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资本论》第一章概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基本内容概述

【摘 要】本文从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元素--商品开始,围绕商品

的价值及其相关内容进行叙述,其中包含价值的基本概念,价值量的确定,价值形式及价值的本质,因为商品价值由劳动所决定,故而还讲到了劳动的相关内容及劳动两重性,同时还包括货币的由来、发展及其相关部分。

【关键词】商品 劳动 货币 价值 两重性

第一章 商品

马克思指出“对资产阶级社会来说,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的细胞形式。”而商品生产的出现,要比资本主义早得多。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它才成为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由此,只有运用从商品入手的逻辑方法,才能争取的阐述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及其发展规律。而在历史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马克思研究开始的巧妙之处。

第一节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

量)

商品首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能够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的有用物品,它可以是精神的,物质的,直接的,间接的,商品的有用性使得它存在使用价值。

① 商品使用价值及其特点

商品从质的方面(是什么?有什么用?)看,每一样物在不同的方面都有用,即有不同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从量的方面(是多少?)看,为有用的物找到社会尺度,是历史的事情。

使用价值的特点:1、有用性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故而商品体本身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2、商品体的使用价值这一性质与人们为取得它所耗费的劳动多少没有关系;3、考虑使

用价值时以它们有一定的量为前提;4、使用价值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5、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6、在商品形式中,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这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其他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

② 商品的价值(价值实体和价值量)

价值是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的,价值是本质内容,交换价值是“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时间和地点而改变。从此处,价值和价值实体表现为:1、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2、交换价值是各种物品包含的某种共同物的表现形式。

上文所说的“共同物”不能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则剩下的便是劳动产品这个属性,由此,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时间就是商品的价值。

社会劳动时间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的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量,或者说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但是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会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劳动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有:1、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2、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3、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5、自然条件。价值量与劳动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③ 商品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物

对此观点,马克思提出了四点内容:1、非劳动产品的物没有价值只有使用价值,则不是商品;2、一物是劳动产品且有实用价值,但如果只是为了满足生产者个人需要,则不是商品;3、一物是商品则不仅要有使用价值,是劳动产品,而且“必须通过交换,到把它作为使用价值的人的手里”。4、一物没有使用价值则没有价值。

第二节 劳动两重性

商品的两个因素是由劳动的两重性决定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关键之处,而

劳动的两重性可从以下几点看出:

① 当作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

1、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总是有用的具体劳动。其中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由自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现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简称为有用劳动;2、各种具体劳动的质的区别是社会分工的基础,各种使用价值包含不同质的有用劳动,也才能作为商品相互对立;3、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条件;4、具体劳动不是所生产的物质的唯一来源,各种使用价值是自然物质和劳动的结合。

② 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

1、抽象劳动是对各种劳动的具体形态及有用性质的抽象,即是人类肌肉、脑部等等的消耗;2、抽象劳动是简单劳动,即一般劳动,复杂劳动只是多倍的简单劳动;3、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在量方面也有作用。

③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劳动两重性决定了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反变化。“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

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消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第三节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商品必须具有自然形式和社会形式。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自然属性决定的,可以感知,但是价值客观存在却不可捉摸,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表现出来,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属性的表现形式。只有通过交换关系才能探索价值的本质,货币的起源及本质的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①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价值表现的两级: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

X量商品A=Y量商品B,在此等式的左右两边的两个商品的作用是不同的,A通过B表现自己的价值,B是表现价值的材料。前一个物品呈相对价值形式,后一个商品呈等价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但又相互排斥、相互独立的。这里两种形式通过价值分配在等式两边的不同物品上,即同一个商品在同一价值表现中,不能具有这两种形式,且这两种形式互相排斥。

一个商品处于这两种形式中的哪一种取决于它是表现价值的商品还是被表现价值的商品。

2.相对价值形式

(1)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

首先讨论质才能讨论量的问题。两个商品在当作价值量时是同性质的物。但在价值关系中,此两物所起作用不同,一者为等价物,一者为体现出的价值物。

“一个商品的价值性质通过该商品与另一个商品的关系而显露出来。”此等价形式将不同商品的不同劳动化作一般人类劳动。

当一个商品与别的商品交换时,本身即表现了价值分析的结论,即商品A与商品B交换,就是商品A的价值体现。价值是A与B共有的东西,但又都不是A和B。

马克思提出“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在另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上。”价值关系中,商品A作为价值体时,与商品B发生交换关系,此时B的使用价值表现了A的价值,这个价值具有相对价值形式。

(2)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规定性

第一,价值形式不只表现价值,而且要表达一定量的价值。 第二,价值形式随两极价值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所形成的影响,在等式X量商品A=Y量商品B的前提下,马克思将其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情况1:商品B价值不变,则商品A的相对价值与A的价值成正比变化;

情况二:商品A的价值不变时,A的相对价值表现为在商品B上价值的增减,与B的价值形式成反比变化;

情况三:商品A与商品B的必要劳动量按同一比例及方向变化时,则其相对价值不变; 情况四:商品A和商品B的必要劳动量按同一方向但是变化程度不同,或者是按相反方向变化,则变化情况可由上述三种推得。

由此,商品价值量的变化与相对价值变化不同,相对价值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资本论》第一章概述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基本内容概述【摘要】本文从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元素--商品开始,围绕商品的价值及其相关内容进行叙述,其中包含价值的基本概念,价值量的确定,价值形式及价值的本质,因为商品价值由劳动所决定,故而还讲到了劳动的相关内容及劳动两重性,同时还包括货币的由来、发展及其相关部分。【关键词】商品劳动货币价值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zvw63b0ay8wrp7230mk0mq5e7eayt0181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