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北京高校学生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听说能力关系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20, 8(3), 310-321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0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ml https://doi.org/10.12677/ml.2020.83042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and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mpetence of Beijing Undergraduates

Zhixian Huang, Xinyuan Mei, Guoxia Z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Apr. 7th, 2020; accepted: May 18th, 2020; published: May 25th, 2020

Abstract

Taking 78 Beijing undergraduates as subjects,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and English speaking and listening competence by questionnaires and semi- structural interviews. Results show that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s with Eng-lish speaking competence but it does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English listening competence. Five aspects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nteraction engagement, interaction confi-dence, interaction enjoyment, interaction attentiveness and respect for cultural difference)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speaking and listening competence to different degrees. The re-search result not only helps students to better improve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and English com-petence, but also sheds light on the cross-cultural teaching.

Keywords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Listening Competence, Speaking Competence, Correlational Study, Regression Analysis

北京高校学生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听说能力关系研究

黄之弦,梅馨元,祖国霞*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北京

*

通讯作者。

文章引用: 黄之弦, 梅馨元, 祖国霞. 北京高校学生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听说能力关系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0, 8(3): 310-321. DOI: 10.12677/ml.2020.83042

黄之弦 等

收稿日期:2020年4月7日;录用日期:2020年5月18日;发布日期:2020年5月25日

摘 要

本研究以北京高校7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简化跨文化敏感度量表(ISS-15)调查了其跨文化敏感度,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以对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听说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听力能力无显著相关性,但与英语口语能力成显著正相关。跨文化敏感度五个因子(交际参与度、交际信心、交际愉悦度、差异认同感和交际专注度)对英语听说能力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本研究不仅对学生如何增强跨文化能力以及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具有启发意义,同时也为教师改善跨文化教学以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

跨文化敏感度,英语听力能力,英语口语能力,相关性研究,回归分析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Open Access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了跨文化交流的机会和经验。然而层次不一的英语听说能力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效率和成果。学生的自信心和移情等情感因素影响其英语听说学习效果及能力发展[1],又因跨文化敏感度(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属于跨文化交际中的情感面向,因此本研究借助跨文化交际和二语习得相关理论,以78名北京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探讨了北京高校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现状,以及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听力、口语能力的关系。

2. 研究背景

2.1. 跨文化敏感度概念

跨文化敏感度这一概念最早由学者Bennett (1981)提出[2],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型于1986年建立[3]。随后,Bhawuk [4],Starosta [5]等学者进一步完善了该理论。

学界一般认为,跨文化能力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跨文化敏感度是跨文化能力的情感层面。跨文化敏感度是指交际者发展积极的情感,理解和欣赏文化差异,促进得体且有效交际的能力,主要包括六个方面:自尊,自我监控,开明,移情,互动参与,不武断[6]。根据Chen & Starosta的设计,跨文化敏感度具有五个因子,分别为交际参与度(interaction engagement)、差异认同感(respect for cultural dif-ference)、交际信心(interaction confidence)、交际愉悦度(interaction enjoyment)和交际专注度(interaction attentiveness) [5]。

2.2. 跨文化敏感度与二语学习

在国内,对跨文化敏感度的研究起步较晚,多聚焦于其影响因素研究、其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性研究,或是应用相关量表进行样本测试。尽管学界认可跨文化交际对于培养英语思维的重要性[7],但

DOI: 10.12677/ml.2020.83042

311

现代语言学

黄之弦 等

少有文献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或跨文化敏感度与二语习得的互动可能。张芝花(2015)通过实证研究探究了跨文化敏感度对英语文化负载词汇习得的影响[8];然而,听说作为二语核心能力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目前,运用跨文化敏感度相关理论及相关量表来探讨其与英语听说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十分罕见。

2.3. 跨文化敏感度与二语学习

近年来,我国学者就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中的情感因素做了一系列研究。邓巧玲(2015)通过听力元意识、听力焦虑和听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指出听力元意识与听力水平密切相关,听力焦虑对听力水平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9]。吕红艳(2010)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口语焦虑程度较高且与口语成绩呈显著负相关[10]。张俊因(2006)通过行为过程归因分析发现学习者动机越大、信心越足,口语能力提升越快[11]。鲁俐与李芳媛指出在提升学生听说能力的策略研究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包括个人情感和互动倾向应该得到重视[12]。

根据Krashen的研究,英语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心态及情感倾向会对学习产生不同的情感过滤作用[13]。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听说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有所呼应:具体来说,跨文化敏感度中的五因子,即交际参与感、交际信心、交际愉悦度、差异认同感和交际专注度即是听说情感过滤中的影响因素。跨文化交际,不仅是英语听说学习的目的之一,也是锻炼英语听说能力的过程。因此,将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听说能力相关联,探讨其互动可能,是提升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研究的重要尝试。本研究假设,跨文化敏感度或为影响学生英语听力、口语水平的内在因素之一。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1) 北京高校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总体水平及跨文化敏感度五个因子上的水平; 2) 跨文化敏感度及其五个维度与英语听力能力的关系; 3) 跨文化敏感度及其五个维度与英语口语能力的关系。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来自北京各高校的78名学生,均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经历,例如海外实习、海外留学、语伴交流、外教课程等,来自英语、心理、国际关系、金融等不同专业。

3.2. 研究工具

1) 简化跨文化敏感度量表(ISS-15量表)。先前关于跨文化敏感度和英语口语能力的研究中采用的均是Chen & Starosta的量表[14] [15],未考虑到该量表对于中国学生的适用度。本研究采用Zhou & Wang (2016)在Chen & Starosta原量表的基础上改良的简化量表[16]。研究表明该量表对于亚洲人有更高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共有15项,包括交际参与度、交际信心、交际专注度、交际愉悦度和文化差异认同感五个因子。

2) 听说能力测试。本研究通过问卷收集了调查对象最近一次的托福听力、口语成绩。托福考试成立时间长、全球覆盖面广,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不仅如此,其听力考试题目取自于ETS建立的大型真实语料库语料,具有语境真实的特点[17],其口语考试的评分标准和观测指标包括口语发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使用、话题展开和表达逻辑、表达流利度等[18],充分考虑到了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要求,较好地考察了学生实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3. 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采取了线上、线下发放问卷的调查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78份。随后抽取了16名调查对象,

DOI: 10.12677/ml.2020.83042

312

现代语言学

黄之弦 等

采用笔者自编的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进行访谈。本研究利用spss 26.0软件,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两种手段对问卷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4. 定量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跨文化敏感度及五个因子水平描述性分析

调查对象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由具体分数表示。量表满分为75分。所得分数越高,跨文化敏感度水平越高。

如表1所示,被试的平均得分为57.71分,按照通常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的评定概念,此得分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标准偏差为6.610,说明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Table 1. Total score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表1. 跨文化敏感度总分

平均值 中位数 众数 标准偏差 最小值 最大值

57.71 58.00 61 6.610 43 75

在五个因子上,如表2所示,78名北京高校大学生在跨文化敏感度五个因子上平均得分:交际参与度 > 差异认同感 > 交际专注度 > 交际愉悦度 > 交际信心。五项得分中,交际参与度得分最高,且达到了12.03的平均分,说明被试普遍有较高的参与跨文化交流意愿。而相较于其他层面,被试在交际中愉悦度不高,并且交际信心不足。

Table 2. Score in 5 dimensions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表2. 跨文化敏感度5因子得分

平均值 中位数 众数 标准偏差 最小值 最大值

交际信心 10.55 11.00 12 2.219 4 15

差异认同感 11.99 12.00 12 2.029 8 15

交际参与度 12.03 12.00 12 1.886 8 15

交际愉悦度 11.37 12.00 12 2.369 5 15

交际专注度 11.77 12.00 12 1.713 8 15

4.2. 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进一步研究了跨文化敏感度总分与英语听力、口语成绩的相关性。

通过图1,图2,图3可发现,被试在跨文化敏感度总分、英语听力成绩、英语口语成绩上大致呈现单峰正态分布。

图4是跨文化敏感度与听力成绩、口语成绩之间的散点图。Y轴代表英语听力成绩、口语成绩,X轴代表跨文化敏感度。通过变量散点的拟合线,可发现这两组变量大致存在左下至右上的线性关系。同时,听力成绩与跨文化敏感度这两组变量的线性拟合度不高,因此可推测两者存在较弱的相关性。

DOI: 10.12677/ml.2020.83042

313

现代语言学

黄之弦 等

Figure 1. Total score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图1. 跨文化敏感度总分

Figure 2. Diagram of English listening competence 图2. 听力成绩与人数分布图

Figure 3. Diagram of English speaking competence 图3. 口语成绩与人数分布图

DOI: 10.12677/ml.2020.83042

314

现代语言学

北京高校学生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听说能力关系研究

ModernLinguistics现代语言学,2020,8(3),310-321PublishedOnlineJune2020inHans.http://www.hanspub.org/journal/mlhttps://doi.org/10.12677/ml.2020.83042AnEmpiricalStudy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z1vh4hf1t02ra61x73m28mwx147wg01cu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