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1.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义。
2.准确掌握国歌的旋律、节拍、节奏、力度及歌词等要求
3.愿意学习国歌及其音乐相关知识,能够体会并用歌声真正表达国歌的神圣与庄严。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国歌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真正体会国歌的神圣与庄严。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新课讲授
(一)寻找国歌:
请你仔细想想,那些场合会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感受国歌
1.思考
(1)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是谁?曲作者是谁吗? (2)你对国歌了解多少呢? (3)今天为什么还要学国歌?
(4)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2.学生讨论回答,教室补充讲解。
A、《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B、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赋予国歌与国旗、国徽同样的宪法地位,有利于维护国歌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
3.播放国歌,探究国歌的秘密,思考
(1)为什么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要加上重音记号?
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
“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2)为什么在“前进!前进!前进!进!”要多加个“进”字?并加重音记号?
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音乐上富有动力,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往直前的伟大精神。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跟随伴奏演唱。
(3)三个“起来”有什么含义?
音一个比一个—个高,力度是越来越强,旋律往上走的。在音乐创作上叫做“上行”。表现出人民要开始反抗,挺直腰板,推翻压迫和侵略。
4.播放国歌,学生跟唱练习
思考,讨论,并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现了中华人民的哪些精神?(民族精神、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1)民族精神
A、学生阅读歌词后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是什么精神。
B、学生找出重点句。
哪一句歌词最能体现出这种精神?(学生找出)
C、学生唱一唱重点句。
D、唱准、唱好重点句。
(2)下面,我们就把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一句唱好。(全班齐唱,男、女分组唱,鼓励学生独唱。)提问:在演唱这一句时,你有什么感觉?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5. 播放国歌,学生跟唱练习
三、拓展
在课堂上进行一次升旗仪式
四、小结 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再次体会到《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起来!起来!”,这呼声不仅是前辈昨天战斗的号角,也是今天我们每个同学身负重任走向未来、建设祖国的进军号。
七年级音乐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