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小学科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学科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设计

每组学生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静电实验盒、几个气球。

教师准备:下载少儿频道《科学泡泡》的两个实验《简易测电器》和《神奇的气球》;关于正负电荷和让电荷流动起来的课件;塑料玩具、泡沫。 引入:出示塑料玩具熊

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漂亮的塑料玩具熊,可是,它有一些烦恼,因为他觉得北极很好玩,想要变成一个北极熊。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帮助它实现梦想。 演示:用玩具熊与学生的头发相摩擦,然后吸引白色泡沫。

教师谈话:哈!真不错啊,真的变成了一只北极熊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追问,深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识,并抓住学生的回答,适当引出“静电”一词。

教师谈话:刚刚同学们都提到了“静电”一词,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静电现象呢?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举出一些静电现象,如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脱下毛衣的时候,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等。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真的是随处可见啊。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教材中出现的3幅静电现象的图片,告诉同学们:第二幅图片中神奇的球形仪器叫莱顿 瓶,是用来存储静电的容器;闪电是一种能量超大的静电现象,是云层之间由于摩擦而产生大量电荷,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剧烈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闪电。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的看到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老师看到每组同学的桌面上都有塑料梳子、塑料棒、碎纸屑等让我们利用这些物品来找一找静电现象吧。 学生在找静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初步观察到学生们对静电的认识情况。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可提醒学生不仅仅用头发来摩擦塑料棒等,还可以尝试着用衣服、丝绸、手等来摩擦。

组织学生汇报找静电的方法,并通过问题的引导,进一步了解学生们对静电的认识情况。可以使用的引导性问题有:“你是怎么知道这种方法的?”“你怎么知道物体带静电了呢?”“你能对你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吗?” 以上的引导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在收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静电。

小结:塑料梳子、尺子、衣服还有我们人体内都有静电,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 1.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大家想不想知道,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借助课件介绍正电荷与负电荷的知识。 课件介绍: 第一页幻灯片

声音叙述: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原来,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用“+”来表示,负电荷用“-”表示。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跟随声音依次出现文字,注意布局:为什么物体不显示带电、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其中最后一句话可用图片展示正负电荷数量相等。 第二页幻灯片

声音叙述: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的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屏幕出现两个不同的图形,圆形和正方形,两个图形里面的正负电荷数量都相等,然后两个图形互相摩擦,正方形里的负电荷转移到圆形中。声音叙述:摩擦后一个物体中的负电荷数量比正电荷数量多,那么这个物体显示带负电。屏幕中在圆形的下面出现文字“带负电”。声音继续叙述:另一个物体中的负电荷数量比正电荷数量少,那么这个物体就显示带正电。屏幕中在正方形下面出现文字“带正电”。

小学科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每组学生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静电实验盒、几个气球。教师准备:下载少儿频道《科学泡泡》的两个实验《简易测电器》和《神奇的气球》;关于正负电荷和让电荷流动起来的课件;塑料玩具、泡沫。引入:出示塑料玩具熊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漂亮的塑料玩具熊,可是,它有一些烦恼,因为他觉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07mw9le7u3fmdy9ul8q7b8vd5385a00y2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