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一)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了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二)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三)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四)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
(五)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六)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从此迸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二、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一)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大党来说,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必须有理论指导和理论武装。对于我们的改革大业来说,无论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是作为经济体制等各方面体制的根本变革,都是一个伟大的实践创新。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中推进实践创新,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改革开放中的运用和体现。因此,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十分重视理论创新。 在各方面创新中,理论创新是起带头作用的。 (二)改革的实践推动理论创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党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就是领导、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这里提出的要求,一是坚持毛泽东思想,二是发展毛泽东思想。在邓小平的领导下,第一项任务,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问题决议为标志,圆满地完成了,第二项任务,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取得飞跃性的成果。 (三)理论创新促多方面创新。
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就是坚持理论创新,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理论创新,才有了建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才有了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创新。 (四)创新在实践中与时俱进
中共十五大在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的同时,又提出了“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这里提出的是两项新任务:一是坚持邓小平理论,二是发展邓小平理论。十五大以来,在面临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考验时,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认识和解决各种新情
况、新问题时,始终坚持以实践为标准,不断开拓前进。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2月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坚持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最重要的思想成果。 因此,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协调发展的历程。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其原因是什么? (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7、祖国统一大业取得进展。 8、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9、积极开展了全方位外交。
10、全面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详尽的论述见教材302页最后两段)
四、中国抗日战争这个是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抗日战争由中国军民独立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开始,发展到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始终把日本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造成了日军的重大伤亡。中国抗日战争为夺取世界反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