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作者:张娜娜
来源:《中国教师》2013年第18期
“数学阅读”是指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的方法和观点,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由于语言教学离不开阅读,所以数学教学不能离开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合理及快速地理解数学文本的含义,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对后续数学教学的参与和投入。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力求使他们在文字与图画、表格及符号之间快速切换,从而达到轻松漫游数学王国的目的。 一、多角度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
兴趣对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意义重大。但由于数学文本枯燥单调、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少和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原因,所以他们往往对阅读数学文本缺乏兴趣。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阅读”,我采用了各种新颖活泼的教学方法,力求从多角度激发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
1.设疑激趣,引导探索
小学数学教材具有时代性、趣味性和生活化等特点,尤其是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由“信息窗”导入,这给学生阅读数学文本提供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可惜,大多数学生看到的只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不能进一步挖掘其中的数学信息。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经常创设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和保持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自发地从“信息窗”中获取所需要的数学信息。
例如“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这一单元的“信息窗1”描绘了一位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场景,很有教育意义。但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很少有学生关注太阳,并提出与“方位”有关的问题。于是,我在肯定农夫辛劳的同时,作出这样的提示:“同学们只表扬锄禾的农夫,却忘了从早到晚为人们默默奉献的……”学生听了,便低头在画面上寻找,当有的学生惊喜地喊出“太阳公公”后,我顺藤摸瓜,与学生一起探索有关“方位”的数学问题。可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对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文本具有重要意义。但也要注意适时、适度,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应做到精辟而具体,新颖而有趣。 2.动画展播,形象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