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不负有心人,看到自己通过初试的结果,总算是踏实了下来,庆幸自己这一年多的坚持还有努力,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在开始备考的时候自己也有很多问题,也感到过迷茫,当时在网上也看了很多前辈们的经验贴,从中也给了自己或多或少的帮助,所以也想把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文章也许会有一些凌乱,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毕竟是第一次写经验贴,如果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大家可以给我留言,我一定会经常上来回复大家的!
虽然成功录取,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懊悔,其实当初如果心态再稳定一些,可能成绩还会再高一些,这样复试就不会担惊受怕了。
其实,经验本是想考完研就写出来的。可是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拖延症加上不自制。所以才拖到现在才写完。备考对于我来说最感谢的要数我的室友了,要不是他们的监督自己也不会坚持下来。
总之考研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充实。想好了方向之后,我就开始想关于学校的选择。因为我本身出生在一个小地方,对大城市特别的向往,所以大学选择了大城市,研究生还想继续留在这。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像战士一般荣耀。闲话不多说,接下来我就和你们唠唠关于考研的一些干货!
文章很长,结尾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大家自取。 西安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和(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和(841)经济管理综合 参考书目为:
1. 高数: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的《高等数学》(上、下册)(绿色封皮)
2.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的《线性代数》(紫色封皮) 3. 概率:浙江大学编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蓝色封皮) 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关于英语
其实我的英语基础还是比较差的,起码在考研之前,这让我在英语学习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坎要过,不过好在只要过了这个坎,英语成绩一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为了度过这个坎,我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去看英语,用到的资料就是木糖英语的真题和单词,什么娱乐活动都没有,就只是看英语不停的坎,付出了读文章读到恶心的代价,虽然当时觉得真的很痛苦,但是实际上现在想来还是值得的,毕竟英语的分数已经超乎我的想象。
如果你的英语也很差,真的没必要自卑,拿自己的弱项去对抗别人的强项,徒增烦恼。在我复习的时候我不仅做了真题还顺带着背了真题里面的出现的高频率单词,这个基本上是背了两遍,虽然没有背的很熟,但是也丰富了词汇量,做真题,再背一背真题里出现的好句子。
关于单词,一共50个list,我每天就背一个list,背完后把单词抄到纸上,到晚上后就用铅笔把中文意思写出来(因为考研英语对拼写要求很低,所以大部分我们看到单词只需要反射出来什么意思就好!!!!!第一遍用了50天,同时可以每天做点阅读,每天做几篇模拟题(因为真题很重要,需要珍惜),第二遍单词每天过两个list,你会发现第二遍以后你的阅读有质的飞跃,因为单词都认识,
我一直过单词过到考试。
单词没啥问题真题做起来就得心应手了,一般每套真题阅读控制在四个以内。因为不管题怎样,总会有一两道纠结的题,但是控制在四个以内就可以保证不拉分。最后两个月集中突破新题型和完型填空,你会发现,只要单词没问题了,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千万不要相信英语有捷径,捷径的终点就是悬崖摔下去,我有个同学就用了什么单词书,最后就是他阅读什么都看不懂,拼命学技巧,最后还是会错很多,捷径是致命的,英语单词就是王道!!!!
真题我是做了两个月,8月份到10月份,因为重点其实要放在专业课,我的英语说到底就是背单词,做题,把真题阅读里的单词也背过。阅读确实分值很高,很重要,考研阅读一般会按照段落顺序出题,因此你们在做题之前可以先在每段开头和句首标上序号,一般在五段到七段之间,每段差不多会出一个题,有多余的一两段应该是没有出题的,但不是说这段没用,该读还要读。在标完号之后,读后面五个问题的前两个问题,只读问题的题目。然后从第一段开始读,读到第一个问题的出题点停住,细读,然后把第一个题解了。接着往下读,读到第二个问题的出题点,细读然后接着解题。然后回过头来再读第三个和第四个问题,定位第二个问题出题所在段落的下一个段落(不一定是第三段因为中间可能存在着非出题段),以此解题,重复此方法,直至做完。
为什么让大家每次读两个问题而不是一个或者三个以上呢,有三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两个问题比较短,大家读完了不容易忘记,而且一次读两个做题效率会最高,再一个是防止两个问题有一个问题的出处比较隐晦,你读的时候会读不出来,比如第一个问题的出处你没找着,然后却读到了第二个问题,这时候你就要格外注意前面的段落了,是不是自己没读仔细。第三个原因是防止出现主旨题(这
种题必须通过全文理解把握)的情况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管什么方法或者技巧,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你大部分单词都不认识,什么方法都帮不了你,所以不管前期还是后期都不要放下对单词的记忆,把词汇量提上去。
(841)经济管理综合
专业课的复习,在七月份我打算在回学校后开始复习,复习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八月份整个月每天晚上花一个小时看课本,熟悉内容,那时候还没想到去购买其他专业课的资料。在八月份复习过程中,了解到考试大纲,和学校官网的对比起来,内容还是有些出入,不过知识大同小异,是互通的,表述上有些许差异。这时候还没购买别的课本,记得第一次购买课本时,还买错了,后来在学姐帮助下,才购买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课本。与此同时,我在淘宝上也买了资料,里面包含一些真题,课本的资料等等。在重新看课本的过程中,发现考试大纲就是按照参考书章节知识点提要编写的,内容近似在9成左右。另外在购买的真题中,发现好多题目竟然是课本上的习题,更加明确了课本的神奇之处。 之后九月份一直以课本为主,本书的框架很清楚,我分为两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可以细分为几个章节。里面有大量的细小知识以及重要理论和原理。比如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是必须倒背如流的。我统计了近5年的真题考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关系: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最后,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就是常考点,因此需要具备总结归纳对比各个理论。在九月份期间,在复习课本的同时,边做
笔记,节省了很多对比分析知识点的功夫,整整一个多月,我记得是国庆最后那天,完成了基础的笔记,全部都打在电脑上,划分为11节。
十月份和十一月份两个月每天早上和傍晚背诵一个多小时,把基础的知识点全部记住,重点理论对比分析的,每天晚上用一个小时左右重点学习,在这两个月期间,对专业课学习的体会越加深刻,我认为,课本知识点并不多,全部掌握之后就是如何在心中有一个大框架,因此在对基础笔记添加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手写了11章节的知识点框架和各个章节联系导图,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后,对整体框架又有进一步的认识,便开始训练一些综合性大题。这些题目能很好的强化对各个章节知识点的融汇贯通能力,比如说价格机制的缺陷是什么?完全竞争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第一,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他们是互相独立的,都是价格接受者。 第二,产品不存在差别,是同质的。
第三,生产者可以自由出入这个行业.第四,市场参与者具有完备的信息. 有数量众多的校规模买者和卖者;产品完全同质所以也同价;长期中,厂商可自由进出行业,即不存在进入或退出的壁垒;完全的知识与信息,理性决策。 在十二月份,对真题梳理和知识点统计后,有重点性的复习对应内容,我记得有一年的真题就是一个总结性的题,另外一道大题也是平时的知识点总结。在考前半个月,我自己做了5套研教新版的模拟卷,严格三个小时答题,使用标准答题卡。前几次模拟都写不完,主要是训练答题的顺序和书写的规范。这本习题感觉非常贴近出题人的思路。因为思维要跟出题人靠近一下,也换种方式思考和学习。还有就是在考试过程中我发现了研教新版习题的原题,轻而易举做出来,建议大家一定要把这本习题好好做一做,千万不要浪费。
这道题是研教新版习题集收录在册的以前考过的一道,竟然又考了,非常意外。还是建议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不要忽视任何一道题,因为无论哪道都有可能会在考试中出现。
不仅是专业课,公共课也有共同的规律,我在看英语真题的时候也走过弯路,《木糖英语英语手译》厚厚的一本,做题时找不准方法就会显得没有效率,所以在做题时一定要掌握规律,把一些选项中的“坑”总结出来,并且总结各种题型,政治也是如此,《政治新时器》中的真题和练习题,都有不少的大题,大题刷起来只靠数量取胜是完全不行的,还是要沉住气耐心的把大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总结出来,不在乎数量,而是做完一道题,掌握一道题中涉及到的规律并加以总计,然后再去做题,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度。说了这么多,有些跑题,我们继续聊专业课。
我们学校最近几年考试题型都有些许变动,比如说增加了一些内容,移除了什么题型,因此,我的建议是,把课本的知识点都掌握了,更多的是需要注意各
个知识点的串联和现实的应用。这些需要自己单独进行训练。
专业课做题是一定以基础为主,知识点一定要记牢掌握好,即使考场上实在不会也不至于空着。提醒一点是即使算出答案不要就觉得算完了,最后一定要用文字描述一下题目所求和答案,细节决定成败)。
拿到卷子一定看一下答题卷数,并在最下面按顺序标上,预防写差页或者空白页(很多学生会干这种事……)。一般卷子答题纸都在10页以上,大部分都是12页,所以如何分配这些答题纸也是门学问。我的方法就是按照分值来分配答题纸的页数,所以你在答题的时候要时刻想着自己的分配占比,不要写的高兴忘乎所以,把后面论述题的地方占完了,要知道,占大头分数是后面论述题,如果字数太单薄,老师想给你高分也无从下手啊。而且像论述题这种主观性很强的回答,改卷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改的松一些。
接下来说题型,关于简答题,我只提醒一点,简答题是简要回答问题,把重点表达出来就够了,不要写成论述,费时费力而且分数少。关于论述题,注意一定要先解释一下题目中提及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一方面向老师展示你的基础知识功底扎实,另一方面多写学术性文字可以使你的回答更丰满,看上去不全是你自己的自说自话。
最后提醒大家几个小细节,一个是字迹,不用多说的,不用多好看但是一定要清晰,不要写的鬼画符让老师看不懂;二个是题号,一定一定要标清楚,不要让老师到处找不到你的答案。说一下速成专业课的方法,就是死背真题就可以了……考试的时候把能想起来的,沾边的都往卷子上写就行了……
还想要说的是,考研不易,我手中还有一些考研资料,包括历年真题、一些笔记、专业课视频等,都可以分享给大家,大家可以去high研网和high研app
下载,在上面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