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7年春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作业: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7·天津高二检测)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A )

A.甲骨文的形成C.楷书的形成

B.秦始皇统一文字D.汉字演变为书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商朝时期盛行甲骨文,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汉字形成完整体系后的事情。

2.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其书法具有一种抽象之美。右图是其只有17字的名帖《妹至帖》,本帖的字体特点是( B )

A.笔画详备,结构严整C.法度森严,清峻刚健

B.笔画简约,线条流畅D.横平竖直,规矩整齐

[解析]  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此帖是草书,而A、C、D三项都是楷书的特点,只有B项是草书的特点。

3.(2016·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李白的上述诗句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应是( B )

A.柳公权C.欧阳询

B.怀素D.颜真卿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草书的书写特点,故选B项。4.下图说明( D )

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解析]  三教合流主要是指宋明以后,儒教、道教、佛教三家思想相互影响,融会贯通。这幅画是唐人作品,故A项错误。此画以释迦降生为中心,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反映了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D项正确。

5.……其全景式地构图,散点透视,充满了细而巧的市井情节。货柜上的交易,街边桥头摊点的叫卖,载运米粮漕运的货船,纤夫、屠户、小贩、商人、官宦、酒保、食客、船工、挑夫、货郎、游人、行者、铁匠、脚夫,凡是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类人等,尽皆被表现出来。还有驴子骡子,酒店酒旗、巨舟小舢,箩筐挑担,茶楼摊点,无一不被刻画得入微。”这段文字所描述的画作属于( B )

A.写意画C.山水画

B.风俗画D.宫廷画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知该画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场景,属于民间风俗画。

6.(2017·扬州高二期末)如图画作为明王室子弟朱耷于明亡后所画,画作中的树老干枯枝,鸟被拉长身子,紧缩一团,翻着白眼。能体现该画作风格的是( C )

A.工笔重彩,追求绚丽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D.注重写实,富有生气

[解析]  依据图片材料可知,这是水墨画,故A项错误;该画作是写意不是写实,形态逼真与“鸟被拉长身子……翻着白眼”不符,故B项错误;老干枯枝的树、紧缩一团翻白眼的鸟,这些形象体现了明遗民的落魄和萧索,故C项正确;依据图片材料可知,该画既不是写实,也不富有生气,故D项错误。

7.绘画以独特的方式记载着古老的历史,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特征。随着时代的变迁,绘画风格也不断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南宋偏安江南——山水画被讽为“残山剩水”B.宋代重文轻武——文人山水画兴起C.明清时代变革、社会动荡——画风雍容华贵

D.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和文化普及——民间风俗画盛行

[解析]  雍容华贵是盛唐时期的画风,因此C项表述不正确。结合所学可知A、B、D三项符合史实。

8.(2017·徐州高二期末)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成就是( B )

A.文人画C.京剧

B.元杂剧D.小说

[解析]  文人画的意境主要体现在画中,不符合材料中“声歌”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一寓之乎声歌之末”说明与歌剧有关,结合元代的时代背景可知当时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常用元杂剧来抒发其愁闷情怀,故B项正确;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不符合材料中信息,故C项错误;小说不符合材料中“声歌”的信息,故D项错误。

9.(2016·四川学业水平测试)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戏曲剧种的优点,乾隆时期进入北京,正式形成于道光年间。“它”是指( D )

A.昆曲C.川剧

B.秦腔D.京剧

[解析]  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故选D项。

10.某学者指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 C )

A.北京的贵族、官员十分多B.各地商人在北京建立会馆C.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D.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

[解析]  根据材料“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可知,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作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即《兰亭序》。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材料二 颜真卿所作楷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他创制的“颜体”,是丰裕的盛唐气息、忠贞的个人品格以及高超艺术手段的完美统一,成为后世师法的楷模。

材料三 苏轼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一说王羲之的书法特点。(10分)

[解析]  本问要注意结合王羲之所处的时代特点分析、归纳。

[答案] 王羲之在书法上继承汉代传统的同时,尽显虚玄灵动的时风,成为继往开来的“书圣”,其所书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颜真卿又渗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其原因是什么?(10分)

[解析]  本问要注意紧扣材料,并结合唐朝的时代特点来分析、归纳。

[答案] 时代气息:讲究法度与规范。原因:封建王朝鼎盛,社会需要法度和规范。(3)据材料三,分析宋代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0分)[解析]  本问要注意紧扣材料,并结合宋朝的时代特点来分析、归纳。

[答案] 特点:宋朝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原因:统治者重视文人,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就是迷恋戏曲。《旷园杂志》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者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材料二 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这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 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装、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材料四 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6分)

[解析]  本问可从材料一中的“士大夫”及材料二中的“民俗”归纳其繁荣的原因。[答案] 原因:士大夫的推动;戏曲的平民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京剧形成的条件。(12分)

[解析]  本问可以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和京剧本身三个方面的因素综合概括。

[答案]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文化:传统戏剧和文学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各种戏剧的交融发展为其提供了艺术借鉴。

(3)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简要说明理由。(12分)[解析]  本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看法: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合适的。理由: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国家应当珍惜和保护京剧;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

2017年春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作业: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三单元第十课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7·天津高二检测)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A)A.甲骨文的形成C.楷书的形成B.秦始皇统一文字D.汉字演变为书法[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商朝时期盛行甲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03lz88vln4n7xz5eecp3x5if1klf700ay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