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第六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单元学习目标总览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它们的形状比较简单,特征比较明显,应用也十分广泛。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其他平面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所以这一部分的教学十分重要。新教材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并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感受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对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并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2.使学生能用自选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使学生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分配
1 认识面积
2 认识面积单位 3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4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教学建议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知道每个面积单位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认识面积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认识面积。(教材第58~5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使学生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使学生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具准备
课件PPT、黑板、课本、课桌、椅子、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比赛,下面有一个小正方形和一个大正方形,挑选男、女生各一名,进行涂色比赛。你们觉得比赛公平吗?
二、学习新课 1.面积的含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例1主题图。
(1)看看黑板面和课本封面,说说哪一个面比较大,哪一个面比较小。
明确:黑板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课本封面的大小是课本封面的面积,黑板面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
(2)摸摸课桌面和椅子面,比比哪一个面积比较大,哪一个面积比较小。
明确:①课桌面的大小是课桌面的面积,椅子面的大小是椅子面的面积,课桌面的面积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比椅子面的面积大。
②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这些物体不但自身有大小,放在某一平面上,他们在平面上也占有一定的地方。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3)图形面积的含义。
上述物体都可以画成平面图形,如图:
这些平面图形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在一个平面上画封闭的图形,这些图形也有大有小。 我们把平面上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作它的面积。
(4)把下面两个图形涂上颜色,再说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方法一)观察法。
左边的图形是正方形,右边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的宽相等,长方形的长比正方形的边长要大。
在比较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的面积时,面积差异很大,可以直接看出来,这两个图形不容易观察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只是感觉这个长方形比正方形的面积大。
(方法二)重叠法。
先把两个图形涂上不同颜色,然后将两个图形的一条边的边缘对齐重叠,如下图:
可以看到,正方形并没有完全遮住长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小于长方形的面积。 2.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例2主题图。
(1)问题:你能比较下面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吗? 在小组内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通过数方格,红色长方形占了16个小方格,绿色长方形占了15个小方格,所以红色长方形面积大。
(2)每人画两个平面图形,并与同桌比比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59页“想想做做”第2、4题。 第2题:青海省的面积最大,江苏省的面积最小。 第4题:大。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的面积最大,因为它所用的方格最多,是16格,所以
面积最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2.谈谈比较图形的面积有哪些方法?
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2.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有观察法和重叠法。
3.数方格是比较面积大小的一种方法,在方格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占方格数多的图形面积大,占方格数少的图形面积小,占方格数同样多的图形面积一样大。
教学反思
1.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手摸、眼看、比较,使学生对不同形状物体的面积有了充分的认识,从而全面、清楚地建立物体的面积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实物上的表面抽象为数学上的“平面图形”,建立平面图形的表象,并通过比较,使学生直观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
2.老师有意安排了两张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纸片,抓住了“到底谁的面积大”这一问题,向同学们提出:“让我们来验证一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到底谁的面积大的欲望,这样设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宽阔的探索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3.从直观比较、重叠比较和数方格比较这样的合作活动入手,体验数方格的便捷、准确,使接下来老师选用数方格的方法测量面积显得自然,也为单位面积的出现做了铺垫。
4.这节课老师还注重学生的思考、思维的发散,在后面的练习题中,做好展示、点评,继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的有哪些?
分析:这是六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被若干线段分割成形状不同的几部分,求哪些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数一数每个正方形被分成了几部分,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就一样。
A.被两条线段平均分成了4份,阴影面积占4份中的1份。 B.被两条线段平均分成了3份,阴影面积占3份中的1份。
C.被两条线段平均分成了4份,阴影面积占4份中的1份,跟A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一样大。
D.如果把中间正方形的顶点连起来,则大正方形被6条线段平均分成了8部分,阴影面积占8份中的1份。
E.被三条线段平均分成了4份,阴影面积占4份中的1份,跟A图、C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一样大。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F.同E一样,被三条线段平均分成了4份,阴影面积占4份中的1份,跟A图、C图、E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一样大。
解答:阴影部分面积相等的有A图、C图、E图、F图。
解法归纳:同一种图形,平均分成相同的份数,每一份的面积一样大。
相关知识阅读
面积的由来
在古代埃及,尼罗河每一年泛滥1次,洪水给两岸带来了肥沃的淤泥,但也抹掉了田地之间的界限标志。水退了,人们要重新划出田地的界限,就必须丈量和计算田地,因而逐步有了面积的概念。在数学上是这样来研究面积问题的:首先规定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并将其作为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用这样的所谓单位正方形来度量其他平面几何图形。较为简单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是很容易得到的,利用割补法可以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问题,进而又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因而多边形的面积就能够转化为若干三角形的面积。对面积的深入研究致使了近代测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