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环境微生物学(扬州大学)试题九答案要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答案要点(九)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计30分)

温和噬菌体:和寄主细胞同步复制,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放线菌: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之间而又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多核单细胞的丝状原核生物。 异形胞:蓝细菌的丝状体中少数细胞壁明显加厚的能进行固氮作用的细胞。 霉菌: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絮状菌丝体的真菌。 子实体:由担子菌的次生菌丝分化密集而的三次菌丝体。

光能无机营养型:以CO2作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并利用光能进行生长的微生物。

发酵:微生物或细胞在不需要氧的条件下转化物质的形态并将底物中的化学能转移产生ATP的一种方式。 世代时:细菌在对数期每分裂一次所需时间。

微生物生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细胞体积、内含物和细胞数目的增加。 基因突变:细胞中DNA碱基和碱基序列的改变。 内含子:不编码蛋白合成的基因。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活性污泥:由细菌、微型动物为主的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很强吸附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和良好的沉降性能的絮状体颗粒。

反硝化作用:微生物还原NO3-产生气态氮的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 产甲烷菌:严格厌氧条件下,利用H2还原CO2生成甲烷的细菌。

好氧生物膜:是由多种好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黏附在生物滤池滤料上或黏附在生物转盘盘片上的一层带粘性、薄膜状的微生物混合群体。

酶的固定化:利用包埋等方法将酶固定在载体上,制成不溶于水的固态酶。 绝对厌氧菌:只能生存于绝对厌氧环境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传感器:以微生物作为生物识别元件的生物传感器。

好氧堆肥:通气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分解大分子有机固体废物为小分子有机物,部分被矿化成无机物。

二、是非题(每题1分,计10分)

1. 一个病毒的毒粒内既含有双链DNA和双链RNA。( - )

2. 真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中主要的繁殖方法都是二分裂。( - ) 3. 碱基排列顺序差异越小,它们之间亲缘关系就越近,反之亦然。( + ) 4. 大多数原生动物一般可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 )

5. 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生长

温度。( + )

6. 作为污染指示物的大肠菌群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肠杆菌,包括大肠埃希氏菌等。( + ) 7. 真菌与藻类形成的地衣以及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的根瘤,都属于微生物与微生物共生。

( + )

8. 最低温度是指微生物能生长的温度下限。( + ) 9. 芽孢在杆菌中比较多见,但在球菌中也有发现。( + )

10. 土壤中的自生固氮菌的固氮作用的强弱不受土壤中化合态氮浓度的影响。( - ) 三、选择题(每题1分,计20分)

1. 在微生物学中提出采用化学治疗剂治疗传染病是由于___b____。 (a) Hooke的工作 (b)发现了抗生素 (c)阐明了DNA的结构 (d)发展了遗传工程

2. 细菌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丝状三类。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___c___。 (a) 螺旋菌 (b) 杆菌 (c) 球菌 (d) 弧菌 3. 蓝细菌的固氮部位是___c___。

(a) 静息孢子 (b) 类囊体 (c) 异形胞 (d) 链丝段 4. 酵母菌的细胞壁主要含__d____。

(a) 肽聚糖和甘露聚糖 (b) 葡萄糖和脂多糖 (c) 几丁质和纤维素 (d) 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5. 当一个NADH分子经代谢并让其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后,可产生__c__。 (a) 6个氨基酸分子 (b) 1个葡萄糖分子

(c) 3个ATP分子 (d) 1个甘油三酯和2个甘油二酯

6. 培养亚硝酸细菌时,要以___b___为唯一能源,接种少量不含有机质淤泥,加富培养。

(a) N2 (b) 亚硝酸盐 (c) 硝酸盐 (d) 铵盐 7. 当进行糖酵解化学反应时,___d___。 (a)糖类转变为蛋白质 (b)酶不起作用 (c)从二氧化碳分子产生糖类分子

(d)从一个单个葡萄糖分子产生两个丙酮酸分子 8. 微生物在干旱环境中存活是因为___a___。

(a)形成芽孢 (b) 只代谢葡萄糖分子 (c)没有细胞膜 (d)没有染色体 9. 平板划线分离法需要下面所有的物品,除了___d___之外。 (a)接种环 (b)琼脂培养基平板 (c)细菌的培养物 (d)电泳仪 10.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_____c____

(a)结晶紫(初染) (b)碘液(媒染) (c)酒精(脱色) (d)蕃红(复染) 11. 微生物中蛋白质合成是___c___的一个方面。

(a) 分解代谢 (b) 光合作用 (c) 合成代谢 (d) 化学渗透 12. 转运RNA分子存在于正进行代谢的细胞的___c___中。 (a) 核(b)线粒体(c) 细胞质 (d) 高尔基体

13. 以下都是地球上的氮循环的必要成分,除了___a___之外。 (a) 磷酸钙 (b)氨 (c)硝酸盐离子 (d)氨基酸 14. 在水生物学方法中,基因探针可用于查找___d___。 (a)水中的多氯联苯PCB (b) 水中的硝酸盐离子 (c)水中的腐败树木 (d) 水中微生物的DNA片段

15. 为了完成基因工程实验,所有下面的条件都是需要的,除了___d___之外。 (a)新鲜的细菌细胞 (b)DNA连接酶 (c)细菌的质粒 (d)淀粉和糖原分子 16.有丝分裂过程发生在____c____。

(a)只在细菌中 (b)在病毒和细菌中 (c)在真核生物中 (d)只在化学限定培养基中 17.所有微生物的世代时间___a___。

(a)是不同的 (b)在30分钟之内 (c)为3小时 (d)为12小时 18. 大多数霉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____c________ (a)肽聚糖 (b)纤维素 (c)几丁质 (d)磷壁酸 19. 与寄主细胞同步复制的噬菌体称为______a______ (a)烈性噬菌体 (b)温和噬菌体 (c)病毒 (d)类病毒 20. 微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方式为______b______

(a)被动扩散 (b)主动运输 (c)促进扩散 (d)基团转位运转 四、填空题(每题0.5分,计10分)

1.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是__巴斯德__和___科赫___。

2.溶源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发生裂解现象,这是由于少数溶源细胞中的_温和噬菌体__变成了____毒性噬菌体____的缘故。能使病毒变性失活的物理因素有__ x射线、γ射线、紫外线等。

3.根据分裂方式及排列情况,球菌分有_单球菌___、_ 双球菌__、_ 链球菌 _、 四联球菌 _、_八叠球菌等。

4.研究表明:当两个菌株DNA的非配对碱基超过 3% 时,DNA-DNA杂交往往不能形成双链。 5.根据利用能源不同,微生物可以分为__光能型___、__化能型__等类群。

6.通常,放线菌最适pH值的范围为7.5-8.0_,酵母菌的最适pH范围为 5.0-6.0_,霉菌的最适pH范围是 5.0-6.0_。

7.进行湿热灭菌的方法有__ 常压蒸汽灭菌_、_高压蒸汽灭菌 _等。 五、问答题(共计30分)

1.病毒繁殖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

(1)吸附、(2)脱壳侵入、(3)复制合成、(4)装配、(5)释放。

2. 试述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的概念、特点,并各举一例。 合成培养基:用化学试剂配制的营养基质称为合成培养基。 特点:化学成分和含量完全清楚且固定不变,适于微生物生长繁殖。

优点:是成分清 楚、精确、固定,重现性强,适用于进行营养、代谢、生理生化、遗传育种及菌种鉴定等 精细研究。

缺点:是一般微生物在合成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许多营养要求复杂的异养型微生物在合成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实例:高氏一号培养基等。

天然培养基:用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天然成分制作培养基。

优点:取材广泛,营养丰富,经济简便,微生物生长迅速,适合各种异养微生物生长。

缺点:成分不完全清楚,成分和含量不确定,用于精细实验时重复性差。仅适用于实验室的一般粗放性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制作种子和发酵培养基。 实例:培养细菌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半合成培养基--用天然有机物提供碳、氮源和生长素,用化学试剂补充无机盐配制的培养基,将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的优点结合起来。

优点:充分满足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在此类培养基上良好生长。 3.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溶解氧(OD)、营养物质、pH值、水温、有毒物质。 4.简述微生物在自然环境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固氮作用

5.叙述好氧堆肥的机理。参与堆肥发酵的微生物都有哪些?

在通气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分解大分子有机固体废弃物为小分子有机物,部分有机物被矿化成无机物。 初期有中温好氧的细菌、真菌;50℃有好热性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60℃,好热性的细菌、放线菌;70℃一般的微生物停止活动。

环境微生物学(扬州大学)试题九答案要点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答案要点(九)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计30分)温和噬菌体:和寄主细胞同步复制,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放线菌: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之间而又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多核单细胞的丝状原核生物。异形胞:蓝细菌的丝状体中少数细胞壁明显加厚的能进行固氮作用的细胞。霉菌: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絮状菌丝体的真菌。子实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xxc730a3x99g5n13tny9pg7z7hdod00t9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