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汉:
Skeleton 骨骼 Vertebra 椎骨 Joint 关节
Knee joint 膝关节 Esophagus 食管 Stomach 胃 Pancreas 胰 Rectum 直肠 Colon 结肠 Pharynx 咽 Larynx 喉 Kidney 肾
Ureter 输尿管 urethra尿道 Testis 睾丸 Ovary 卵巢 Uterus 子宫 Heart 心 Artery 动脉 Atrium 心房 Ventricle 心室
Thoracic trunk 胸导管 Cornea 角膜
Conjunctiva 晶状体 Retina 视网膜 Cortex 皮质 Nucleus 神经核 Neuron 神经元 Ganglion 神经节
Sciatic nerve 坐骨神经 Cerebellum 小脑
Hypothalamus 下丘脑 Brain stem 脑干
名词解释:
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的连接处,形成微向前凸的横嵴,可在体表摸到,第2
肋恰与胸骨角侧方相连接,因此胸骨角可作为计数肋的标志。
翼点:颞窝底的前下部骨质较薄,最薄弱处在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常
构成“H”形的缝,称为翼点,其内面紧邻脑膜中动脉前支。
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第1与第2颈椎之间除外),由两部
分构成,中央部为髓核,由柔软并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构成。周围部为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按同心圆排列而成,富于坚韧性。椎间盘不仅将相邻椎体紧密连接在一起,而且可承受压力,缓冲震荡,并允许脊柱作各个方向的运动。
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愕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为口腔与咽的分界。 肝门:肝的脏面中部有呈似“H”形的沟,其中位于中间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左、
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出入肝的部位。
肺门:肺的内侧面中部偏后有一长椭圆形凹陷,称肺门,是支气管、肺动脉、肺
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肺之处。
肋隔隐窝:为肋胸膜与隔胸膜转折处,呈半环形,是胸膜腔的最低点。 肾门:肾的内侧面中部凹陷称肾门,为肾动脉、肾静脉、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
入之处。
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有一个三角形区域,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
间,称膀胱三角。此区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处于空虚或充盈时,粘膜都保持平滑状态。该区是膀胱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静脉角:同侧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形成的夹角称为静脉角。是淋巴导管注
入静脉的部位。
三尖瓣:在右房室口周缘的纤维环上附有三个近似帆状的瓣膜,称三尖瓣,按其
位置分别称前瓣、后瓣和隔侧瓣。每个瓣膜借腔索连于乳头肌上,当心室收缩时,血液推动瓣膜向上,关闭房室口,由于乳头肌的收缩,牵拉键索使瓣膜恰好关闭,不致翻向心房,防止血液逆流回右心房。
二尖瓣复合体:二尖瓣复合体在结构和功能上为一整体,包括二尖瓣环、二尖瓣、
腱索和乳头肌。
视神经盘(盲点):在视网膜后部的内侧,视神经起始处的一白色圆形隆起,叫视
神经盘。此处无感光细胞,称生理性盲点,有视网膜中央血管通过。
黄斑:在视神经盘颞侧稍下方约3. 5mm处,有一黄色区域,叫黄斑。其中央有
中央凹,是感光最敏感的部位。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称神经核。 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髓鞘色泽白亮称白质。 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中因富含
血管而色泽灰暗,称灰质。
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由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称神经节。 纹状体:尾状核头部写豆状孩前部相连,并有纤维穿过,在水平切面上呈灰白相
向的纹理,故二核合称为纹状体。
大脑动脉环:又称Willis环,由不成对的前交通动脉、成对的大脑前动脉起始
段、成对的颈内动脉末段、成对的后交通动脉和成对的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共同构成。它位于大脑底部,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脑垂体及其漏斗、乳头体周围。大脑动脉环使两侧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相互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