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4·江苏卷)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B )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解析:B对:根据材料“近代四川”“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也有官的商的款……怕的是外国占路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保路运动。保路运动爆发后,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革命党人趁机发动革命,加速了清政府的垮台。A错: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而保路运动发生于1911年。C错:促使五四爱国运动发生的事件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错:推动国民革命兴起的是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2.下图为发表于1911年12月14日《神州日报》的时事漫画《万目一的》。此漫画反映民众 ( B )
A.触发武昌起义 B.反对君主专制 C.欢庆民国成立 D.声讨帝制复辟
解析:1911年是武昌起义之后时局,“万目一的”的目标是共和,说明民众反对君主专制,渴望共和,B正确;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A错误;民国成立是1912年1月;D是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
3.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曾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在林老看来,辛亥革命( C )
A.政治意义常被低估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在反封建方面意义重大 D.因群众基础薄弱而失败
解析:根据材料“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可知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意义重大,故C项正确。A项没有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主要强调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B项侧重思想意义,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失败,故D项错误。
4.“中华民族”概念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最初只是指代汉族。但在1913年初各蒙古王公及其代表发表声明:“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护民国。”“中华民族”内容的变化反映出( D )
A.辛亥革命使各民族间真正实现了平等 B.中华民国的建立有助于现代国家认同 C.《临时约法》使近代国家观念得到传播 D.中华民国成立推动中华民族意识形成
解析:依据材料“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护民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提出“五族共和”的口号,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又迅速建构具有现代内涵、使国内民族融为一体的“中华民族”概念,在宪法中规定“民族平等”,团结了包括满族在内的各族人民,使国内民族关系出现新的变化,对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材料正是这种表现,故D项说法正确;B项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C项明显夸大其词,故排除;A项“真正实现了平等”说法错误,故排除。
5.下图是辛亥革命期间的漫画,下列选项中符合漫画主题的是 ( B )
A.武昌起义的爆发 B.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C.清帝退位
D.清朝的强大,光芒四射
解析:材料漫画反映了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故B项正确;漫画并未涉及清朝统治瓦解的原因是武昌起义的爆发,故A项错误;漫画也没有反映清帝退位,故C项错误;漫画主旨显然不是反映清朝的强大,光芒四射,故D项错误。故选B项。
6.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但是,1907年,部分会员联合会党成立共进会,宣扬反满的民族主义。1910年,部分对孙中山不满的同盟会会员在东京重建光复会。1911年7月,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其宗旨放弃了“平均地权”。20世纪初同盟会的分化( D )
A.迟滞了反清革命的爆发 B.放弃了暴力革命的主张 C.导致了革命队伍的瓦解
D.隐藏了革命失败的危机
解析:根据题干共进会、光复会、中部总会等信息可知,这些团体或组织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同盟会的团结,不利于革命运动的发展,故同盟会的分化隐藏了革命失败的危机,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且与题干信息“宣扬反满的民族主义”不符,排除。题干没有体现同盟会放弃革命的主张,排除B。C项“瓦解”错误,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项。
7.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让我们更形象、更贴切地感受历史。观察下图,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C )
A.同盟会成立 B.湖北军政府成立 C.中华民国成立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的民国、五色旗均是和中华民国成立密切相关的,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红、黄、蓝、白、黑分别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图片不涉及同盟会成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不涉及湖北军政府,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和南京临时政府有关,而和南京国民政府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项。
8.鲍明铃认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体结构内,如果议会强大有力,内阁将被引向对议会负责的方向,否则就要对总统负责。这主要是因为( D )
A.内阁总理由议会选举的多数党产生 B.约法特别规定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 C.内阁总理同时要对总统和议会负责 D.双重行政体制中权力划分含糊不清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为限制袁世凯权力实行责任内阁制,体现了其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因人立法”及由此导致的责任内阁制政体设计下总统、内阁、国会之间分权的混乱,所以容易造成“如果议会强大有力,内阁将被引向对议会负责的方向,否则就要对总统负责”现象,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只能体现出对议会负责;B项不能体现出“议会强大有力,内阁将被引向对议会负责的方向”;C项中的“同时”与题干描述不符。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
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这些规定( C )
A.使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 B.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D.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人民不可能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也不可能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A、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由材料“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可见材料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故选C项。
10.辛亥革命“在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基础上重建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从此,中国的政治发展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这是指辛亥革命( B )
A.结束了2 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政治发展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臣民政治文化,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2 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C、D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但与材料“政治发展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不符,排除。
11.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立宪派首领汤化龙起草通电以咨议局、商会、教育会名义请各地响应。各省宣布独立时,很多省是新军起事,咨议局服从,立宪派主政。革命派依赖新军的实力,立宪派凭借社会声望。这可以佐证( A )
A.辛亥革命的成功是立宪派和革命派共同努力的结果 B.新军是推翻清王朝统治的主体力量
C.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共同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各省独立是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合奏
解析: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分歧是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两种模式、请愿斗争和武装起义两种方式的选择之争,而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则是共同目标。1911年,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暴露后,这两派都主张结束清王朝的统治。根据题干所述史实可知,立宪派是革命派的同路人,故A项正确。B、C、D三项叙述不准确,排除。
12.下表反映了中华民国成立之初两大政党的情况。据此推断、两党斗争的焦点应体现在( D ) 自称 国权党 党员来源 由原同盟会下的一些团体“分化”出来,与非同盟会团体逐渐“化合”,由张謇(原立宪派)、章炳麟等人成立,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被对方称呼 御用党
国民党 由原同盟会“化合”改组成立、坚决反对总统 暴民党 A.是否拥护君主专制 B.是否实行政党政治 C.是否拥护民主政治 D.是否拥护袁世凯
解析: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君主专制的拥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对政党政治的态度。C项材料没有体现是否拥护民主政治。D项从材料内容明显可以看出,斗争的主要焦点是,是否拥护总统,当时的总统是袁世凯。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材料二 下面是新华网曾刊出的两则文章节选:
一个世纪过去了,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用百年锐于千载,百年成就未来来形容,也不为过。
——2011年12月15日对明清史学家、
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的访谈
如果去掉人们人为地附加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上的意识形态光环,辛亥革命是很悲哀的……辛亥革命的意义没那么大,辛亥革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2011年12月15日对历史学家、满清学者萧功秦的访谈
(1)材料一中武汉的得票为何遥遥领先?辛亥革命曾得到海外华侨和留学生的大力支持,如果请你再增添一个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座城市?阐述你的理由。(8分)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这两位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16分)
答案:(1)武昌起义爆发地(或湖北军政府所在地)。备选城市:东京,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地点。(或檀香山,兴中会的成立地点)
(2)不矛盾,角度不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