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求助者的情况,但不应透露隐私情况。5、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6、不能在该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 案例相关问题(三级部分)
一、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1.对该求助者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了解其病理人格特征,也可作为鉴别精神病的依据。2.对该求助者可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人格特征。3.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CL-90测验,用来了解其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以及程度。4.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情绪及程度。5.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其抑郁情绪及程度。 二、还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1.该求助者的出生情况及婚恋情况。2.该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3.该求助者的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 4.该求助者对未来的希望。5.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 6.该求助者的生活状况。7.该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情况。8.该求助者的娱乐活动。9.该求助者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10.该求助者的家族史。11.该求助者的疾病史。12.该求助者的既往心理咨询史及心理测验情况。。13. 该求助者的家庭成员关系。14.该求助者的价值观、信念或理想。 十九、如何对该求助者的个人成长史资料进行整理?
提示:按发展心理学分期,给出婴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生活情况,婚恋史、疾病史,既往重大事件及现在评价。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一直写到求助时。必须明确家庭教养方式,性萌动体验及处理方式,退缩、回避、攻击行为。
答:整理如下:1、婴幼儿时期2、童年(身体发育、家庭、事件、亲子关系…)3、少年(青春期发育、亲子关系、学校、交友、性心理…)4、青年(偶像、就业、恋爱婚姻、社交…)5、成年——个人成长史中的重大转折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四、对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整理。 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如下整理:
1、精神状态:紧张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2、生理功能改变:即躯体异常感觉:心慌、脖子僵硬、疲劳、食欲和睡眠问题。3、社会功能状况:妨碍求助者恋爱、工作受到影响、 影响人际交往。
十五、在本案例中使用心理测验对求助者进行评估,您认为需要选择何种量表?
答:量表选择的原则:须有指向性。 (1) 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量表,量化问题严重程度。如判断求助者焦虑情绪的程度,可选用SCL-90、SAS等。 (2) 为了确定非情境性症状的性质,启用人格问卷,以探索症状的人格因素,如选择EPQ等。 (3) 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探究远期影响因素。如选用“生活事件量表”了解两年以内的重大事件等等。 (4)为排除其他疾病而使用量表。临床表现超出心理问题范畴,鉴定其是否存在精神疾病、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可选用多项人格测验、智力量表、神经心理测验等。
五、为确定资料的真实可靠性,需对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临床资料相互印证比较,请将本案例收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
1、求助者的主诉:近一年多焦虑、紧张,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伴失眠 2、家属报告:求助者家庭优越,从小教育严格,懂事听话。性格较内向、胆小怕事,追求完美。学习成绩优良。
3、摄入性谈话:(1)求助者一年前失恋,快毕业了,论文没有写完。骨折、耳聋、掉头发,什么都干不下去,失眠,一天睡两三个小时。(2)感到毕业渺茫,没心思找工作。(3)亲朋好友不能帮忙。最想解决的问题是治好病,如期毕业。
4、临床观察:求助者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思路清晰,有礼貌。5、心理测验:SAS:70,重度焦虑 EPQ P E N L 粗分8 7 20 6 T分40 35 70 40
EPQ的结果:典型内向、典型情绪不稳定SCL-90的结果:躯体化3.8、抑郁3.2、焦虑3.9、敌对2.5 6、其他。 六、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举例: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由于工作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后悔、自责、紧张、焦虑。3.不良情绪持续满1个月不能自行化解。4.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5.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七、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举例: 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按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排除精神病。
2、症状标准:心理症状: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心烦、后悔、委屈、气愤、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躯体症状:食欲下降、入睡困难、头昏脑胀。 3、症状由婚姻问题引起,属于强烈现实刺激。
4、精神负担重,存在内心痛苦,但由于现实性冲突所引起。 5、病程标准:症状持续时间长,半年左右。
6、严重程度标准:求助者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 7、排除标准: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
十四、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答:根据许又新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1)病程:不到3月1分;3月到一年,2分;一年以上,3分。(2)精神痛苦程度:主动设法摆脱评1分;需借别人帮助或处境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开导或陪他娱乐或异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3分。(3)社会功能:照常工作学习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害着评1分;中度受损,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或改变工作,或部分工作,或某些场合不得不回避,评2分;完全不能学习工作,某些必要场合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3分。
十六、如进行远期疗效评估。请说出其步骤和主要内容。 答:(一)社会接纳程度评估,评估内容:求助者的社会适应程度 (二)自我接纳程度评估,评估内容:(1)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情况(2)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 (三)随访调查,评估内容:评价原来的诊断分析是否正确,帮助指导是否有效。
十七、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对象一般应具备的特征有哪些?
答:适宜的求助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智力正常、人格正常、动机正确、年龄适宜、内容合适、信任度高、行动自觉、匹配性好。 二十一、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答题思路:按照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分类,将各种符合的症状明确的找出来。
详细举例:一、生理功能状态:二、心理功能状态:1、认知方面2、情绪、情感方面3、意志行为方面4、人格方面 三、社会功能状态: 二十二、求助者产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生理原因1.生长情况(1)遗传因素所导致精神方面的问题。(2)发育不良、肢体创伤、躯体疾病。(3)生理缺陷、肢体残疾等导致自卑。2.年龄因素(1)青春期自卑、焦虑、抑郁。(2)处青春期,性意识性冲动。(3)更年期考虑更年期缩合征。3.性别因素。二、心理原因1.认知偏差成长过程中负性经历导致的认知偏差和不合理信念。2.负性情绪心理发育过程中的错误观念、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3.情感表现(1)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抑郁、恐怖。(2)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情感障碍。(3)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等。4.意志行为(1)强迫意向会导致焦虑、回避、退缩。(2)意向要求与常情相悖别人难以理解。(3)自控能力差、言行缺乏前后一致性。(4)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策略技巧。5.人格特征(1)追求完美、要求过高、争强好胜等偏执性人格表现。2)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交往面狭窄,导致性格内向。三、社会原因1.人际关系中的社会支持(1)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观念和自身的生活经历内化为求助自己的认知。(2)与父母关系、升职下岗、家庭教养方式可导致认知偏差和人格扭曲。2.社会交往中的重大事件(1)家庭变故、婚姻破裂、丧失亲人、挚友绝交都会造成心理障碍。(2)错误评价、伦理道德、文化价值观观念冲突都会引发心理冲突。(3)社会压力、人际冲突、司法诉讼等负性生活事件导致心理问题。
三十三、 根据以上案例,请你为该求助者拟定咨询方案。 答:对某人的咨询方案如下: (1) 咨询目标: 需要有近期与远期;(2) 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3) 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4) 咨询方法、过程及原理:心理帮助、巩固提高、咨询结束;(5) 咨询效果的评估(6)咨询费用;(7)其他问题及说明 三十六、制约心理咨询有效性的因素
答:1、一般性有效因素.如求助者动机信心、希望,以及工作人员的关切等;2、特殊性有效因素,即针对性的咨询;3、求助者本身的潜在适应能力与生长、复愈的能力。在一个完整的过程中,这三方面的因素是同时作用的。
三十七、如何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分类诊断?
答:存在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处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对非精神病
性心理问题进行分类即对心理不健康问题进行分类。 (1)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即为心理问题。 (2)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列为严重心理问题。 (3)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列为可疑神经症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