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24--2024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课考试题 (A) 考试方式:(开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哲学是:( )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B。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C.人人都有的世界观 D。终极真理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3.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A.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B.心无外物,心外无理 C.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D.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4、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几种集体物质形态的哲学流派( ) A.辩证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D.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6、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
A.能动的反映和改造世界 B.能动的改造客观规律 C.自由的创造宇宙万物 D.自由的改造社会规律 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8、真像和假象的区别
A.真像是客观的,假象不表现本质 B.真像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C.真像深藏于事务的内部,假象外露于事务外部 D.真像从正面直接的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9、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A.抓住事务主要矛盾 B.确定事务的质 C.认定事务的量 D.把握事务的度
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第 1页 / 共 5页
)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2、事物的本质是( )
A.构成事物诸要素的总和 B.事物诸矛盾的总和 C.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D.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 1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反映的观点 B.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14、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它是( )
A.具有普遍性的活动 B.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C.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 D.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实践-认识-实践 B.个别-一般-个别 C.群众-领导-群众 D.民主-集中-民主
16、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是强调( )
A.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理论 B.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C.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17、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是( )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关系问题 B.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的关系问题
C.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动力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8、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两大理论贡献的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19、生产方式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 .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的统一 D.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的统一 20、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英雄与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D.革命可以解放生产力
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 哲学有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一个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 2页 / 共 5页
2、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3、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1、简述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问题。
2、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 3页 / 共 5页
四、论述题(共计15分)
试述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2024级本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A答案 一、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
B C B B B A C D D B D C D B A C D B A D
判断题
第 4页 / 共 5页
1.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除此之外并无别的哲学基本问题;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是思维与存在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并不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之外或与之并列的另一问题。
2.错误。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但唯心主义不都是不可知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则是以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划分的。唯物主义承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都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者认为,人的思想能够认识作为世界本源的精神,是可知论,只有否定思维和存在统一性的哲学家才是不可知论者。 3、错误。阶级斗争只在阶级社会中才是发展的动力,在无阶级社会中不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当然也谈不上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即使是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不是阶级斗争,而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中的具体表现。
三、简答题 1、(1)哲学属于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2)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可称为哲学;(3)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体系。 2、(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不便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4)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3、(1)认识的辩证运动包括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3)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4)感性人和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四、论述题
(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内因是事务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务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
第 5页 / 共 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