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最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主要修改内容及新旧条文对照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最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主要修改内容及新旧条文对照表

2019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从2020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

《证据规定》自2002年4月1日施行,至今已是18年。期间,《民事诉讼法》已经经历了2007年、2012年、2017年的三次修改,且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公布实施,审判实践中有关举证、证据认定规则的适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证据规定》作为民事诉讼证据指南,也亟待完善、补充。

修改后的《证据规定》共计100条,仅保留了原条文中的11条,其他均为新增和修改条款。修改和新增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修改和完善当事人自认规则,更好地平衡当事人处分权行使和人民法院查明事实的需要;

二、完善“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扩展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的途径;

三、完善当事人、证人具结和鉴定人承诺制度,以及当事人、证人虚假陈述,鉴定人虚假鉴定的制裁措施,推动民事诉讼诚信制度的建设;

四、明确电子数据范围和电子数据的审查、认定规则。

本文将围绕以上四个方面进行重点阐释,以便读者能迅速get新规要义。同时,为方便对照学习,本文也附上新旧对照表,供读者具体学习和领会。

一、关于自认

在民事诉讼中,对于一方当事人自己承认的对己方不利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无需证明。当事人承认对己方不利的事实,谓之“自认”。“自认”将产生免除对方当事人举证义务的法律后果。此次《证据规定》第三条至第九条对“自认”制度进行了完善:

1.修改了关于委托代理人自认的规定。原《证据规定》规定,未经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对事实的承认直接导致承认对方诉讼请求的,不视为当事人自认。新《证据规定》则放宽了委托代理人自认的范围,“除授权委托书明确排除的事项外,诉讼代理人的自认视为当事人的自认”。即不再区分特别授权和一般授权,只要授权委托书没有明确排除,诉讼代理人的自

1

认即视为当事人的自认。该条修改为“禁反言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体现,同时,诉讼代理人在庭审中应更加谨慎,避免随意承认对当事人不利的事实。

2.增加了关于共同诉讼中自认的规定。根据新《证据规定》第六条,区分普通共同诉讼和必要共同诉讼:

(1)普通共同诉讼中,一人或者数人自认的效力仅及于自身,对未自认的人不产生自认效力;

(2)必要共同诉讼中,必须所有人都认同才视为自认,不承认也不否认经法庭说明后仍未明确意见的,视为自认。

3.增加了关于限制、附条件自认的规定。实践中,一方当事人对对方主张的对己不利的事实不经常是全盘承认的,有时是附条件的、部分承认的。新《证据规定》第七条对此种情形的自认规定了笼统的审查规则,即“由人民法院综合案件情况决定是否构成自认”。

4.修改了关于撤销自认的条件。原《证据规定》规定,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有证据证明自认是在受胁迫、重大误解情形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可以撤回自认。新《证据规定》则对后者放宽了条件,即只要能证明时在受胁迫、重大误解的情况下自认,无须再证明自认与事实不符,即可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自认,降低了此种情形下的证明标准。

二、关于“书证提出命令”

“书证提出命令”由《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一十二条创设,该条规定:“书证在对方当事人控制之下的,承担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责令对方当事人提交。申请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对方当事人提交,因提交书证所产生的费用,由申请人负担。对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交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申请人所主张的书证内容为真实。”新《证据规定》第四十五条至第四十八条对该制度进行了完善。

1.明确了“书证提出命令”的申请条件。一方当事人申请法院责令对方提出书证的,应提交申请书,载明:(1)书证名称或内容;(2)拟证明的事实及其重要性;(3)对方当事人控制该书证根据。对应的,如当事人载明的书证不明确,对待证事实的证明无必要或待证事实对裁判结果无实质影响,书证未在对方控制之下的,人民法院不同意该申请。

2.不完全列举了控制书证的当事人应提交书证的范围。包括:(1)在诉讼中曾引用;(2)为对方利益所制作;(3)对方依法有权查阅、获取;(4)账簿、记账原始凭证;(5)其他。

2

3.不按要求提交书证的法律后果。控制书证的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交,或者以妨碍对方当事人使用为目的,毁灭有关书证或者实施其他致使书证不能使用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对方当事人主张的书证内容为真实。

三、关于审判人员、鉴定人员的“鉴定职责”

由于“鉴定不计入审限”,以及在很多情况下鉴定结果直接决定判决结果,实践中,鉴定拖延和“以鉴代审”的情况比较突出。新《证据规定》明确了审判人员、鉴定人员在鉴定程序中的职责:

1.明确了审判人员在鉴定程序中的职责。(1)新《证据规定》第三十二条明确,审判人员应在委托书中明确鉴定事项、鉴定范围、鉴定目的和鉴定期限。(2)第三十四条规定,审判人员应组织当事人对鉴定材料进行质证。

2.明确了鉴定人员在鉴定程序中的职责。(1)新《证据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鉴定人员应签署承诺书,承诺客观公正、保证出庭作证,如虚假鉴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退还鉴定费用并进行处罚。(2)第三十五条规定,鉴定人员应在人民法院确定的期限内完成鉴定,否则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另行委托鉴定人,原鉴定人收取的鉴定费应当退还。(3)第四十二条规定,对于鉴定人无正当理由撤销鉴定意见的,应当退还鉴定费用,由人民法院予以处罚,并支持当事人关于鉴定人负担合理费用的主张。

四、关于电子数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数据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有关电子数据证据的规定也是近几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和司法解释制定的重点。新《证据规定》则在此基础上走得更远:

1. 具体规定了电子数据的范围。《证据规定》第十四条进行了不完全列举。

2. 明确了关于电子数据原件的认定。第十五条对电子数据“原件”进行了扩大解释,即“电子数据的制作者制作的与原件一致的副本,或者直接来源于电子数据的打印件或者其他可以显示、识别的输出介质,视为电子数据的原件”,也就是说,当庭提交的直接打印的手机微信记录、刻录视频的存储优盘等,均可以视作原件。

3. 明确了电子数据的审查规则。第九十三条规定了对电子数据真实性认定的要素,包括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所依赖的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环境是否完整、可靠、正常等七大类因素。第九十四条规定了推定电子数据真实的五大情形(除非有足以反驳的相反

3

证据),包括当事人提交的对己不利的、中立第三方保存的、正常业务活动中形成的、以档案管理方式保存的、按照双方约定方式保存传输和提取的五种情形。

4. 明确了关于书证的规定适用于电子数据证据。书证是民事案件中认定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形式之一,电子数据具有与书证相似的稳定性、客观性,新《证据规定》第九十九条明确了关于书证的规定适用于电子数据,使得电子数据的认定规则得到了确定。

当然,除了以上四个部分外,新《证据规则》还有很多其他的“亮点”,例如:将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确定的免证事实限缩至“基本事实”;限缩了需要通过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域外证据范围;规定了当事人陈述前签署保证书、宣读保证书的程序要件;规定了防止裁判突袭的释明制度;规定了新证据的内涵、外延、逾期提交证据的惩罚等等。

限于本文篇幅,不再详细分析,各位读者可通过如下新旧对照表进行学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新) 【法释〔2019〕19号】 第一条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 (旧规第一条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旧) 【法释〔2001〕33号】 【法释〔2008〕18号进行了引用条文序号的修改】 一、当事人举证 第一条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附有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 新规已删除 第二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第二条 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旧规第三条) 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新规已删除 第四条 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 (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 (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4

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四)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五)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六)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七)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八)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有关法律对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条 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对代理权发生争议的,由主张有代理权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第六条 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第七条 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第三条 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在证据交换、询问、调查过程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当事人明确承认于己不利的事实的,适用前款规定。 (旧规第八条第一款修改) 第四条 一方当事人对于另一方当事人主张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经审判人员说明并询问后,其仍然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事实的承认。 (旧规第八条第二款修改) 第八条 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分关系的案件除外。 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审判人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 5

最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主要修改内容及新旧条文对照表

最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主要修改内容及新旧条文对照表2019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修改的决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从2020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证据规定》自2002年4月1日施行,至今已是18年。期间,《民事诉讼法》已经经历了2007年、2012年、2017年的三次修改,且2015年《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ykzs3lcop0weks4q8jb3z01x0bvw200n7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