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031019

课程英文名称:Process Engineering for Vehicle Manufacture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 0 上机:0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为车辆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过程中,金属制造工艺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是车辆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设计》及其课程设计、《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等专业课程及完成本科毕业设计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必要的零部件机械加工和产品装配方面的工艺知识,掌握工艺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工程设计理论在产品加工制造过程中的综合运用,为从事汽车行业产品设计、制造领域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进行产品设计或工艺设计过程中,掌握机械加工的表面加工方法、定位原理、尺寸链原理、结构工艺性等内容,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思想和处理、解决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工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汽车零部件(总成)的工艺性评价,具有一定的独立排布工序、设计工艺和制定工艺规程的能力,为相关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任务奠定基础。

(二) 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了解汽车产品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了解工件尺寸及形状的获得方法;了解组织生产的类型及其工艺特征。

2、掌握定位基准概念,了解工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装夹方法和位置公差的保证方法;掌握工件在夹具中定位的基本规律;掌握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分析和计算的方法;了解工件的夹紧原理、夹紧装置以及夹具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3、掌握有关机械加工质量的概念;掌握产生夹具误差的主要原因及加工误差的分析方法;掌握表面质量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掌握加工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4、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概念、作用及其制定的步骤和内容;掌握工艺路线的制定,掌握工序具体内容的确定要求以及提高机械加工劳动生产率的工艺途径,了解现代制造工艺有关技术和知识。

5、熟练掌握尺寸链的基本概念及有关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熟练掌握装配尺寸链的建立及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熟练掌握有关工艺尺寸链的计算。

6、了解并掌握有关零件结构机械工艺性的概念与理论,掌握零件设计尺寸及其偏差和表面粗糙度的合理标注,掌握如何达到产品结构装配工艺性的要求。

7、了解齿轮、连杆和箱体等汽车行业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 (三)实施说明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方法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标

准、规范及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建议在教学中采用挂图、实物演示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多种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修完《汽车构造》,《机械设计A1》等课程,并达到相关课程的基本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产品制造工艺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要求都非常高的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课程应结合有关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及典型的工程问题,安排一定的习题、练习。并以讲、练、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强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并能够结合实际工作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六) 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机械产品加工工艺,尤其是汽车典型零部件加工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工艺分析能力、结构工艺性设计能力和工艺尺寸和精度的计算等工艺设计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理论考试和平时考核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中期考试、作业、小测验、提问等)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按百分制给出。

(七)主要参考书目:

《汽车制造工艺学(第一版)》曾东建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汽车拖拉机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宝玺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

《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习题集和课程设计指导书》倪森寿编,化工工业出版社,2003.6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必要的零部件机械加工和产品装配方面的工艺知识,掌握工艺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工程设计理论在产品加工制造过程中的综合运用,为从事汽车行业产品设计、制造领域相关工作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进行产品设计或工艺设计过程中,掌握机械加工的表面加工方法、定位原理、尺寸链原理、结构工艺性等内容,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思想和处理、解决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工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汽车零部件(总成)的工艺性评价,具有一定的独立排布工序、设计工艺和制定工艺规程的能力,为相关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任务奠定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序号 1 2 3 3.1 3.2 3.3 4 5 5.1 表面加工方法 工件装卡与卡具 基准及定位原理 常用定位原件及误差分析 卡具 机械加工质量 尺寸链原理及其应用 尺寸链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 汽车制造过程概述 学时 2 4 6 2 2 2 2 8 2 讲课 2 4 6 2 2 2 2 8 2 实验 上机 5.2 5.3 6 7 8 装配尺寸链,保证装配质量的方法 工艺尺寸链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产品设计的工艺性 典型零件制造工艺 合计 4 2 4 4 2 32 4 2 4 4 2 32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 汽车制造过程概述

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 0 上机 0

具体内容:

1)生产过程、工艺过程概念; 2)工序概念及其组成;

3)工件尺寸和形状的获得方法; 4)生产纲领概念及计算; 5)生产类型的划分;

6)自动化制造系统及先进制造技术。 重 点:

1)工序概念及其组成; 2)生产类型的划分。 难 点:

1) 工序概念及其组成;

2)工件尺寸和形状的获得方法; 3)生产类型的划分。 习题内容:

生产纲领的计算。 第2 部分 表面加工方法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 4实验 0 上机 0

具体内容:

1) 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的使用; 2) 机械加工方法和典型机床; 3) 机械加工方法的经济制造精度; 4) 齿轮加工方法;

5) 高精度加工与高速加工介绍;

6) 数控加工与计算机辅助加工(CAM)介绍。 重 点:

1) 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的使用; 2) 机械加工方法的经济制造精度; 难 点:

1)齿轮加工方法;

2)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的使用。 习题内容:

第3部分 工件装卡与卡具 总学时(单位:学时) 6 讲课 6 实验 0 上机0

第3.1部分 基准及定位原理

具体内容:

1)基准的概念及分类;

2)工件的装夹方法和位置公差的保证; 3)专用机床夹具的组成及其分类; 第3.1部分 常用定位原件及误差分析

具体内容:

1)工件在夹具中定位的基本规律;

2)工件定位的六点原则及限制的自由度; 3)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和计算; 第3.1部分 卡具

具体内容:

1)工件的夹紧及夹紧装置; 2)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重 点:

基准的概念及分类;

1)工件定位的六点原则及限制的自由度; 2)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和计算。 难 点:

1)基准的概念及分类。

2)工件在夹具中定位的基本规律

3)工件定位的六点原则及限制的自由度 4)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和计算。 5)工件的夹紧及夹紧装置。 习题内容:

1)六点定位原则

2)第二类自由度的判定, 3)定位误差的分析和计算。 第4部分 机械加工质量 总学时(单位:学时) 2 讲课 2实验 0 上机 0

具体内容:

1)机械加工质量的概念;

2)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因及加工误差分析; 3) 表面质量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4)加工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重 点:

1)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因及加工误差分析 2)表面质量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3)加工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难 点:

1)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因及加工误差分析; 2)表面质量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3)加工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习题内容:

加工误差的分析和计算。 第5部分 尺寸链原理及其应用

总学时(单位:学时) 8 讲课 8 实验 0 上机 0 第5.1部分 尺寸链基本原理(讲授2课时)

具体内容:

1)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2)尺寸链分类

3)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

第5.2部分 装配尺寸链(讲授4课时)

具体内容:

1)装配尺寸链概念 2)装配尺寸链的建立; 3)保证装配质量的方法 4)完全互换法 5)分组装配法 6)修配法

第5.3部分 工艺尺寸链(讲授2课时)

具体内容:

工艺尺寸链的计算。 重 点:

1)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 2)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3)工艺尺寸链的计算。 难 点:

1)装配尺寸链的建立; 2)工艺尺寸链的计算。 习题内容:

1)建立尺寸链; 2)装配尺寸链的正算与反算; 3)工艺尺寸链的正算与反算。 第6部分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总学时(单位:学时) 4 讲课 4 实验 0 上机 0

具体内容: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概念; 2)工艺规程制定的步骤和内容; 3)工艺路线的制定; 4)工序具体内容的确定; 5)工艺方案经济性评价;

6)提高机械加工劳动生产率的工艺途径; 7)成组技术概述。 重 点:

1)工艺路线的制定; 2)工序具体内容的确定;

3)提高机械加工劳动生产率的工艺途径。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031019课程英文名称:ProcessEngineeringforVehicleManufacture课程总学时:32讲课:32实验:0上机:0适用专业: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zx5s8ff9e0a6ri16ozy38gut0xt46013s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