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学术期刊出版诚信体系的构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优良品德。诚和信都有诚实不欺之义,但是细分来看,二者也有一定的区别:“诚”侧重于人性实现和人的本真存在之完成,“信”则侧重于人际关系的履行方面。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了诚信缺失和各种道德乱象,在学术领域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学术诚信是人类一般道德规范在学术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与学术事业的内在特征有关,并随着学术本身的发展和学术与社会关系的变迁而不断充实和丰富[1]。学术诚信主要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学术出版的相关主体对学术研究要讲求“诚”;第二,对其他研究者及其劳动成果要讲求“信”。但是当前学术浮躁之风盛行,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一稿多投(发)、论文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给期刊学术诚信带来极坏的负面影响[2]。一方面影响了期刊出版的可信度和公信力,造成了学术信任危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的期刊学术诚信领域缺乏监管和治理机制,近年来学术诚信也成为学术界的热门研究问题。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形式,近几年来颇受关注,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和开放性等特性,因此具有在多种场景应用的可能。2016年10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在一定程度上指引和加速了区块链在我国各领域的应用进程。目前区块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期刊学术诚信方面也可以借鉴,利用区块链技术特点,为构建期刊学术诚信体系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一、学术期刊出版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出版之前:学术论文写作中存在学术不端现象剽窃、抄袭和侵占,是学术不端的最主要表现之一,目前存在的情况也最多。表现为:引用他人成果,故意不注明出处;故意将他人未发表的全部或部分学术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使人们误将其视为原创作品。特别是目前的查重系统和软件还不完善,存在着一定“盲点”,一些“隐形”的学术不端难以发现,更难以监管。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一稿多投是指将同一篇论文同时向多个刊物投稿。重复发表是指将公开出版的会议论文集或类似出版物形式发表的论文再次发表[3];在没有征得首发和再发期刊同意的情况下,将中文发表的论文用其他文字在外文学术期刊上再次发表。论文数据造假。主要包括伪造数据、篡改数据和买卖数据。伪造数据是指未经过正常的渠道或者实验过程,凭空捏造出论文数据;篡改数据是指故意在数据上弄虚作假,故意对自己不期望得出的结果进行挑选或者删除,或者故意使用非正式或者误导性的统计手段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结果进行有偏向性或歪曲的表述;买卖数据是指论文中的数据是真实的,但不是作者本人实验所得,是由他人做出来的,论文作者通过花钱购买到的数据。(二)出版之中:专家

评审缺乏公正性和权威性审稿专家与被审论文不相匹配。一方面,审稿专家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编辑在选择送审时也不可能一一具体了解,可能导致对稿件的误审误判,从而使评审结果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另一方面,送审时专业匹配困难。目前学术研究领域极度细分、研究内容高度融合,加之交叉学科领域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因此找到与送审论文精确匹配的专家存在困难,可能难以客观公正地评价论文。部分评审专家滥用学术权力和信誉。论文的评审专家是学术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在论文的评审过程中,如果他们滥用学术权力和信誉,不能诚信履职,利用职务便利或学术地位、学术评议评审权力在论文评审过程中弄虚作假,就会对学术成果做出不实或者不公正的评价。同行评议的结果不会对外公布,也可能导致审稿专家不负责任、权利滥用和持有偏见。可以说,以上行为是学术活动中的权力变性与异化的产物[4]。(三)出版之后:学术评价缺乏公信力和论文复证难以实现学术评价缺乏公信力。学术评价与学术发展之间的互动虽然已成为事实,但是两者之间的和谐可以说尚不存在[5]。以刊评文是现在的普遍现象,评判一篇论文的好坏,甚至不看内容,只是关注其是否发表在SCI、SSCI、CSSCI等期刊上。那么对刊物的评价,又主要是依靠阅读量、下载量、引用量、在线关注量等计量指标。得到的统计数据存在以下问题,公信力值得质疑:一是创新性越高的研究,在短时间内被引用的可能性越低,而那些与不一定具有学术价值的热点问题相关的论文却很容易被频繁引用。二是虚拟自由的互联网环境和其他人为因素导致数据造假的现象层出不穷。论文复证难以实现。论文的复证指的是读者、出版机构等采用论文中的研究数据和研究方法对实验重新进行一次操作,以检验和证明得出结果是否与原研究成果相符合,从而判断学术成果的真实性、可信性和可靠性。复证不仅是检验学术期刊出版内容真实性和科学性的有效手段,也是学术期刊出版的核心价值与主要功能[6]。但是目前由于存在无法找到原始数据和源程序代码,或者研究结果可能被人为操纵,如研究者通过控制变量来操纵结果等,因此论文复证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实现,从而使学术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遭到了质疑。

二、学术期刊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剖析

(一)缺乏学术出版诚信保障体系在欧美一些国家,已经有了比较完善和科学的学术诚信保障体系,例如国际学术版权保障体系(IF-LA),对有效抑制学术造假事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国在此方面起步较晚,学术诚信缺乏保障造成了学术诚信不良的产生。(二)缺乏数字化监督管理体系我国绝大部分的期刊文献数字保护措施不足,没有加密、防盗拷的监管技术,致使文档很容易被下载。有些文档下载之后还可以随意编辑,增加了抄袭、剽窃的可能性。

另外,目前主要使用的各类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不够完善、效果有限。(三)缺乏联动体系和有效的管理及惩罚措施在作者、期刊、读者和管理部门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一旦出现了以上的学术不诚信问题,一方面不能及时或者有效地对上下游进行追索,另一方面根本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认定和依法惩处。

三、区块链技术解决学术期刊出版诚信缺失问题的机理

目前区块链不仅在金融领域应用,而且得到越来越多行业的关注和支持。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区块链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链接桥梁,其意义在于重新构造一种信任机制,提升现实世界的有序度;从技术特征来看,区块链的数据不可篡改、智能合约、信息可追溯性、去中心化以及信任共识机制等,都可以运用到学术出版过程中,解决上述学术期刊出版诚信缺失的问题,具体如表1所示。(一)区块链的数据不可篡改特征能够提升学术期刊出版的信息安全水平在区块链中,各节点都可以获得一份完整数据库的拷贝,并且运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保证链上数据不会被随意篡改。基于此,可以为每一份出版内容加盖唯一的不可篡改的数字化证明,也被称为“时间戳”,被证明的内容不仅仅是文字,也包括图表、图片或者公式等任何形式。这样可以解决上文提到的目前查重系统和软件存在“盲点”的问题。另外,作者查阅和下载的文献都可以由系统来自动记录,这就从技术上根本地解决学术不端的问题,提升学术期刊出版的信息安全水平。(二)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机制能够重复实验过程,实现论文的复证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详细记录研究人员的实验数据、实验过程及结果,而且通过某种授权,任何人都可以了解相关信息,并实现信息的交流。这种高度的透明性会使欺诈、虚假数据无处遁形,从而增强了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智能合约是部署在记录内的信息传递服务程序,可以自动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可以针对实验数据和实验过程建立一个具有高效共识机制、支持更多应用场景的智能合约开发平台,自动进行验证,以保证实验过程和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如此一来重复实验过程就变得简单易行,论文的复证得以实现,也为后续学术评价的公正客观奠定了基础。(三)区块链的可追溯性特征可以避免专家滥用学术权力和信誉基于区块链的可靠数据库具有可追溯特点,针对审稿领域的学术不诚信,通过区块链技术,在授权的前提下,系统可以自动记录和追踪每一位专家的身份信息和审稿记录,包括审稿的数量和质量都会被详细地记录下来。对于同行评议的结果,也可以被加密保存并对某些用户公开。所以一旦审稿出现不良记录,无法消除,可以形成一种激励机制与声誉度机制,使专家在审稿时更加认真和谨慎,进而增强审稿结果的专业性、公正性和严谨性。(四)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有助于稿

件和审稿专家的精准匹配在通过授权的前提下,每一位审稿专家的身份信息和发表信息都可以被系统自动记录和追踪,系统自动生成一个私钥和公钥来密封这个记录,并将记录存放于不同节点。在为稿件选取审稿专家时,系统自动将稿件和资质足够、研究领域相符的专家进行精准匹配,避免由于稿件和审稿专家不完全匹配造成的审稿结果不够客观公正的问题。(五)区块链的共识信任机制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进行学术评价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可以使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的交换数据,使对“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的信任,任何人为的干预不起作用。根据这一特征,在区块链系统中,读者直接接触和参考学术期刊上的文章,数据自动记录,保证了学术内容的阅读量、下载量、引用量等相关评价指标透明公开,避免了第三方对评价数据的干涉和人为操纵,有利于学术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7]。

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术诚信保障体系构建

面对当前学术诚信不良问题突出,我国亟须建立学术诚信保障体系。根据区块链“重新构造的一种信任机制,提升现实世界的有序度”的理念和区块链技术方面的特征,我们可以区块链模式来构建学术诚信保障体系。(一)用户注册模块首先需要登录平台进行实名注册,例如需提供相应的身份证件号码,便于平台审核认证。实名认证之后,用户才可以查阅或者参考相应的文献,而这些行为也就可以被追溯。(二)授权模块作者将自己的原创文章及相关协议上传至区块链,平台审核之后会生成此作品文件的数字证书,作者还可以自行设置对该作品的授权方式,例如:是否可以查阅,是否可以下载等,从而维护信息和文献的安全性。(三)获取模块通过实名认证,以“申请→获取”的模式对期刊文献进行相应权限的操作,获取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获取的行为会被一一记录在区块链中并不可篡改,同时配合“数字签名”“时间戳”等技术,对文献的复制或删改行为会有效得到防止[8]。(四)监控报警模块通过这个模块可以实现实时全覆盖的侵权监控,还可以自动固化保全侵权的证据。当学术诚信不良行为发生时,可以及时向权利主体甚至监管机构发出警报,便于他们进一步采取相关的法律措施。(五)追索和惩戒模块通过这个模块掌握所有的“失信信息”,一旦行为人发生了学术诚信不良的行为,可以利用“智能合约”和“共识信任机制”自动启动追索制度,并据此进行惩戒。由此,通过这种学术诚信保障体系,在授权的前提下,系统可以自动记录和追踪每一位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和行为记录。对有抄袭、伪造数据等不良行为的作者会被记录学术信用“污点”,对其今后的论文公开发表进行限制;对相应的期刊进行降级或限制出版制裁;对学术诚信

不良的审稿专家记入“黑名单”,做相应处罚,取消审稿专家身份等,有效扼制当前期刊学术诚信不良的现象。

五、结论

当今社会诚信缺失,学术诚信领域也面对极大的挑战,剽窃、抄袭等丑闻不绝于耳,学术公信力下降,探寻治理学术诚信问题的对策和途径,意义重大。区块链技术具有网络传播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特点,能为每一份出版内容加盖唯一的不可篡改的数字化证明,同时建立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新秩序,提高信息透明度和信息传播质量。在学术诚信建设领域,运用区块链技术特征,建立学术诚信监控体系,可以记录阅读和引用信息,避免剽窃、抄袭和侵占;通过记录研究过程和实验数据,以及通过“智能合约”对论文结果进行复证,可以避免数据篡改和造假;通过区块链技术收集和确认审稿专家身份,同时增加激励机制,使专家评审更加公正、公平;通过信任共识机制,客观公正地记录学术内容的阅读量、下载量、引用量等相关评价指标,可以提升学术评价的公信力;等等。除此之外,我国期刊学术诚信体系建设,还需要提升学术研究相关人员的道德素质,建立并完善法律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学术诚信不良行为的查处力度,改变现有的职称评定体系等,才能真正营造出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目前,基于区块链技术助力我国期刊学术诚信建设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虽然具体的应用仍在探索和实践之中,可能会遇到现实中的问题和挑战,例如:需要的存储空间过大,系统运行效率有待提高,存在隐私泄露风险等,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解决。

学术期刊出版诚信体系的构建

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优良品德。诚和信都有诚实不欺之义,但是细分来看,二者也有一定的区别:“诚”侧重于人性实现和人的本真存在之完成,“信”则侧重于人际关系的履行方面。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了诚信缺失和各种道德乱象,在学术领域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学术诚信是人类一般道德规范在学术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与学术事业的内在特征有关,并随着学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ydvw9zeyw85bn78arf2570pk9t7uz00b5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