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可持续城市发展综合示范项目
环境管理框架
(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六年十月
目 录
1. 前言 ................................................................................................... 1 1.1 1.2
背景和目的............................................................................... 1 适用法律法规 ........................................................................... 2
2. 项目描述 ........................................................................................... 5 3. 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 .................................................................. 12 4.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 18 4.1 4.2
本政策框架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 18 项目实施后公众咨询和沟通计划.......................................... 18
5. 机构能力建设 ................................................................................. 20 5.1 5.2
各级项目办/执行单位环境管理能力现状评价 ..................... 20 加强各级项目办/执行单位环境管理能力的建议 ................. 23
附件1:政策环评文件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工作大纲 .......................... 24
1
1. 前言
1.1 背景和目的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6.1%,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以及城市空间范围的不断拓展,人本尺度的缺失、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以及越来越长的通勤时间正在困扰着中国城市。2012年我国人均温室气体(GHG)排放量6.26吨,2015年12月,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为实现这一减排目标,中国的城市亟待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鉴于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环境基金理事会第48次会议于2015年6月3日审议通过了GEF第六增资期(2014年7月-2018年6月),即GEF第六期项目“可持续城市综合方式项目”(Sustainable Cities Integrated Approach Program)全球项目概念文件。中国作为该全球项目的子参与国提出的“申请1000万美元专项资金支持、中国国别资金框架(STAR)下为此项目提供2600万美元配套资金及中方北京、天津、石家庄、宁波、南昌、深圳和贵阳等7个城市作为项目试点城市参与项目”的方案同时获批。可持续城市综合方式项目是GEF-6的创新类项目,旨在采取综合的管理措施缓解全球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并藉此推动全球环境治理,项目全球牵头国际执行机构为世界银行。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正在进入关键时期,低碳、生态、可持续的城市已成为各地城市转型发展的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TOD),是土地资源集约、生态环境友好、交通系统高效的增长方式,能够提供和展示一种交通与土地利用综合开发的借鉴模式,有效提高城市整体效率,实现我国城市空间的有序增长,在可持续的目标下实现城镇化与机动化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实现更加绿色的快速增长,推动更加包容的发展。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镇发展策略(TOD)是利用大容量且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线路引导城镇发展方向,通过公共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高效利用和混合开发,形成功能完善、布局紧凑、环境舒适的城镇经济生长点,从而支撑起城镇新的空间结构和形态,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高效扩张,形成环保、公平的居民出行规划、设
1
计和开发建设模式。
根据世行安保政策要求,世行对其所有的援助活动,包括部分或全部贷款资金资助的项目,都要求做有关环境和社会方面潜在的影响和风险及其内涵的审核和预判。它要求首先要鉴别影响和风险的性质,确定环境影响的类别(世行环评中的A、B、C等类),然后选择适当的安全保障手段来规避或减缓负面影响。根据项目拟议活动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范围和程度的分析,本项目被确定为B类。
由于本项目GEF赠款资金资助的项目活动全部为技术援助、能力建设和项目管理等咨询服务类活动,不支持任何土建工程活动,特制定本《环境管理框架》(EMF),以指导各级项目办,对项目活动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本环境管理框架(EMF)根据各示范城市提出的项目活动,分类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实施期的环境管理程序、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相关要求,以确保项目的实施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同时也满足世界银行环境安保政策的要求。
1.2 适用法律法规
1.2.1 适用法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修订,2015年1月1日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修订,2008年6月1日施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订,2016年1月1日施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6月29日修订并施
行;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7月修订,2016年9月1日施行;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12月修订并施行;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施行。 1.2.2 适用法规
(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令第559号),2009年10月1日施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97年7月1日施行;
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号),2000
年3月20日施行;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1999年1
月1日施行;
(6)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号)。 1.2.3 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2015
年6月1日施行;
(2)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2010
年12月21日;
(3) 《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99号),2011
年8月11日;
(4) 《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14
号),2011年2月9日;
(5) 《国家发展改革委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若干政策
的意见》(发改规划[2013]1154号),2013年6月18日;
(6) 《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环发[2015]92号),
2015年7月23日;
(7)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级区域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
地区[2015]1521号),2015年7月4日;
(8) 《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工作的意见》
(环发[2015]178号),2015年12月30日
(9) 《关于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会商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发[2015]179号),
2015年12月30日;
(10) 《关于印发<“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环环评
[2016]95号)2016年7月15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