点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 6、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
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
7、连续15点在C区中心线上下;
8、连续8点在中心线同侧无一点在C区内。
编辑本段SPC统计过程控制 1、前言─SPC的由来、发展和基本要求 2、识别关键控制点
3、数据变异的衡量和分析· 直方图 4、数据的动态变异· 控制图 4.1、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
4.2、ISO 8258:1991《休哈特控制图》(Control Chart)要点 4.3、常规控制图的类型和实例 s 控制图的结构和概念解释 s 控制图类型和用途
1) X平均与极差图(均值—极差控制图、均值—标准差控制图、中位数—极差控制图、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s 结构和应用流程 s 举例
2) I和MR控制图 s 结构和应用流程 s 举例
3) 离散U、C、P、NP控制图 s 结构和应用流程 s 举例
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
s 如何收集数据 s 采样及数据收集 s 设定和维持控制界限
4.4、控制图制订和使用中的若干实际问题 4.5、现代控制图技术案例
5、过程能力与过程性能(Process Capability / Performance)分析以及相应的指数CPK、PPK的应用
6、过程能力/性能的保证和提高---查找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逻辑推理工具 s 5M1E要素 s 分层法与排列图
s 用于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分析的非数字资料方法工具: 因果图、系统图与“5Why分析表”、关联图、故障树分析(FTA)、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法 7、如何实现有效的SPC现场控制 s 受控的标准 s 流程失控的表现 s 失控的现场应对
s 练习制作控制图进行失控分析
s SPC实施中现场“看得见管理”应用的直观显示图表 8、SPC的效果评估的方法 s 显著性检验 s 统计抽样检验 9、回归分析
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
s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s 曲线回归 s 双列相关分析 10、方差分析
s 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s 方差分析在MSA(测量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s 多重比较:q检验
11、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 DOE) --介绍正交试验设计 12、SPC项目的开展(SPC在QCC/QIT、6Sigma项目活动中的应用)
编辑本段如何创建SPC系统 1、关键流程的确定 2、稳定工艺过程
3、过程能力的测定和分析 4、确定控制标准 5、选择和建立控制图 6、制定反馈行动计划 7、MSA测量系统分析 8、SPC应用的有效性评估 9、SPC应用的团队活动 10、案例分析及实施疑难探讨
编辑本段SPC的有效实施 一、原因分析 目前我们国内许多企业也开始逐步认识和推广SPC,但并没有达
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
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企业对SPC缺乏足够的全面了解
2、企业对实施SPC的前期准备工作重视不够 3、未能有效地总结和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 二、改进对策
针对以上原因,要保证SPC实施成功,企业应重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领导的重视
2、工程技术人员的认识和重视 3、加强培训 4、重视数据
5、实施PDCA循环,达到持续改进
编辑本段企业为什么要实施SPC SPC是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所信赖和采用的质量控制技术。半个多世纪以来,SPC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与繁荣。 新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塑造未来,质量也是竞争的关键。在一些行业,应用SPC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基本需求。 传统观念把检验作为质量保证的手段,只能事后判断,而应用SPC,能够把握先机,预防不合格品的出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SPC 强调全过程监控、全系统参与,并且强调用科学方法(主要是统计技术)来保证全过程的预防。SPC不仅适用于质量控制,更可应用于一切管理过程(如产品设计、市场分析等)。正是它的这种全员参与管理质量的思想,实施SPC可以帮助企业在质量控制上真正作到“事前”预防和控制 SPC可以帮助企业:
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
· 对过程作出可靠的评估;
· 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 · 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发生; · 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定时的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检测和验证工作;
有了以上的预防和控制,我们的企业当然是可以: · 降低成本;
· 降低不良率,减少返工和浪费; · 提高劳动生产率;
· 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质量体系。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