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企业培训师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岗位职务描述
1、岗位职务描述基础工作的基本环节P6 (1)确定岗位职务分析对象(2)成立岗位职务分析描述工作组(3)制定具体工作计划(4)搜集有关资料、文件等(5)制定岗位职务分析图表(6)对岗位职务分析人员进行培训(7)按工作规模、专业技术要求划分工作小组(8)工作人员填写各种岗位描述表格(9)对所填写的表格进行审核(10)打印、上报、审定(11)制定岗位职务分析档案 2、 岗位信息搜集工作要点P7
(1)信息搜集要尽量全面(2)信息搜集要尽量准确(3)信息的整理要清楚 3、岗位职务描述信息搜集常用方法P9
(1)观察法(2)问卷调查法(不利因素:认知能力差异,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低会影响结果真实性)(3)面谈法(4)工作实践与工作日写实法(5)功能性工作分析法 4、岗位职务描述基本内容P10
(1)岗位职务基本情况描述(2)生产活动的主要内容或范围描述(3)岗位职务设备与技术条件支持方面的描述(4)员工匹配描述 5、岗位职务描述的作用P11
(1)提高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2)使技术投入更加合理(3)双向选择的依据(4)组织内部用人的标准(5)培训大纲的功能(6)绩效评估的尺度 6、岗位职务描述的基本原则P13
(1)实用性原则(2)专家行为原则(3)个性化原则(4)科学操作原则(5)动态管理原则
7、岗位职务描述涉及的基本概念P15
(1)关于基本单位。岗位职务描述的核心是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包括:微动作、元素、任务、职责(职能和责任)。 (2)岗位(职位)。是构成一个员工全部工作任务和责任的集合。其五大特点为:①类别性②层次性③变化性④可测性,包括岗位技术、岗位能力、岗位职责⑤经济性,包括福利待遇和岗位工作条件等。
(3)工种。也称工作种类,对活动对象或劳动对象的分类称谓。如电工、钳工、管理(分技术管理、行政管理等)。
(4)职业。指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人,或获取生活所得,运用个人能力进行活动或工作的范围。
五大要素:①名称②其工作或劳动的对象、内容、方式和场所③从事该职业所需要的资格和能力④从事职业活动所获取的报酬⑤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部门之间或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
三大特性:社会性(人际关系)、经济性(报酬)、技能性特征(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 8、岗位职务描述与职业培训工作的关系P17 201111、201105 (1)岗位职务描述向人们展现了岗位的相关物质条件,也对人们从事岗位工作的技术水平,以及所要履行的岗位职责提出了明确的要(2)岗位职务描述为培训需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培训需求预测(3)岗位职务描述本身具有培训大纲的作用 9、岗位职务档案的使用技巧P21
(1)针对性。①培训工作主要选用岗位职务技能条款②评估工作主要选用岗位职务的工作目标条款③员工招聘主要选用岗位职务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
1 / 9
(2)灵活性(3)培训导向性(4)进一步细化(5)跟踪评估 10、岗位职务描述工具表的基本类型P22
(1)职业明细表。①基本情况②职务条件③工作环境条件④特别说明⑤备注。
(2)岗位操作明细表。①生产现场作业标准②作业、工作程序③相关知识技能要求④材料及设备⑤备注
(3)岗位职务明细表。①职务概要②工作过程及工作分解(技能分解)③设备与工具④⑤备注
11、岗位设定和职务分析P23
(1)岗位设定。是岗位职务分析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以企业为例,需考虑四方面因素:①经济发展趋势对企业的影响②产业结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③企业发展规模和实际运行情况④有利于生产管理和组织协调,控制管理成本。
(2)职务分析。岗位设定后要对职务进行分析,职务可理解为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岗位应具有的技术、设备类型与水平标准,从事该岗位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技能与相关技能等。
12、影响岗位职务分析的主要因素P23
(1)专家的素质(2)专家队伍构成因素(3)信息搜集的准确度(4)组织管理与过程控制
第二章 培训项目开发
1、提升培训认识能力的方法和技巧(渠道)P31
(1)通过持续学习(2)通过亲身实践力(3)通过评估培训效果 2、企业发展的要素P32
(1)人员要素(2)信息要素(3)时间要素(4)资金要素(5)商品与服务要素(6)场所与设施要素
3、人员素质的内涵P38
(1)企业员工素质包括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两方面。
个体素质:①思想修养②道德品质③学习能力(实际能力)④知识水平(文化知识)⑤专业技能⑥身体状况。
群体素质:①在专业技术、专业结构能力、配备比例上②在智能结构上③在年龄和性别结构上④在心理素质结构上
(2)特征:首位性、能动性、高增值性、创新性
(3)作用:道德思想熏陶、行为改善、知识更新、技能提升、人才培养(尤其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4、员工素质分析要素P47
从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两个层面入手。
(1)个体素质方面:①分析员工的个性潜能及人格特质②分析员工的学历水平及职业资格水平③分析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
(2)群体素质方面①分析员工队伍的专业及技术技能结构②分析员工队伍的层次结构特点③分析员工队伍的智能结构及心理素质④分析员工胜任工作的情况 5、搜集培训项目开发辅助信息的常用方法P50 201105
(1)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台账获取信息(2)通过调查研究获取信息(3)通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获取的总结材料(4)通过参加企业的有关活动获得信息(5)通过召开座谈会、面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6)还可采用观察法等其他方法搜集培训项目开发的其他相关信息。
2 / 9
6、信息材料的提炼与使用注意事项P51
(1)必须实事求是(2)必须科学加工(3)在加工的基础上,形成一份经验材料(撰写经验材料的基本框架和具体要求:①标题②概况③材料内容突出重点)(4)必须进行评估(①评估其是否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②评估其可借鉴性) 7、培训素材基础台账的建立方法和注意事项P52 (1)方法:① “拿来”法②改造法③独创法
(2)注意事项:①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因事设“账”,要重基础、重源头。②要准确把握并解释台账中的各项具体内容、术语、概念的内涵③各项基础的台账与相关部门的台账应有一定的衔接④各项基础台账之间也要注意其逻辑关系,防止出现重复和矛盾现象⑤把建、管、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高效化。 8、培训项目的含义及特征P54
(1)培训项目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的一次性培训活动。
(2)特征:①培训对象特定性②目标性③一次性和单件性④系统性和周期性⑤广泛性⑥时限性⑦资金限制和效益性
9、培训项目开发相关信息的具体内容及类型P55 201111 包括培训项目开发的直接信息和辅助信息。 (1)直接信息(直接相关的主体信息):①组织目标方面的信息②组织气候方面的信息③培训需求方面的信息④培训对象方面的信息⑤培训内容方面的信息⑥培训规模方面的信息⑦培训时间方面的信息⑧培训地点方面的信息⑨培训方式、方法方面的信息⑩考评方式方面的信息等
(2)辅助信息(提供保障条件的信息):①培训师资方面的信息②培训教材方面的信息③培训时机方面的信息④培训设施、工具方面的信息⑤培训费用方面的信息 10、培训项目开发基础性工作的原则P56
(1)准确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时效性原则 11、培训项目开发基础性台账的内容P57
(1)基本素材台账:主要指企业发展和员工素质相关的信息,包括管理方面、市场营销方面、操作方面(2)员工基本素质台账(3)相关新信息台账 12、培训项目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内容。P46-52
(1)对班组长的素质进行最基本的分析(2)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搜集(3)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文字材料的整理(4)对整理的信息文字材料进行提炼与使用(5)对提炼的信息材料进行基础台帐的建立
第三章 培训课程开发
1、如何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能力P61
(1)主动参与培训项目实施计划具体内容的细化工作(2)积极参与培训项目实施计划的实施活动(3)用对比方法看待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2、课程的含义P62
(1)广义:指为实现教育培训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培训内容的总和。包括①所涉及到的各类理论教学内容②各种实际训练科目③各门学科④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2)狭义:指针对某一门学科或某一培训活动而设计的教学内容。 3、职业培训课程的含义、特征及构成要素P62-64
(1)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为实现培训目的、目标所选择的培训内容的总和。 狭义:指某一职业科目或某项培训活动的培训教学内容。
3 / 9
(2)特征:①课程目标对社会劳动力需求的直接性②课程设计中的技能训练有一定比例界定③理论知识服从于技能要求,具有不系统性④注重经济性和时效性⑤岗位工作要求对课程内容设计影响较大 201111
(3)构成要素:①由对学员和环境的假定所组成的课程框架②宗旨和目标③内容及其选择范围和顺序④执行的模式⑤课程评价 201311 4、职业培训课程与学科性课程的区别P64
(1)课程的目标不同。职业培训课程目标更为具体,范围直观,在课程设计上强调学员操作能力提升的训练;学科性课程目标大多是综合性、有较宽范围的,目标宏观,理论系统。 (2)注重实效性的程度不同。前者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及时性,后者具有相对稳定性。前者周期比后者要短得多。
(3)课程内容、编排形式不同。前者内容以技能训练目标为主体,编排多以技能结构的逻辑为序,课程重点是根据具体的培训目标而定,体现一个完整的技能系统;后者以理论知识为主体,多以各门学科的自身体系和顺序来编排,课程重点根据学科体系的重点来确定,注重课程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4)课程的实行模式不同。前者以练为主、以现场实训为主、以操作训练为主进行安排,开发和运行更为复杂,成本更高;后者以讲为主、以课本为主、以实验练习为主进行安排。 (5)课程的评价不同。前者重在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方面,利于学科发展和考核,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把握;后者重在技能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利于技能发展和职业技能鉴定,利于学员对技能的学习和把握。
5、培训课程与培训项目的关系P65 201105论述题
(1)培训项目和课程开发是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可演绎为培训项目和课程开发是统领和被统领的关系,是纲和目的关系,是任务和载体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三方面:①培训项目决定课程开发②培训项目支配课程开发③培训项目引领课程开发
(2)课程开发反作用于培训项目。具体表现在三方面:①课程开发可以丰富培训项目的内容②课程开发可以增强培训项目的亮点③课程开发可以匡正培训项目的偏颇
6、搜集培训课程开发相关信息的步骤(对培训课程开发的基础性工作进行分析)P68 (1)明确课程开发依据(2)制定工作计划(3)搜集相关信息(4)及时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 201105案例分析题
7、搜集培训课程开发相关信息的主要措施与渠道P69
(1)及时分析研究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企业领导意图、企业发展规划和培训项目实施计划,争取参加企业领导层研究和决策工作的重要会议。
(2)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科研的第一线,及时了解搜集各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了解课程开发需求。
(3)搜集、了解国内外同类型先进企业课程开发的信息和开发经验。 (4)建立培训课程开发信息网络,从网络上搜集课程需求信息和建议。 8、培训课程开发的含义P70
培训课程开发的结果是一份培训课程文件,与培训实施计划相匹配,是由课程目标、具体的培训内容、课程对象等一系列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是一个寻找、发现、选择、挖掘、确定培训教学内容的活动过程。
9、培训课程开发基础性工作的要求P71
(1)与培训目标相一致(2)与课程目标相一致(3)保持课程开发基础性工作的系统性。课程开发基础性工作是指一切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以及中期、后期服务性工作的总和,包括:①课程开发工作的计划制定②人员构成③信息搜集、分析和加工④信息的应用评估⑤提出课程开发建议
4 / 9
第四章 培训教材开发
1、班组培训的内容、形式和基本方法P74
(1)内容:①生产技能培训②规章制度培训③安全培训④应急问题能力培训
(2)形式:①经验传授式培训②经验交流式培训③问题针对式培训④“送出去,请进来”式培训
(3)基本方法:①讲授法②技能示范法③边干边教法④实战模拟法⑤技能比赛及岗位练兵法⑥专题培训法
2、职业培训教材开发工作的基本方法P88
(1)通过分析培训项目、课程及培训对象的特点,分析并把握教材应该具备的特点(2)通过分析职业培训教材成功案例,借鉴职业培训教材开发的有效方法(3)积极参与职业教材的开发实践活动,广泛搜集、积累素材 3、教材的含义及基本类型P89
(1)含义: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各学科内容的体现,也就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学生进行相关学科内容学习时所用的材料的总和。教科书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类资料、实物、模型、多媒体音频视频材料。
(2)类型:A.按教材使用的媒体传输途径分:①视觉媒体教材②听觉媒体教材③视听媒体教材B.按教师授课选择的形式分:①讲授法教材②案例法教材③研讨法教材④多媒体教学法教材⑤角色扮演法教材⑥技能培训法教材⑦成套系统培训法教材 4、职业培训教材的分类和特点P90
(1)分类:有大教材和小教材之分。大教材指与相应培训课程体系相对应的教材体系,小教材是指某一门具体课程中所使用的具体教材。 (2)特点:突出生产实际和岗位工作技能目标,突出适用性、实效性和生产操作的规范性。具体特点包括:①充分体现职业岗位活动的特点②充分体现职业培训教学活动的特点③充分体现直观性、灵活性的特点
5、正确了解培训课程内容的主要方法P93
(1)了解培训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2)了解培训课程内容的范围和顺序(3)了解培训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以理论知识为主、以实践为主、以整合为主)(4)了解课程需要的时间
6、分析了解培训对象P93(分析培训对象是编写培训教材的前提) 201305
(1)了解培训对象的基本状况。包括:培训对象的来源、工作背景、工作经历、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以及理论知识、技能程度等。
(2)了解培训对象的个性特点。包括:培训对象的心理动机、思维方式、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首先,要认真分析培训对象参加培训的动机,其次分析培训对象的个性心理特征,特别是学员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动力。
7、培训教材开发基础性工作的内容P95 201305、201211
(1)培训需求调查工作(2)相关培训信息的搜集工作(3)其他基础性工作 一、培训需求调查工作
(1)以劳动市场为依托,开展各种调查工作,增强社会职业需求调查的针对性(2)要做好培训市场调查,包括:①了解教育培训资源分布情况,充分利用社会可供给的培训资源②了解培训需求的数量规模,确定所需投入的教育资源③了解行业领域专业发展,尤其是学员的职业发展,确定对学员培训素质能力的定位标准
二、其他工作,助理企业培训师在进行充分的社会调查基础上,还应做好: ①做好信息的分析、归类和存档工作②在信息分析、归类基础上,提出教材开发的初步建议,
5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