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名著选读
1、绪论及早期中国古代美术史籍。包括顾恺之等《论画》、《古画品录》、《书品》等。
2、唐代美术史籍(1)。包括《贞观公私画录》、《 书断》、《画断》、《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唐朝名画录》等。 5、五代北宋时期的美术史籍。包括《圣朝名画评》、《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宣和书谱》等。 6、北宋南宋时期的美术史籍。包括《画继》、《画史》等。 7、元代美术史籍。包括《云烟过眼录》、《图绘宝鉴》等。
8、明清时期的美术史籍(1)。包括《无声诗史》、《名画录》、《国朝画征录》等。
9、明清时期的美术史籍(2)。书画着录。《珊瑚木难》、《钤山堂书画记》、《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等。 10、宿白《中国石窟寺研究》 11、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 12、金维诺《中国宗教美术史》
13、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系性”》 14、铃木敬《中国美术史》
15、高居翰《画家生涯:传统中国艺术家的生活与工作》 16、薛永年《扬州八怪与扬州商业》 17、柯律格《前现代性中国的图画与视觉》
18、万青力《并非衰弱的百年——十九世纪中国绘画史》 19、安雅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画家和政治1949-1979》 A传统史籍的写作方法:
1、纪传体 如:《史记》2、编年体 如《竹书纪年》、《春秋》、《左传》3、纪事本末体 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另如清代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 B美术史集的编写类型:
1品评类:以书画论、赏评为主,有史的因素,奠定了后世史论结合的传统。如:顾恺之《论画》、谢赫《画品》(《古画品录》)、窦蒙《画拾遗录》
2通史类:多采用纪传体的编写方法,最早在晚唐出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成书于847年;西方第一部美术史是意大利美术史家瓦萨里的《建筑家、画家、雕塑家传》,成书于1550年
3断代史类:以朝代断代的史书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美术史上的断代史籍也出现在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中国长期以来以断代史最发达,除了政治因素外,史料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中国历史的一个特点是每一个朝代都留下浩如烟海的文献记录。
4专史类:有地区性专史和某一方面的专史。地区性如《益州名画录》、《吴郡丹青志》。明清、民国时期大量出现是与明清时地方画派的兴起有关,也与修地方志的兴起有关。美术家的专史最早是《画禅》,美术门类的专史有《墨梅人名录》、《南宋院画录》。
5着录类:中国特有的美术史著作,清代数量极大,与公私收藏的盛行、市场流通有关。如《宣和画谱》、《墨缘汇观》。
早期美术史集
1汉代已有美术家,但有关美术家的活动被按功能放在史书的不同地方,汉魏之前,美术家还没有被作为有地位有身份的人被人重视。记载美术家及其活动是从两晋南北朝时开始的,出现了具有萌芽状态的美术史籍,但还不是美术史籍著作,正式的具有学术性的美术史籍则到唐代才出现。
2出现的背景:直接与美术的创作有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画创作进入了一个自觉期,出现了一批有声誉的大家,画家
有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书家有钟繇、张芝、王氏父子。人物画出现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创作;山水画开始出现;形式风格也多样化了,如密体、疏体。书法的各种书体也已基本完成,开始了个性的创造。这些成果都要求学术上进行探索,从历史上进行总结。 分类:
书法类: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南朝梁瘐肩吴的《书品》、袁昂的《古今书评》,南朝出现了“质”与“妍”、“天然”与“工夫”、“神采”与“形质”等范畴,成为中国古代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绘画类:
1品评类:谢赫《画品》“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诫,着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评论画家艺术的论着。既重视继承,也重视创新;注意画家成就和历史地位;注意画家作品的流传情况;价值。开创画品体例,品评优劣,成为以后延续不断的中国绘画史籍的先导;首创“六法”,作为衡量画家艺术高下优劣的标准;对于三国至齐梁间27位画家的题材、技法、师承关系、艺术风格等加以论述,真实反映时代审美趋向,为中国古代绘画史提供宝贵数据,史论结合,具有史料价值。
隋姚最:《续画品》不分品第,而按社会地位,将帝王萧绎以“艺圣”居首。这种按职位编次的方法被宋《画继》承袭。他确立了顾恺之的崇高地位,“至如长康之美,擅高往策,矫然独步,始终无双。有若神助,非庸识之所能效;如负日月,岂未学之所能窥”。谢赫将顾恺之分为第三品“迹不逮意,声过其实”。并提出“心师造化”“立万象于胸怀”。 由隋入唐僧人彦悰《后画品》,多记当时寺观壁画的作者,并注重师承关系及其差异。 窦蒙《画拾遗录》、李嗣真《画后品》。
2传记体:北朝后魏孙畅之的《述画》,既谈画家擅长,又指出画家缺点,并作比较。对顾恺之的看法是“顾恺之画冠冕,而亡面貌”。把山水作为独立的画科来记述。
3书画鉴藏著述及着录:《梁太清目》是现知最早的着录体绘画史籍,是绘画着录的草创形式,开创了中国美术史书画着录这一形式,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录》是其继承发展。
隋唐时期
概况:隋炀帝迁都洛阳后,在观文殿先后建造了两座建筑,东边“妙楷台”收藏法书,西边是“宝迹台”,收藏名画。由江总和姚察等人署记。
唐玄宗时期,宫廷设有集贤院,负责书画征集和摹制事宜,还专门设有搜访书画使一职,搜集法书名画。 史籍:
1着录体: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史)》,从中可以知道唐初宫廷绘画收藏情况,了解南朝梁太年间的宫廷收藏情况,了解当时寺观壁画以及壁画所在地、寺名和作者情况。是一部史料学著作,初步形成了书画着录的体例。
2画品类:○1彦悰《后画品》(后画录)多写寺观壁画作者,并注重师承关系及其差异,为已消失的壁画作品提供了宝贵的绘画史料。首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兴废》夹注中。 ○2李嗣真《后画品》内容:A画家生平故事B师资传授
艺术观点:A对谢赫、姚最的观点提出不同观点。推出顾陆张,而不重曹不兴、卫协。B提出了“动笔形似”、“画外有情”,注重情感表现。C强调师法自然,如郑法士、杨契丹的故事。D认为画家创作与其生活经历和环境分不开。
《后书品》首倡“逸品”为最高级,列在上上品之前,认为逸品是“穷绝于终古,无复继作”之作品。该书品评标准分上中下三品,再加上逸品,共四品十等,注重从作品出发进行品评,注重发展观,注重发展观,重视二王。自李嗣真提出逸品作为书画品评的最高标准之后,“逸品”成为后人评论书画优劣的重要概念之一。
3纪传体:a盛唐张怀瓘的《书议》评品真、行、章、草四体及各家的等第,并兼论各种书体的作法。《书断》作为最早的完整的书法史著作,对魏晋四大书家优劣的看法进行批评(反对复古),始分为神、妙、能三品,
《画断》自谓“不虚美,不隐恶,近乎马迁之书也。”对顾陆张的评价“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李嗣真推崇顾恺之,张僧繇,抑陆探微【回顾历代评价】)”张彦远的《法书要录》辑录了这部书的全文。为张彦远唯一没有给予批评的一部书。
b窦?的《述书赋》从所见原作出发,谨慎严肃,被认为是“精穷旨要,详辩秘义”的千古独特之作。贵“自然”,重“忘情”。
c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或《唐画断》(唐书?艺文志)或称《唐名贤画录》(宋史?艺文志)或称《唐朝画断》(图画见闻志;直斋书录解题),是已知中国第一部断代又分品的列传体的画史,原则是“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结合张怀瓘和李嗣真的分类,分神妙能逸四品,前三者又分上中下三品,逸品则不分等次。逸品为“不拘常法者”,已完全不同于李嗣真的“逸品”。不以画家地位的高低为标准。
d段成式的《寺塔记》:段氏山东邹平县人。《寺塔记》原是《酉阳杂记》中的一部分,唐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法,迫使僧尼还俗,大部分寺院被毁,而此书则保存了之前唐代寺庙及其壁画的许多情况,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多记载当时被称为左街的长安东城一带的寺塔,唐长安以位居中线的朱雀大街为界,东属左(东)街,西为右(西)街,西街只记永寿寺。 e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绘画通史,也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
版本问题:嘉靖年间刊本、明王世贞辑《王氏书画苑》、明毛晋辑《津逮秘书》本、清张海鹏《学津讨源》、《四库全书》本、清邹钟灵辑《绘事晬zui编》(道光年间),其在流传过程中有许多讹误。 20世纪学者对其研究:目录学、校勘学、考据学等方法。
20-30年代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从体例入手首先论证它的史书体例和画史性质。30-40年代,史岩《古画评》三种校勘和考订(谢赫《古画品录》、姚最《续画品录》、彦悰《后画录》,他的校勘考订代表了20世纪前半叶绘画史籍整理校释的最高水平。
1902年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内藤湖南)在《国华》发表《论说及考证?唐以前的画论》,首开中国画论整理和译介的先例。1981年,日本中央公论社出版谷口铁雄的《按本<历代名画记>》,应该是现代校注的各本中准确性最高的一个本子,代表了日本校勘《历代名画记》的最新成果。
欧美学界的研究:1923年,伯希和《六朝和唐代的艺术家》是针对《历代名画记》记载讹误的画家所做的考辩,运用语言学、考据学的方法指出了《历代名画记》的几处错误。这篇文章代表了当时欧洲汉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全书十卷,可分为三部分:
1对绘画源流的评述与绘画理论的阐述,卷一至卷二前两节(如叙画之源流、叙画之兴废、论画之六法。【起源及其功能:存乎鉴戒者,图画也。。。夫画着,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
2对古今有关鉴识收藏等方面情况的叙述,即原书卷二后三节与卷三(如论画体工用拓写【提出品评作品的五个等级:自然(最高境界,顾陆)、神、妙、精、谨细】,论名价品第,记两京外州寺观画壁等 3历代画人小传,卷四至卷十
价值:《历代名画记》保存了丰富的史料和美术史思想史料。其数据源除前代绘画史籍外,还包括了大量的史书、小说杂着和文集。
理论认识:a提出绘画的功能不仅是用以“鉴戒贤愚”,还提出可以“怡悦情性”,b提出“书画用笔同法”,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故工画者多善书”。c认为绘画在于“得意”,提倡“自然”。 总体来说作者是用外部观点解释绘画发展,不是专门讨论绘画本体的。 对从事美术批评鉴赏的人提出了修养方面的要求: A首先应了解绘画的发展,必须有大量的感性认识 B必须知道绘画的师承关系
C还必须知道风格流派。“若不知师资传授,则未可议乎画”“若知画有疏密二体,方可议乎画” D必须广见博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
问题:运用史料有许多不实和曲解之处,具有厚古薄今的倾向,并且其艺术观点具有封建士大夫的局限(“莫非衣冠贵胄、逸人高士??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
宋元时期
美术史籍基本情况:
1、品评列传体断代史。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五代名画补遗》。 2、地区性的美术史籍。黄休复《益州名画录》。 3、列传体断代史。郭若虚《图画见闻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