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申请单位意见:
本项目进行院企、院地合作,结合生产研究,拟通过奶牛营养调控、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在我市奶牛健康养殖中形成一套可供推广和应用的技术。项目预期可有效降低奶牛发病率,提高全市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使奶牛养殖场户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意申报。
一、立项背景和依据(包括项目的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应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2003年以来,我国奶牛业发生了一些可喜变化,即从以前的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生产中更加注重奶牛健康养殖技术及奶牛品种质量的提高,奶牛养殖业发展更加趋于合理。至2008年我国奶牛存栏量约1100万头,原料奶产量2453万吨。但是我国奶牛养殖业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尤为突出的是饲养管理不规范,奶牛福利程度低,疾病繁多。我国奶牛饲养主要以家庭分散饲养为主,生产方式落后,缺乏奶牛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奶牛繁殖技术及奶牛疾病防治技术等,导致奶牛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奶牛乳房炎、肢蹄病、代谢病、繁殖疾病等较为突出,不仅降低了奶牛场的养殖效益,而且显著影响了乳品质量。2008年奶牛业“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严重影响了奶牛业的发展和声誉,重创了奶牛业多年来辛辛苦苦开辟的良好局面,该事件对我市奶牛业也造成了很大
1
损失。因此,奶牛业必须寻找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不仅要发展高度集约化的养殖场,而且必须以奶农零散型养殖和半集约化养殖为依托,全面实行奶牛绿色、健康养殖技术,理性的、标准化的向社会提供优质乳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扩大乳品消费群体,才能促进奶牛业的良性化可持续发展。
奶牛健康养殖综合技术包括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奶牛繁殖技术、奶牛福利技术、奶牛疾病防治技术。本项目将通过奶牛饲料营养调控、奶牛福利技术、奶牛乳腺炎防治技术研究,在我市奶牛健康养殖中形成一套可推广应用的综合技术,显著提高我市奶牛的健康水平和乳品质量,促进我市奶牛产业的发展。
二、研究方案
1.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子课题的设置及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本项目拟在奶牛饲养技术、奶牛福利技术、和奶牛乳腺炎防治技术方面展开研究与推广应用。
(1)研究内容
①奶牛营养调控技术研究。建立适合兰州市零散型和半集约化型奶牛场规范化和实用化的营养调控体系,对不同生长发育期、不同生产状态的牛进行营养平衡饲养,充分发挥个体遗传潜力,提高单位个体的生产能力。
②奶牛福利技术研究。通过人性化管理,提高牛群的福利待遇,改善牛群的生产、生活环境,降低应急水平,提高牛群牛权和自愿生
2
产程度,生产应急因子少、抗原水平低、乳品质量高的牛乳。
③奶牛乳腺炎防治技术研究。乳腺炎是影响生产和产品质量的最大问题,仅仅通过对症治疗很难达到治疗和提高生产性能的目的。本课题将在改善营养条件和福利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新的乳腺炎防治方法,降低残次率、提高治愈率。
(2)创新点:
在零散型和半集约化奶牛场中实施福利养牛业新技术,综合降低奶牛群中乳腺炎的发病率,提高乳品质量和养殖效益。
2. 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2010年:全面实施项目设计内容,取得较大进展。 2011年:完成项目设计内容并进行鉴定验收。 3. 预期研究成果及形式
①建立健全奶牛营养调控体系,促进无公害、标准化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②开创我市奶牛福利养殖新局面,提高奶牛群福利投入,从奶牛生理角度衡量和提高乳品质量。
③显著降低奶牛乳腺炎的发病率,显著改善乳区卫生条件和保育条件。
三、研究基础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就(包括近期发表的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获得学术奖励的情况等)
项目实施单位甘肃省榆中斧田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具有20余年的
3
奶牛养殖基础,现存栏奶牛60余头。在此期间,先后与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开展了多项技术合作,开展了奶牛营养研究、胚胎移植研究、奶牛改良研究和日本黑牛研究,并对乳腺炎的控制进行了尝试,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上述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该牛场的生产水平,也为本项目的实施创造了实施条件和必要的技术积累,有利于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如有合适的已经实施的项目可列入)
四、主要研究人员
桑国俊;男;1963.8;主任,研究员;畜牧;动物生产;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主要执行人
五、经费预算
项目总经费为16.00万元。
序号 经费开支科目 1 资料费 2 印刷费 3 国内调研费 4 会议费 5 计算机使用费 6 人员经费 7 管理费 8 评审验收费 9 其他 总计 预算金额(万元) 说明 1.00 0.50 2.00 1.00 2.00 5.00 1.00 1.50 2.00 16.0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