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前两个阶段,知道古典原子论和近代原子论代表人物和主要论点。
3、能通过课外查阅资料和同学讨论,简单论述道尔顿原子理论的主要事实依据。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化学研究的内涵。
2、难点:理解道尔顿原子论的实验事实依据。 三、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1: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及其内涵。 (约25分钟) S:想一想,回答;补充。 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 T:提问:组成、结构、性质、应用之间有何联系? S:个别回答。 T:设问:关于上述问题,你还想进一步知道什么? S:想一想,同学之间交流并寻求答案。 组成、结构、性质的含义是什么? 组成:元素种类和含量;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化学计算和离子鉴定等)。 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师生活动 性质: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和熔点、沸点等)和化学性质(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2:了解古典原子论和近代原子论。 (约15分钟) S:1、阅读:《教材》P3~4(从古典原子论到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2、梳理古典原子论和近代原子论主要人物及论点。 3、论点依据或背景。 T:小结,出示古典原子论和近代原子论的PPT。 四、作业布置 (一)作业本
1、通过课外查阅资料和同学讨论,简单论述道尔顿原子理论的主要事实依据(至
少一条)。
2、以初中所学的典型单质和化学物为例(H2、O2、Fe;CO2、Fe2O3、盐酸、Na0H),概括其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二)练习册P1:1。
物质结构——原子结构探索(第1课时)
一、化学研究对象
在原子、分子水平上
元素种类和原子(原子团)个数
组成 决定 决定
研究物质的 性质 应用
结构 反映
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和熔点、沸点等 原子结构 化学性质: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分子结构 晶体结构
二、原子结构的探索(PPT) 1、古典原子论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事不竭。 惠子(中国) (物质可无限分割) 端。 墨子(中国) (物质再也不能分割) 德谟克利特(古希腊) 原子。 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年 (物质再也不能分割)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 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