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海 无 涯
《月迹》 教学案
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 《月迹》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有关童年趣事的,而《月迹》更是一篇充满童心童趣的优美散文。但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有些隐晦朦胧,文章又挺长,如何在一堂课短短45分钟的时间内把这种美传达给一个13岁的孩子,让他(她)也能感受到呢? “有时候简单就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最好办法”,想讲的东西很多,头绪也很多,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去探索一种叫“蚁穴溃堤”的教学方法,化散为整,化繁为简,切成几个大块来讲,重点抓住一两个问题进而吃透全文,达到重点把握,难点突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问题设计 引入:“迹”是什么意思?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很多吟咏月亮的诗篇,让我们一起找寻月亮在古代星空划过的痕迹吧!请根据老师的提示抢答: 月光曾经洒落在李白的床前,有诗作证——;月光曾经出现在浩淼的海面上,有诗作证——;请同学们仿照老师的句式造句。 问题: 1、说说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 2、月亮在哪些地方留下了踪迹,边读边划出表明地点变化的词语。寻月过程中又有着孩童怎样的心理情绪发展变化过程?边读边划出表明心情变化的词语。再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我们”寻月所见,在寻月过程中又有着孩童怎样的心理情绪发展变化过程? 3、妹妹评价月亮是个“好”,孩子们用眼睛看到了怎样一幅美景呢?圈画出从视觉角度直接描写月亮“好”的词语,从诗意化或充满童心童趣的角度品析景物的特点。 4、刚才我们通过眼睛看到美妙的月迹,看到这样的美景,怎能不使人心神摇曳呢?孩子们从不满足到满足的心迹中有哪些独特的内心感受呢?划出观月时,孩子们由“不满足”到“满足”这一过程中独特内心感受的语句,从诗意化或充满童心童趣的角度品析。 5、你觉得月亮是什么的象征?孩子寻月的过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6、提出本组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 教学构想及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诵读、研讨方式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能力目标: 1、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重点。 2、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3、使学生通过对课文表达方式的模仿进行写作训练。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 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 学 海 无 涯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文中所写奶奶形象的特点和作用;“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的含义。 先让学生自主学习 ,查找、搜集、整合相关资料,形成结果。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班级汇报分享成果;利用学生对问题的讨论结果,进行课文学习,以问促思。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品读语言部分采用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在加强对学生表述能力培养的同时,引导他们感悟诗意化的语言特点。最后,模仿诗意化语言的表达,进行仿写练习,拓展学习成果。 所需设备: 多媒体投影 教师活动 一、回忆一下与月相关的诗文导入新课。师:“迹”是什么意思?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很多吟咏月亮的诗篇,让我们一起找寻月亮在古代星空划过的痕迹吧!请根据老师的提示抢答: 月光曾经洒落在李白的床前,有诗作证—— 月光曾经出现在浩淼的海面上,有诗作证—— 请同学们仿照老师的句式造句。 (板书:课题) 二、整体阅读,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师:不错,同学们的积累很丰富。跨越千载,月亮永恒。月亮不仅映照在古人的心迹中,也摇曳在今人的篇章中,让我们找寻贾平凹笔下的月迹出现在哪里呢? 1、说说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 2、月亮在哪些地方留下了踪迹,边读边划出表明地点变化的词语。寻月过程中又有着孩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结合已学过的古诗文,引导学生将视线转入对月迹的探寻之中。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先在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众生抢答 文中圈画然后用语言组织回答,不当之处其他同学补充。 的能力。 学 海 无 涯
童怎样的心理情绪发展变化过程?边读边划出表明心情变化的词语。再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我们”寻月所见,在寻月过程中又有着孩童怎样的心理情绪发展变化过程? 在寻找月迹部分,着重从文中妹妹所说的“好”入手,理解景物所写特点,感受童心语言;在感悟心迹部分,着重抓住孩子们赏月由“不满足”到“满足”过程中心理独特的感受赏析。 在如此诗意化文章的品读中自然而然地了解文中所三、再次阅读课文,摩挲语词, 赏析诗意化及充满童心童趣的 语言 师:作者以月迹和心迹为线索, 两条线索穿梭、交织在一起, 使文章形成了“形散而神不散” 的效果。 师:如果一个人衣服透露出他1、圈画出从视觉角度直接描的穿着品味,那么,语言就是写月亮“好”的词语,从诗意作家的外衣。有人评价贾平凹化或充满童心童趣的角度品的语言风格是“清新高雅,明析景物的特点。 媚自然”。“清新高雅”,也就是 指语言富有诗情画意。“明媚自2、划出观月时,孩子们由“不然”在本文中指语言充满童心满足”到“满足”这一过程中童趣。我们从这两个角度品读独特内心感受的语句,从诗意语言。 化或充满童心童趣的角度品 析。 学 海 无 涯
四、小组合作探究 师:月亮走,孩子们也在走,孩子们的心也在走。由先前的不满足,到月亮在孩子们的心里,每个人都拥有月亮,最后满足了,情和景有机交融在一起。请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你觉得月亮是什么的象征?孩子寻月的过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2、提出本组最有价值的一个问题。 四、教学小结: 师:是啊,月亮在孩子们的心中,和你们一样,象征着一切们发现———————————)其他组员进行评价。 生:(齐答)追寻美好事物的员做好总结准备) 2、汇报员展示交流成果:(内容是:我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通过小组探讨,我 1、分6人一小组,针对学习问题进行小组内交流。(组长负责主持;记录员记录;汇报蕴含的禅意。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以及合作意识。 进行仿写,拓展学习成果,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扩展,提高认知能力和写作水平。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美好的东西。追寻月迹的过程,过程。 也是—— 师:在追求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作者用富有诗意地语言把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导我们去追寻美好的生活。 五、布置仿写作业 学生当堂写作。两个学生展示选取下面景物中的一种写作成果,其他学生评价。 (也可自拟),用诗意化的语言写出景物的一次变化过程以及 你独有的内心轨迹。 太阳 小草 花儿 树叶 课后作业: 课后续助《创造性练习》阅读部分 学 海 无 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