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孝经》论孝道之行及其现代意蕴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孝经》论孝道之行及其现代意蕴

摘要:《孝经》是先秦儒家阐述孝道的重要著作。《孝经》认为,孝之始在事亲,孝之中在事君,孝之终在立身,孝之行惟守义。《孝经》对于孝道之行的阐释对现代社会人们如何行孝仍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告诉人们,爱敬亲长乃行孝之本,爱己之心乃行孝之始,逢过谏诤乃孝道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孝经》;孝行;爱敬;谏诤《孝经》被列为“十三经”之一,是先秦儒家阐述孝道的“专著”。《孝经注疏序》中记载:“夫《孝经》者,孔子之所述作也。”《孝经》有古文本和今文本,唐开元年间,“诏令群儒质定”,尔后“今文行而古文废”(《四库全书总目·孝经类》)。《孝经》注解版本颇多,其中有不少帝王将相为其注疏,现在的通行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邢昺疏。在我们中国,作为“至德要道”,孝是人们一切德行的根本。然而,在中外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多元并存、老龄化加速到来的当今社会,两千多年来的孝道文化却受到了一定的冲击。2009年4月9日,一位育有5个子女的80岁的老妇被发现饿死家中;2009年9月11日,18岁的齐某因父母争吵闹离婚而将其杀害并尸解;2011年8月19日,安徽桐城一名男子趁母亲熟睡,将年过七旬的老母亲烧死……此外,大中小学生自杀事件也是屡见不鲜。种种事实表明,在如今的中国社会,一些社会成员的孝道观念已极其淡薄。所以,在现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重申孝道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孝行的内涵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夫孝,德之本也”。那么《孝经》中又是如何论述孝行的先后与本末的呢?

1.孝之始在事亲 《孝经·开宗明义章》指出:“夫孝,始于事亲”。《中庸》上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孟子·离娄上》也有记载:“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唐君毅先生在其《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一书中指出:“对父母之自然之孝,亦为我与一切生命相感通之开始点,或对一切人尽责任之开始点,一切仁心之流行之泉源与根本。”“爱莫大于爱亲”。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敬的人,他又怎能做出对他人、对集体和对国家有益的事情呢?因此,人要行孝,就应从事亲开始。如何事亲?《孝经》要求要做到“五孝”和“三不”。“五孝”即“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即倡导要养老、敬老、护老、送老和祭老。“三不”即不骄、不乱、不争。“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孝经·纪孝行章》)。事亲不单指养亲,更重要的是尊亲和敬亲,就是给父母以精神上的慰藉。曾子说过:“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祭义》)可见尊亲、敬亲比养亲更重要。“孝的第一要义是子对亲之爱,子对亲之爱必须包含或体现为敬”[2]。缺乏敬意的孝,是苍白的、敷衍的“孝”。如果只养不敬,那么跟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在传统孝道中,“敬”是一种比“养”更高层次的孝行。养亲容易,但要做到事事尊亲则并非易事。仅仅免父母于劳役,烹制美味给父母,却不能侍之以“悦”色,就难以称得上是孝。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使之免受伤害,也是古之

《孝经》论孝道之行及其现代意蕴

《孝经》论孝道之行及其现代意蕴摘要:《孝经》是先秦儒家阐述孝道的重要著作。《孝经》认为,孝之始在事亲,孝之中在事君,孝之终在立身,孝之行惟守义。《孝经》对于孝道之行的阐释对现代社会人们如何行孝仍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告诉人们,爱敬亲长乃行孝之本,爱己之心乃行孝之始,逢过谏诤乃孝道中应有之义。关键词:《孝经》;孝行;爱敬;谏诤《孝经》被列为“十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xtr4788xd77xpo5846y5ap1c1kz8f00qf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