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doc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03年度)

二○○四年一月

0

北京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2003年度)

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国家“211工程”

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占地1200多亩。有16个学院,34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5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与北京市共建重点实验室,11个北京市高新技术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 有1个国家产学激光研究中心, 1个教育部数字社区工程中心。有10个本科教学基地。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64人,其中有两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111人,教授 196人,副教授400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6865人。

2003年,是我校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建设的一年。全校上下高度重视评估与建设工作,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2003年11月17日-21日,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考察,这对我校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分六部分:一是明确办学思路,确保教学中心地位;二是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三是强化实践教学,构建本科实践教学平台;四是加强学风建设;五是教学质量分析;六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明确办学思路 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我校的定位是:“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到2008年,把我校建设成重点学科国内一流、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人才培养质量、科学技术水平及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全国同类大学领先地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结合北京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三个为主”(人才培养以本科为主,学科专业以工科为主,人才类型以应用型为主)的办学思路。坚持“两个优先”,抓住“一根主线”,用“两个轮子”走路,确保“一个中心”。也即:坚持教学优先、育人优先;抓住人才培养这根主线;科研与教学并重,以科研促教学;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学校实行领导联系基层单位制度,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校实行干部听

1

课制度,校党委书记、校长以身作则。处级以上干部要每学期听课和参加学科部的教学研究活动。学校建立了加强本科教学的激励机制,在评定职称中向本科基础课教学倾斜,从制度、政策、人力、物力等各个方面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我校的办学思路是与时俱进的。学校一直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的科学定位,使办学理念与时代要求符合。我校的正确定位与快速发展,形成了与首都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我校提出的‘三个为主’的办学思路,较好地处理了规模与质量、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学校以‘211工程’一期建设为契机,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在本科教学平台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健康发展。使近年来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已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

二、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责任制和监控机制 完善教学质量标准

学校明确规定:学校党政一把手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各学院党政一把手是学院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各职能部处党政一把手是为教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各部门都将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岗位聘任的首要条件并与岗位津贴挂钩。各专业设责任教授,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及培养全过程负责;各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模块课均设主讲教授,对本系列课程的建设、改革和课程质量负责;所有被聘人员对所聘岗位的教育教学质量负责,按年度进行岗位职责考核。强调晋升高一级教学系列职务时实行“教学一票否决权”。

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以校本科教学督导专家组、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和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为主要组成机构,有效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由主要党政领导、教学部门领导、学生部门领导、教师、专家和学生共同组成,形成了多渠道的信息收集网络系统,保证广大师生和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形成了闭环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多渠道的信息收集方法与制度,建立了校院领导和责任教授参加第一周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巡考、随堂听课、教学环节检查的制度;通过校园网的工大广场论坛、知新园BBS、学生园地论坛、学生就业论坛、点点必答、教育空间、心灵之约等栏目,构成了畅通的网上信息收集空间。通过听课,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课堂反映进行分析并反馈。在课堂教学方面,仅学校层面领导和专家随机听课每年就达1000余次;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层面每年组织专家对毕业设计(论

2

文)进行全过程监控。此外,还采取每学期对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成绩进行跟踪的方法,采取每学年随机抽调毕业设计(论文)送到天津大学评审等,对重点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反馈,实施了有效的监控。学校在注重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并严格执行。如近三年来,学校严格执行《北京工业大学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分类办法》的规定,严肃处理了各类教学事故,00-01学年17起,01-02学年16起,02-03学年9起,由于严格要求,使教学事故呈逐年下降趋势。在学生的学籍管理、学位管理、考试管理、学风管理等方面,均严格执行了有关规章制度。

我校制定了《北京工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方案》,该方案对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此外,根据对主要教学环节质量监控及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需要,还制定了有关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如:学生对课堂教学信息的评估标准;专家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评价标准;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评价标准;考试试卷评价项目内涵及标准;申报教师系列高级职称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研究成果)等。2003年初,学校又根据2002年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从重点大学建设的角度,制定了我校的具体执行方案,在某些指标上提高了要求,执行效果良好。

我校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方面坚持了严格与规范的原则,形成了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体系健全的管理制度,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机构以及多渠道的信息收集方法与制度,形成了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我校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均有明确的规定,通过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为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力提倡教授为本科生上课

我校现有1064名专任教师,其中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111人,国家和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5人;入选国家、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53人,入选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计划35人,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49人。按学历结构:博士229人,占21.5%;硕士369人, 占34.7%;有研究生学历的615人,占57.8%。按职称结构:教授196人,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聘教授7人,副教授400人,教授和副教授占56.0%。按年龄结构:35岁以下的343人,占32.2%;36-45岁的374人,占35.2%;46岁(含46岁)以上的347人,占32.6%。按学缘结构:本校毕业的279人,占26.2%; 来自外校或国外的785人,占73.8%。有主要基础课专任教师262人,重点学科专业的专任教师409人, 覆盖了我校22个本科专业。新办专业有专任教师10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8人,

3

占新办专业教师总数的57.4%;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60人,占59.4%,2003年我校新办专业师资队伍中有两位教授荣获“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已基本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学科专业结构比较合理、实力比较雄厚的师资队伍。学校2001年2月就出台了《关于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试行条例》,近三年,我校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占96.9%。近年我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已建立了一支结构基本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 保障教学经费的投入

近三年,生均四项教学经费(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 2001年为1870元,比上年增长了33.00%,2002年为2270元,比上年增长了21.39%;2003年为3212元,比上年 增长了41.49%。近三年,我校投入图书购置经费总计2806.25万元,年均投入935.42万元,年均图书文献资料购置经费占全校教育事业费拨款的比例平均约为6%。现教学仪器设备值已达1.9亿余元,当量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8804元,比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规定的当量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超过了76.08%。 4 加强图书文献资源建设

我校图书馆和图书资料室总面积28019平方米,生均面积1.66平方米。现有印刷版图书96万余册,每年订购1800多种期刊,引进与自建多种电子网络数据库。已正式引进30种电子文献数据库,包括SCI、EI、INSPEC、ISTP等9种网络版文摘数据主库,全文数据库能够提供外文学术期刊15565种,外文学位论文集10000余篇,中文学术期刊7000余种,中文学位论文集58357篇;2种电子图书数据库能提供西文图书280种,中文图书16417种。目前我校图书馆已形成了以信息工程文献为重点,工科文献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文献并存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并实行全方位藏、借、阅一体化的开放式服务。图书馆还依托校园网为教学科研用户提供实时的文献信息查询服务。利用与首都图书馆光纤直连的网络优势和地理位置相近的地域优势,在我校建立了首图分馆,进一步丰富了我校馆藏文献信息资源。 5 深化教学建设与改革

我校面向首都社会经济,适时进行专业结构调整。近年新办了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法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软件工程、社会工作和广告学8个专业,占全校专业总数的23.5%,涉及工、文、法3个学科门类。新办专业不仅使学校增加了文学和法学2个学科门类,而且工科专业也有新的发展,扩大了学校的服务面向,为构建多科

4

性大学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科交叉、文理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条件。学校将新办专业建设纳入学校“211工程”建设计划,已投入1235万元用于加强新办专业教学条件的建设,目前新办专业的实验、实习条件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我校积极开展 “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分三批组织了校内教改立项,并承担了北京市和教育部的相关教改立项。在已结题的32项中,完成研究报告18篇,获省部级学术奖3项,其他学术奖9项;已出版31本著作;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78篇,在国内外会议上作特邀报告24篇。

积极选用先进教材。2000-2001学年开设的294门必修课中,使用近三年出版教材的占48 .0%,使用获省部级以上奖或公认水平较高教材(21世纪教材、“九五”重点教材等)的占24.0%;2001-2002学年281门必修课中,使用近三年出版教材的占56.6%,使用获省部级以上奖或公认水平较高教材的占24.1%;2002-2003学年332门必修课中,使用近三年出版教材的占63.6%,使用获省部级奖以上或公认水平较高教材的占25.0%。选用新教材的比例呈逐年增势。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近三年必修课中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占必修课总课时的比例分别为41%、50%、57%。多数课件为自制开发,使用效果较好。学校积极开展网上教学,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有教学软件制作室、非线性音视频编辑室、教育在线服务器机房和外语调频台,还即将落成电视导播室和演播厅。现有固定资产约1063万元,使用面积约1000平方米。多媒体教室52个、语音机位372座、服务器4台和整套的广播级音像制作设备。2002年9月北京工业大学“教育在线”正式开通。今年非典期间,学校调整了教学方式,网络教学成为了主要的教学形式,目前“教育在线”注册用户17018人,点击次数达到19万余次。今年“教育在线”在网络教学方面效果显著。

2003年“教育在线”网络教学统计 注册 教师用学生用教师 网络课用户户数户数开课程数(人) (人) (人) (门) (门) 560 60 500 2 30 3622 243 3379 160 50 17018 254 16921 275 125 时 间 非典前 非典期间 2003年9月

视频流点击 媒体课次数 (集) (万次) 0 未统计 20 11 97 19 积极开展了双语教学。目前已有19门课程采用了双语教学。2002年和2003年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先后进行了两批双语教学立项,共有31门课程获得了学校立项支持。

5

学校还将双语教学作为一项课题报市教委,现已得到批准,并被列入教育部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力争在3-5年内,主要课程的双语教学比例达到5%-8%。

深化了实践教学改革。1999年我校较早提出了“实践教学一条线”的教改思路,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毕业设计中加强创新能力训练,紧密结合工程或社会实际,融入工程意识和经济观点。鼓励各学院积极采取措施尽早吸纳本科生进入实验室或参与科研项目。对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试验,如实验单独设课的试验、基础课实验教学改革试验等改革措施,效果较好。2002-2003学年,全校开放实验项目177个,受益学生达到18399人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所增加,现在全校有实验的课程数为186门,有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课程门数为154门,开有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的比例为82.8%。

我校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已取得明显的成效。近年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北京市优秀教材奖多项,2003年我校5门课程获北京地区高等学校“精品课程”。2002年我校被评为“北京市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重点建设示范单位”。

总之,近年我校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科专业建设趋于合理,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法学、软件工程、广告学、社会工作等一批新办专业的办学条件有保障,特别是在师资引进、实验室建设、教学经费投入上有力度,能够较好地满足需要,保证了教学质量;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培养目标,重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把经过实践检验的教改研究成果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实施了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学校重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重视教材建设,大多数主要课程选用获奖或近三年新版教材;积极探索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建设技术先进的教育资源平台,运行效果较好;学校注重实验教学环节,创造了较好条件让学生及早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成效显著;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的比例超过了80%,向学生开放的实验室多,开放时间长,学生受益面大。我校的教育教学建设与改革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实践教学 构建本科实践教学平台

我校的办学特色:“知行结合,重在创新的实践教学”。学校围绕“以本科教学为主,以工科为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办学思路,一贯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校“九五”期间投资近6000万元建设了包括: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实验教学环境、公共基础教学实验条件、工程设计训练基地、机械基础实习基地及电子工艺实习基地、机械工程

6

学科教学基地、交通土建工程学科教学基地、材料工程学科教学基地、信息工程学科教学基地、环境工程与热能工程学科教学基地、经管学科教学基地等10大教学基地和1个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其成果在2001年5月的“211工程”本科教学基地建设项目评审验收中,获得专家组的一致好评,专家认为:“教学基地的整体建设达到了国内地方院校的领先水平,对地方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十五”前期(2001年-2003年),学校又已投资近5000万元用于本科生教学基地的建设。经“九五”及“十五”前期的建设和整合,为本科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实验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也形成了较好的环境,已初步构建起一个良好的本科实践教学硬件和软件平台,初步形成了一个锻造本科生实践能力、创新与创业意识能力培养的集成环境。

我校的实践教学理念和实践,是在四十多年办学历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知行结合”的教学思路是在四十多年办学历程中凝练的,是与时俱进的。我校把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以培养符合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本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对实践教学及其规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开拓了新形势下实践能力培养多样化和实践教学新途径,较早地提出了“实践教学一条线”、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的实践教学改革新理念,并将这种思想和原则固化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已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加强学风建设

近年来,我校采取了多项学风建设的措施,将教育、管理、服务融合成一体,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学风建设工作。2001年我校在学生中开展了“诚信与责任”主题教育活动,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了“忠诚与责任”主题教育活动。2002年至今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了“在集体中求发展,在成长中创造价值”的主题教育活动,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团队”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发展方向,培养健康人格。近年来对开学典礼、奖学金典礼与毕业典礼做了重大的改革,力求使其能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对其产生强烈的感染和影响。在开学典礼中增添了新生奖学金的颁发与入校宣誓仪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大学四年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庄重的承诺;在奖学金表彰大会上增添了名人的主题演讲和现场参与情节,使每个获奖者再次获得继续前进的激励;在毕业典礼上增加了“放飞心愿”和“留下你的足迹”等感染性环节,在“让我们与新世纪共同启航”、“让青春伴着理想奋飞”、“用成长的足迹铭刻非常岁月” 等主题下,让学生充

7

分感受到收获与成功的喜悦。

注重学风建设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相结合。我校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以创新为主题,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在奖学金中加大学生从事人文和科技活动的奖励力度。学校积极探索和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开放实验室、科技节、科技论文、二十一世纪杯、星火基金、彩虹工程、科技和人文讲座等一系列措施,把学生课内外、校内外的各种活动统一为有机整体,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尤其是实践技能、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得到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化发展。其中, 2002年全校申请用于资助在校生从事科研活动而设立的“星火基金”110余项,立项80项。近三年,共举办学术报告479场,听讲座的达48000余人次,受到学生欢迎。

注重学风和教风建设的融合。为落实“敬业爱岗、奉献育人、务实求真、协同奋进”的师德风范,学校在“三育人”工作中突出了师德建设,开展了塑造师魂、弘扬师德的“红烛工程”,形成了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良好风气。近三年,我校获得国家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6人,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15人,校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92人。

我校的学风建设的特点是,注重实际,注重实效。我校针对学生主要来自北京的特点,切实地加强思想工作,采取了符合实际的有成效的措施和奖励制度,探索了学风建设的新途径,使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能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认真学习、勤奋进取。我校对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供经费支持和组织保证,学生参与面广,获奖项目较多,课外科技活动效果好,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学风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五、教学质量分析

1 教学效果

对近三学年评估结果统计表明,我校的教学质量良好。按均值统计:学生评教的中,对教学效果评价优良的分别占71.06%、69.09%、71.67%;对课程内容评价优良的分别占79.19%、77.10%、78.80%;对教学方法评价优良的分别占73.42%、71.72%、73.61%;对课堂组织评价优良的分别占76.92%、73.14%、75.02%;对教学投入评价优良的分别占86.38%、86.51%、87.00%。教师评学中,对学生学风评价优良的分别占84.93%、82.46%、87.13%。

2 学生的竞赛成绩

1992年-2002年,我校连续参加了11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组织了100个

8

参赛队,59个队获奖,获奖率59%;共有15个队获得全国级奖励,44个队获北京市级奖励。近三年,我校共有45个队100多人次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有26个队共78人分获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北京市一等奖11项、二等奖6项。2001年我校11个队共33名同学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部获奖,其中全国一等奖2项(均兼为北京赛区一等奖),北京赛区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2002年我校学生首次组队参加国际性比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一等奖1项,2003年我校又在此竞赛中获二等奖1项。

2000年我校学生获得“日立杯全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的第一名。

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举办的电子商务模拟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全国一等奖,同年获教育部大学生网上学习创新竞赛全国三等奖。

2001年在教育部举办的“惠普杯”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设计竞赛中,我校学生的设计作品分获全国优秀奖和全国佳作奖各1项。

2001年,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微软大学生软件夏令营暨2001微软中国高校学生软件开发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得第三名。

2003年,我校学生在“微软创新杯软件开发大赛”中,获全国三等奖1项。 3 学生的外语成绩

在2001年全国大学英语竞赛中,我校有14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在2002年全国大学英语竞赛中,我校学生1人获特等奖,4人获一等奖,24人分获二、三等奖;在200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校学生1人获特等奖,5人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15人获三等奖 。近年我校大学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均高于全国重点高校平均水平。 4 学生的创新能力

近三年来学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也日趋增多。以试行导师制的材料学院为例,近三年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与教师合作在国内外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5篇(其中学生作为第一作者11篇,被三大检索收录4篇),有13篇被SCI收录,14篇被EI收录,3篇被ISTP收录。2002届学生周华在《Materials Letters》、《Applied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以及《Frontiers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上发表6篇论文(2篇为第一作者),其中3篇被EI、SCI同时收录。

近年我校学生在全国和北京市“挑战杯”论文大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北京市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鼓励奖11项。2001年有8篇论文在国家、北京

9

市级“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 5 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校大学生合唱团在2001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演唱比赛”一等奖,2002年作为亚洲地区大学生唯一参赛代表团赴西班牙托列维哈参加第四十八届HABANERAS & POLIFONIA(哈巴涅拉/复调无伴奏作品)比赛,获得这一世界高水平国际合唱比赛的第二名;我校2001年获“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组委会”颁发的先进集体奖和优秀组织奖;我校登山队2001年成功登上海拔7546米的新疆西昆仑主峰慕士塔格峰;我校学生在参加2002年首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项目“彩虹工程”中,获得首都科技贡献一等奖、首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突出贡献奖和优秀论文奖。

2002年我校学生积极参加了“彩虹工程”活动,获得了“首都大学生特殊贡献奖”,其中我校学生参加的“疯狂天堂项目”、“北京西南物流中心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皋乡花卉基地项目”三个项目囊括了当年 “彩虹工程”全部的优秀论文奖。2003年我校获得了“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特殊贡献奖”。

近三年,我校共有24个班级荣获“北京市先进班集体”称号,69人荣获“北京市三好学生”称号,24人荣获“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称号,168人荣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36人获得SONY奖学金,27人获得美国AD公司奖学金等;207人次在国家及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10002人次获得校级以上各类奖学金,获奖面近30%。2000-2001学年有3496人获奖学金,获奖比例为43.8%;2001-2002学年有4165人获奖学金,获奖比例为57.5%。

6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2001年全校的真实课题所占比例为86.36%,其中计算机学院毕业设计课题中属863项目研究课题的有4人;2002年全校真实课题所占比例为76.44%,其中计算机学院毕设课题中属国家973项目研究课题的有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有6人;2003年真实性课题所占比例为85.56%。近三年我校有377篇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被社会采用,采用率为5.85%。我校每年随机抽取毕业设计(论文)送天津大学评审,从评审的结果来看,与我校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结果基本上一致。近三年,我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优良率分别为64.22%、64.30%、66.29%。

我校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坚持过程控制,坚持质量第一。近年我校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从选题、评阅、答辩、成绩评定以及请外校同行专家抽样评审全过程进行了有效的质量监控和规范管理,这对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起到了重

10

要作用。从总体上看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难度和份量适宜,来源于实践的课题和外文资料翻译使学生受到较好的综合训练,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良好。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校在整体建设中成绩显著,在本科教学工作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但我们必须看到,与教育部的高标准相比,与中央部委院校相比,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差距是明显的,特别是办学空间不足、部分办学条件滞后等仍亟待解决。我校强调在以下两方面将加快建设: 1 专业设置和教学建设应进一步主动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发展

争取在未来5-10年的时间内,建立起良好的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调控机制,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建设与改革能够主动地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学校将采取以下整改措施:建立灵活的专业调节机制,建成覆盖首都多数产业门类的学科专业结构;主动适应首都人才市场的需求,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向多样化发展;加强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整个课程体系的更新;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改革与实践;继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2 教学基本设施需要进一步改善

我校的办学空间尚不足,办学条件在某些方面滞后,生均教室面积还有一定差距,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面积尚需进一步扩大,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学校将建设30000平方米的奥运会体育馆和新的标准运动场;新建71000平方米的教学、实验大楼(其中21000平方米的新教学大楼的建设已准备就绪);建设25000平方米的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总面积达75000平方米的三个学院大楼,从根本上解决教学面积不足的问题。以“211工程”二期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改善实验室、实习基地条件,建成比较完备的本科教学设施,使教学基本设施及教学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因材施教的需要,构建成优良的本科教学平台。

四十多年来,特别是“211工程”建设以来,北京工业大学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支持下,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首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得到了社会较广泛的认可。面向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具有鲜明地方大学特色的办学理念,根据国家、特别是首都区域经济和社会建设对我校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1

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doc

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2003年度)二○○四年一月0北京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分析报告(2003年度)北京工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yfhe156n637lyd0yjbf83hrt8bf8q008p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