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论文]培养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
手参与能力
[小学美术论文]培养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能力 摘要: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提高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作为基地,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从兴趣入手,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感情沟通,制定行为策略,指导学法,赋予学生动手参与能力,选择创作途径,寓教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通过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来开发潜能。
当前,在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心理策略:培养意识,形成动手参与定势。 l、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方
第 1 页 共 1 页
法很多,我们依据现行美术教材体系,从中高段美术教材的挖掘入手。
以新激趣: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如,在上《会变的颜色》一课时,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个个跃跃欲试,学生们自己动手,调出了不同颜色混后出现的新颜色,最后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红加蓝变为紫,黄加蓝变为绿,而橙绿紫三种色又叫三间色,学生们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以情激趣: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后的\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从而以情造像,图情并茂。以美激趣:\美\是美术课具有的独特的优越之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学当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教材之美。如能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就会收到\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响\的效果。
第 1 页 共 1 页
2、沟通情感: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缩短师生距离。实验表明,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因此,教师可采用主动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后面的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动手参与创造条件。
(2)、给予学生安全感。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做出的作品不论好坏,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做的不好时不会受到批评与嘲笑。针对这点,多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各种活动,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使用一些使人轻松愉快的幽默,给学生安全感,那么,即使没把握,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参与,其创造性也会大大增强。
(3)、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努力完成一项任务,都会产生成就感。既对自己的付出抱以肯定,又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进。但是教师如果把学习任务的难度定得过低,学生不费多大劲就能够达到,那么,完成了任务学生也感到是理所当然的。如果难度过高,学生可能会不愿去完成它或对此失去信心。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难度定在一个适
第 1 页 共 1 页
当的水平。如何控制这个度,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随机调节难度。当难度小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障碍\;当难度过大时,教师要适当处理,分步进行。同时,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鼓励;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
(二)、行为策略:指导学法,赋予动手参与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l、加强技法训练。美术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制作对象,进行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如:蜡笔水彩的造型、勾线、上色;泥塑课的揉搓粘画;手工课的折纸、裁剪、粘贴,……因此,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的重点,又要胸有全局,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又要具体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2、拓展想象空间。\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
第 1 页 共 1 页
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智力。
实物演示:利用实物展示或表演的方法,使他们明白完成任务的迫切性,联系己有知识经验进行想象。如上《画一顶帽子》一课时,可以先出示几顶漂亮的帽子,让学生观察外形、颜色等,然后戴到头上让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出外形更美、功能更全的帽子,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帽子的结构,而且又发挥了想象力制作出雨伞帽、飞行帽等新品种。
语言表达:即利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根据自身体会大胆想象。在彩塑课《青蛙》一课中,教师可有意识的讲述关于青蛙的童话故事,把学生的思维越迁越宽,让他们仿佛进入了想象中的青蛙王国共同游戏,学生进入情境后,做出的青蛙生动有趣,神情兼备。增强了对青蛙的感情,也起到了环保的教育作用。
媒体应用:即利用电视、录像、投影、多媒体等音像手段创设情境。这一方法可视性强,时空转换快,吸引力大,能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
3、选择创作途径。
(1)、观察比较法。中高段学生的观察力比低段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能自觉地、自主地观察事物、分析异同。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创作就水到渠成。如五年级的《牵牛花》一课,先让学生
第 1 页 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