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4讲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学案 苏教版必修3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4讲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1.神经元的结构与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相适应。(生命观念)

2.研究反射弧的结构模型以及分析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机理。(科学思维) 3.实验设计: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科学探究)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1.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传导形式:电信号(或局部电流)也称神经冲动。 ②传导过程

③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图中a←b→c。

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

1

a.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1)突触结构及其兴奋传递过程

(2)突触类型

①神经元间形成突触的主要类型(连线)

②神经元与效应器形成的突触类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 (3)传导特点

①单向传导: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②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导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4)作用效果:使后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兴奋或抑制。

1.神经纤维膜内K/Na的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提示] 由于动作电位时Na大量内流,因此神经纤维膜内K/Na的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低。

2.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递方向与膜外的电流方向相反。(√)

3.兴奋在突触小体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提示] 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小体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4.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兴奋。(√)

2

5.神经递质的释放与高尔基体、线粒体密切相关。(√)

1.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

2.有关神经递质的分析 项目 供体 受体 传递 释放 作用 去向 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 方式为胞吐,神经递质在该过程中穿过了0层生物膜,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膜电位变化(兴奋或抑制) 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转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分析

1.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三大原因 [提示] (1)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2)使神经递质失活

(3)与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

2.如图为神经元特殊的连接方式。利用图中标注的A、B、C三个位点,请设计实验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4讲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第4讲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1.神经元的结构与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相适应。(生命观念)2.研究反射弧的结构模型以及分析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机理。(科学思维)3.实验设计: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科学探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yno073efm20sz532alg3gznb0gt5600bn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