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第二期工程二标段
单位名称:时间:
施 工 总 结
2010年11月20日
1、 概 述
1.1工程概况
应县-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管线起点为西气东输陕京一线应县加压站,途经朔州市、县、阳原县、县,终点为市东山产业集聚区园区,管道线路全长283km,管径508x7.1(6.4/8.7/10.3),管线材质采用L415螺旋缝双面埋弧焊钢管,输气规模为12亿立方米/年。工程竣工后,引入天然气市将以天然气代替煤炭,改善市的能源结构,对加快市的清洁工业发展,改善市空气环境质量和上游的环境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为市提升城市形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标段从1#阀室到2#阀室,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局部地段有波状起伏。管线沿线主要耕地、林地和烟碱地。主要种植玉米、高粱、土豆、西瓜等;林地主要为柏树和树,局部经过少量行树;线路所经地区位于省朔州市应县、怀仁县及市县。位于中纬度偏北地区的大陆部,大陆性强,是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低温干燥、冬长夏短、风沙大、降水少而集中、干旱、风灾、冰雹、霜冻、洪涝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地貌以冲洪积平原为主,岩土主要为冲洪积粉土及卵砾石。
1.2施工概况
工程开工日期为2010年2月28日,竣工日期为2010年11月17日,已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容。本工程施工主要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从扫线、布管到管沟开挖、下管、回填全部采用挖掘机作业,配合人工;焊接采用大型移动电站,直管段对口全部使用对口器,
机械化程度较高。
1.3施工组织及分工和主要实物工程量
针对本工程的情况,成立了“应县-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本工程的组织、指挥及协调、管理、监督工作,并选派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管道安装队伍承担此项工程的施工。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工程施工管理体系等管理网络,严格按设计图纸、技术标准和施工验收规精心组织施工,并在施工全过程中,使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进行工程管理,实施关键线路控制,保质、安全、按期的完成施工任务。
根据我公司以往管道工程施工经验及本工程管线的现场情况,本工程所经地段,地形较平坦地区,采用沟上组焊流水作业。结合本工程工作量和工期要求,除了2个焊接机组、1个连头机组和1个土建机组外,另成立了测量小组、协调小组、安保小组、运输机组、弯管机组、试压机组各1个,共同完成了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项目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 生产副经理 技术负责人 安全负责人
1.4主要实物工程量
1.4.1、全线共完成φ508材质L415 直缝/螺旋缝防腐管的拉运、布管、焊接、下沟、回填共计20.97674km;
1.4.2、焊接热煨弯头共计44个,焊接冷弯弯管共计35个; 1.4.3、公路顶管穿越2处30米、大开挖穿越4处24米;穿越小峪沟1处73米;穿越冲沟23处400米;
1.4.4、埋设压重块674块;
1.4.5、完成1#阀室工艺管线的安装。
2、 施工技术措施
2.1、布管
采用挖掘机进行作业,管子首尾衔接,为方便管口清理,相临管口成锯齿形分开,布管的间距与管长基本一致,每10根管应核对一次距离,发现过疏或过密时及时进行调整。管子两端用装填软土的草袋支撑,不接触地面硬物。 2.2、管口组对
管口组对前清除防腐管杂物,管端50mm围无污物。管道组对直管段采用对口器,连头、弯管处使用外对口器。管口组对有错边时,均匀分布在整个圆周上,使用对口器时,在根焊完成后拆卸移动对口器,移动时,管子保持平衡,使用外对口器时,根据“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装卸。 2.3、焊接
严格执行焊接工艺规程进行焊接,特别是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保持环节,制定了便于操控的焊接材料分发、保护及使用环节制度,避免了出现各层焊接焊接材料应用错误的现象。从根焊开始的每一层焊接,焊工及质检员都要注意检查焊道的情况,看是否有异常情况,如气孔、裂纹、夹渣等。一道完整的焊口焊完之后,对外观质量做全面检查。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探伤检验。
起弧时为防止电火花击伤母材,地线搭设在焊缝上;为了保护防腐层,焊接时在焊口两侧放置50cm的胶皮;风速超过焊接要求时,采用轻型简易防风棚;当环境温度低于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时,在焊后在焊道上加盖石棉保温被以防止焊道急骤降温。 2.4、下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