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区域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项突破训练: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区域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项突破训练
中国地理分区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农产品的两大优势生产基地(阴影部分)及两地气温、降水资料示意图,完成下面1-2题。
1.依赖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是( ) A.菜籽油厂 C.大米加工厂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黄河下游和西北地区,可推断出该农产品为棉花,依赖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是棉纺织厂。
2.和乙地所在地区相比,甲地生产该农产品的主要优势是( ) A.地形
1 / 13
B.棉纺织厂 D.毛纺厂
2020届高考区域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项突破训练: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
B.技术 C.市场 D.光照 答案:D
解析:甲地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乙地位于华北平原,乙地的地形、技术条件、市场条件都优于甲地,但甲地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有利于提高棉花的品质。
读我国四个区域气候条件比较图,完成下面3-4题。
3.与甲、乙、丙、丁对应的区域为( ) A.华北地区、四川盆地、东北地区、青藏地区 B.青藏地区、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华北地区 C.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地区、青藏地区
2 / 13
2020届高考区域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项突破训练: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
答案:C
解析:读图,根据图例分析,甲地水分、热量不足,光照充足,对应青藏地区。乙地水分、热量充足,光照少,与四川盆地多云雾天气、光照少对应。丙地水分、热量、光照都居中,没有明显优势,对应华北地区。丁地热量相对较少,水分、光照较充足,可能是纬度较高,气温低,与东北地区对应。
4.结合气候条件,农业发展方向对应合理的是( ) A.甲——商品棉生产基地 B.乙——草原畜牧业基地 C.丙——天然橡胶基地 D.丁——春小麦基地 答案:D
解析:结合前面分析,甲地位于青藏地区,农业主要是河谷农业,不能建设商品棉生产基地。乙地是四川盆地,盆地中的成都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丙地是华北平原,是温带地区,天然橡胶是热带经济作物,不能建天然橡胶基地。丁地位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小麦无法过冬,所以只能种植春小麦,建设春小麦基地。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5-6题。
3 / 13
2020届高考区域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项突破训练: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
5.图示区域( )
A.山脉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B.山地与小兴安岭相比,生物种类更丰富 C.河流流量大且稳定,含沙量小 D.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答案:B
解析: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脉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不大,A错;小兴安岭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山地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图示区域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生物种类更丰富,B正确;该地为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在夏季,降水变率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C错误;因受东南风影响,沿海降水多,但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D错误。
6.该区域( )
4 / 13
2020届高考区域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项突破训练: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
A.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 B.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C.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会加重植被破坏和土地盐碱化 D.建设水电站可以有效地缓解区域能源紧张状况 答案:D
解析:该区域为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易出现洪涝灾害,滑坡、泥石流不是最大的自然灾害,A错误;因是丘陵地形,大力发展种植业和有色金属开采会导致植被破坏,加重水土流失,B、C错误;该地区能源资源短缺,但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建水电站可缓解能源资源短缺,促进经济发展,D正确。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解决多年冻土层不稳定对路基的影响,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如图所示),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 ℃时关闭,低于0 ℃时打开。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 ℃~8 ℃,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0 ℃的时期)约6.5个月。据此完成下面7-8题。
5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