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提升练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提升练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态

及其调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题2分,共22分。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项选择、错选均不得分)

1.(2019·舟山模拟)如表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全部四个营养级的能量。其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 ( )

营养级 能量 141.10 15.91 871.27 0.88 (×105J·m-2) A.a A.光合作用 C.绿色植物

B.b

C.c

D.d

a b c d 2.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源于 ( )

B.高能化学键 D.太阳光能

3.(2019·嘉兴模拟)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其主要原因是 ( )

A.松毛虫繁殖力强 B.马尾松抗虫能力差 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的生长

4.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要通过 (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了食物链的原理。假设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6.(2019·湖州模拟)某弃耕地中的主要食物链为植物→田鼠→鼬。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J/(hm2·a)]。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

植物 固定的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太阳能 2.45× 1.09× 7.5× 7.15× 2.44× 2.25× 2.18× 1011 109 108 108 107 107 107 田鼠 鼬 A.能量从田鼠到鼬的传递效率是3%

B.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假设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那么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

C.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相对蛇等变温动物少很多

D.鼬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来源于鼬的摄入量,实质来源于鼬的同化量 7.某河流被严重污染后,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停止污物排放后,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逐渐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 )

A.负反馈调节

B.人工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自然调节

8.(2019·宁波模拟)某同学为探究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下图。以下做法中,可能会降低该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

( )

A.用蒸馏水代替池塘水 B.给予一定的光照 C.添加一些分解者 D.通入一定量的空气 9.

( )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 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10.(2019·丽水模拟)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3·a],以下分析错误的选项是( )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甲、乙、丙的能量之和 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乙的个体数目不一定比甲少

D.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11.以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8分) 12.

(14分)(2019·杭州模拟)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

图;不同营养级的同化能量分配如表所示。

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以下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同化能量分配(单位:cal/cm2·a) 营养级 呼吸作用 生产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请回答:

(1)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看,碳循环示意图中还缺少________等成分。

(2)图示碳循环过程中A、D、C间的〝→〞除表示捕食关系外,还可代表__________和物质移动的通道。请画出图中碳循环缺少的过程________(用字母、文字和箭头表示)。

(3)图中D粪便中的能量________(填〝能〞或〝不能〞)传递给C。 (4)表中X表示的能量去路是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关系分析,从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13.(14分)如下图,图A和图B分别为草原和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A的甲、乙、丙中有一种为生产者。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是沿着这条渠道进行的。 (3)图B所示的某种调节活动导致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结果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A和图B这两种反馈调节是否相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6.3 18.8 7.5 X 分解者分解 未利用 293 29.3 5 61.2 12.5 12.6 2.1 / 微量 1.【解析】选B。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传递效率可知:营养级越低,所含能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所含能量越低。表格中c的能量最高,为871.27×105 J·m-2,应为生产者;a所含能量次之,为141.10×105 J·m-2,因而a为初级消费者;同理可判定b为次级消费者、d为三级消费者,由此推知该河流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c→a→b→d,选项B正确。

2.【解析】选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将其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其制造的有机物中,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以这些有机物为能源,所以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源于太阳光能。

3.【解析】选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自然林区内生物种类多,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而人工种植的马尾松林,物种多样性减少,人工林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人工林的抗病虫害能力下降,所以较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选项C正确。

4.【解析】选B。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生产者、各级消费者及分解者又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使生物群落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去。因此,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实现的。

.5【解题指南】(1)关键信息:题干〝假设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2)关键知识: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是食物链(网)能量流动的开始,高营养级生物的加入增加了能量消耗的环节,并不增加或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

【解析】选C。此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网)和能量流动。A项,题干中包含的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会导致黄雀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变化,故错误。B项,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不参与能量流动,生产者一般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故错误。C项,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由4个营养级变为5个营养级,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故正确。D项,鹰的迁入使营养级增多了,食物链还是只有一条,能量流动的方向未改变,故错误。

提升练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提升练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题2分,共22分。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项选择、错选均不得分)1.(2019·舟山模拟)如表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全部四个营养级的能量。其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营养级能量141.1015.91871.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0dnf9pru17e16g2f5026bod04q39t00ox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