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概论 试卷 8.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
A.直感性 B.理念性 C.蕴情性 D.想象性 E.审美性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 26 二 20 三 15 四 24 五 15 总分 100 9.文学之所以具有社会性,是因为( )
A.文学是人类意识活动的艺术结晶 B.文学的对象是人和人的社会生活 C.文学造型的语言是社会交际工具 D.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带有社会印记 密 名姓 ------------------------------------------ 封 业 专 次层------------------------------------------- 线 校学-----------------------------------------------一、 填空题(每题2分,共26分)
1. 毛泽东在1958年提出了 和 相结合的创作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方法的理论概括。
2.审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包括 、 、 。 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化思想,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 、 、 和人与自然等四个方面。
4.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家 ,在谈到悲剧时,曾说悲剧有\净化\作用;古罗马的贺拉斯则认为文艺的功能在于 。
5.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 、 、 。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文学创作中,运用的主要思维方式是( )
A. 抽象思维 B. 创造思维 C. 形象思维 D. 情感思维 2. 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观点,文艺起源于( ) A. 劳动 B. 游戏 C. 摹仿 D. 宗教 3. 文学的倾向性受制于作家的( )
A. 创作目的 B. 审美理想 C. 表现手法 D. 语言运用 4.历史上关于雅与俗的两种表述方式是:( )
A.寓庄于谐 B.阳春白雪 C.曲高和寡 D.下里巴人 E.文以载道 5.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
A.现实评价 B.自我表现 C.审美体验 D.情感宣泄 E.艺术形式 6.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 )
A.词语运用 B.体裁选择 C.结构安排 D.形象创造 E.社会状况 7.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
A.期待视野 B.对话欲望 C.思想正确 D.情感丰富 E.见仁见智
共4页 第3页 E.接受者的审美需求含有社会因素
10.在文学活动中,当情与理不一致的时候,恰当的做法是( ) A.牵情就理 B.存情去理 C.牵理就情 D.存理去情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 主题
2.典型人物的共性 3.期待视野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文学意境的含义及其特征。
2.怎样理解评价文学遗产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3.简述抒情小品文的特征。 五、论述题(共15分)
论文学批评对文学欣赏、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发展的积极作用。
共4页 第4页
文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革命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 2.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 3.表演者的活动 音乐 舞蹈 4.人与社会 人与人 人与自我 5.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二、选择题。
1.C 2.A 3.AB 4.BD 5.ABCE 6.ABD 7.ABCD 8. ACDE 9.ABCDE 10.C
三、名词解释。
1.主题是通过作品中描叙的全部生活现象(塑造的艺术形象)所显示出的贯串全篇的中心思想或主导情感,也即作品蕴含的总的思想情感的意义。
2.典型人物的共性指典型人物应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普遍性,能概括一个较大范围内的社会生活本质内容。
3.期待视野是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在阅读之先或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在心理上形成的一个既成的心理结构图式。 四、简答题。
1.意境是指抒情形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意境的产生同庄禅精神的影响以及色空观念的催化有很大关系。
2.评价文学遗产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要把古代文学作品与它赖以产生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从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文化历史的发展方面去进行考察,评价它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地位和作用,及其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二)是不仅要看到古代文学作品在当时历史条件的意义和作用,而且还要指出它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及在今天条件下对于人民的意义和作用。
3.答:(1)在内容上高度自由,它不仅题材十分广泛,一人一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都可以成为其题材,而且它的主题也是多种多样。(2)在形式上灵活多样,抒情小品文的文体十分丰富,而在表达方式上,它可以叙事,但不必有完整的情节及以塑造人物为目的,它可以抒情,但不必受诗词格律的束缚,可以议论,但不必受议论文的行文规范,既可以有韵,也可以无韵等,在篇幅上,它可长可短。 五、论述题。
①评析作品的思想艺术,指导读者正确地欣赏。 ②研讨创作的成败得失,帮助提高创作水平。
③总结文学的艺术规律,推动文学理论不断发展。
共4页 第3页
共4页 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