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及考题详解
导 论
(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经济规律) 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们可以创造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但人不可以创造经济规律,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为自己服务。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创造物质资料的能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由于科学技术日益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引起它们素质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越是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管理,就越能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可见,科技包括在生产力之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2,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创新需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
(1)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问题(2)关于如何对待西方经济学的问题; (3)关于拓宽经济学研究范围的问题;(4)关于改进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问题。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
(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三、辨析题
商品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率。当货币价值没有变化时,商品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当货币价值与商品价值按同一方向、相同程度变化时,则商品价格并不随商品价值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商品价值的变化引起价格的变化是有条件的,离开了这种条件,笼统地这样说是不对的。
1 / 18
大学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及考题详解
四、简答题
1 商品的价值是什么决定的?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商品的价值量会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2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职能?
货币萌发于最早的偶然交换中,随着生产的发展,简单价值形式发展为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的本质就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五、论述题
1 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其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即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受供求等因素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这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因为: (1) 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跌部分可以相互抵消,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2) 商品的价格无论怎样波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变动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2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有何重要意义 ? 同样的商品通常有许多生产者在同时进行生产,他们的生产条件有好有坏,劳动熟练程度有高有低,劳动能力有强有弱,因而生产同种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也就各不相同。各个商品生产者在生产商品时耗费在商品中的各自劳动时间,叫做个别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方面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即“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决定.这是指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商品生产者已经具有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工具。另一
2 / 18
大学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及考题详解
方面是由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即“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决定\生产同一种商品由于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不同,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也是不同的.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客观规定对商品生产者命运具有决定意义.
第二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什么是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G—W—G' 这个公式适用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所以它表现为资本的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它与价值规律的矛盾,因为无论是 G—W ,还是 W-G 都应等价,而不能增殖,但资本总公式呈现出来的现象是经过流通过程,价值增殖了.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因为劳动力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能创造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2 、简述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其源泉也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中实现的。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结果使所有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
3 、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所有者要使自己的价值增殖,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同其它商品一样。具有两重性,即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它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点.劳动力价值是由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的,劳动力使用价值的重要特点就在于,它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或消费就是劳动。雇佣劳动者的劳动不仅能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个大于部分就是剩余价值.正是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性,才使货币转化为资本。所以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4 、为什么说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仍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在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里,机器人之类的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体系代替了人的一部分体力劳动甚至脑力劳动,但是剩余价值的来源仍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这是因为:
3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