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韦尼克区是大脑听写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损伤后不能理解语言,A 错误;白洛嘉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不能说话,B 正确;躯体运动中枢损伤后会造成肢体瘫痪,C 错误;躯体感觉中枢损伤后会造成躯体无感觉,D 错误。 答案 B
巧记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白洛嘉区与韦尼克区
言语区 白洛嘉区 韦尼克区 功能 表达 感觉 患病特征 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讲话和看懂文字,但不会讲话→白洛嘉表达性失语症 病人能讲话、书写,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 考点三 体温调节
1.(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环境下,骨骼肌不受神经支配而自主战栗 B.气温超过35 ℃时,最有效的散热方式是出汗 C.通常机体的传导散热主要发生在体内 D.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始终相等
解析 寒冷环境下,骨骼肌会发生不自主战栗,且受神经支配,A错误;环境温度超过35 ℃时,对于人体而言出汗成为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B正确;通常机体的传导散热主要发生在体表,C错误;当人体因病体温上升时,机体的产热量将大于散热量,D错误。 答案 B
2.(2016·浙江10月选考)人体通过多种调节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安静时主要由骨骼肌代谢产热 B.人体的蒸发散热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 C.温热时血管舒张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的 D.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利于产热
解析 人体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的代谢过程释放热量,A错误;人体蒸发的水其中1/3是通过呼吸排出的,2/3是从皮肤蒸发的,皮肤才是蒸发散热主要途径,B错误;温热时血管舒张是通过神经调节实现的,该反射的反射中枢是下丘脑,效应器是皮下血管壁上的肌肉,C错误;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利于产热,因为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物质代
谢与能量转换,增加产热,D正确。 答案 D
本题组对应必修三P30~P31:体温调节。本考点还与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存在一定联
系。 体温调节
(1)恒温动物的体温相对稳定:散热=产热。
?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的代谢过程
(2)产热? 增加热量
?运动时:主要依靠增加肌肉活动来增加热量?方式:传导、辐射、对流、蒸发等物理方式,35 ℃
(3)散热? 以上出汗成了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
?器官:体表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4)体温调节模型
角度 结合体温调节考查稳态与平衡观
1.(2018·3月绍兴模拟)人体在低温下要及时调整产热量和散热量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骼肌不由自主地反射性收缩,增加产热 B.皮肤血管反射性收缩,减少散热 C.脂肪被分解和氧化,增加产热 D.反射性地出汗,散热比常温下要多
解析 人体高温环境中反射性地出汗。在温热的刺激下,刺激皮肤中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血管舒张反应,血流量增加。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高于皮肤的温度,来自身体内部的血液使皮肤温度上升,从而增加辐射、对流、蒸发的散热量,出汗发生于炎热条件下。 答案 D
2.(2018·3月浙江十校模拟)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产热和散热均比在炎热环境中快 B.人体在安静时,只能由内脏组织代谢来释放热量
C.物理散热过程都发生在体表,所以皮肤是唯一的散热器官 D.在寒冷的刺激下,皮肤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血管舒张反应
解析 由于在寒冷条件下,机体与外界环境的温差较大,导致人体散热较多,同时为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人体的产热也会增多,A正确;人体在安静时,主要通过内脏、肌肉、脑等组织的代谢过程释放热量,B错误;有些哺乳动物没有汗腺,因此这些动物通过呼吸道增加蒸发量以加快散热,C错误;在寒冷的刺激下,皮肤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血管收缩反应,D错误。 答案 A
1.在寒冷的刺激下,皮肤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血管收缩反应,皮肤温度下降,但机体内部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2.高温条件下,并非所有动物均通过出汗增加散热量,如狗、猫等动物通过呼吸道增加蒸发量以加快散热。
3.寒冷条件下,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此处所指的增加和减少是与不作调节相比,从散热的绝对量来讲,其实寒冷条件下的散热量大于常温条件下。 4.记准体温稳态“三部位”——体温感觉中枢、体温调节中枢与温度感受器 (1)体温感觉中枢,即产生“冷觉”与“热觉”的场所,位于大脑皮层。 (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3)温度感受器为感受温度变化的感觉神经末梢,它广泛分布于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课后限时训练
(时间:30分钟 分数:100分)
1.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解析 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能进行需氧呼吸第三阶段,该过程会产生大量ATP,A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以扩散方式移动,不消耗ATP,B错误;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就是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是吸能反应,需要消耗ATP,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虽然膜电位是外正内负,是由于Na+内流,在恢复静息电位时,K+先外流,然后需要通过Na+-K+泵的主动转运将Na+转运到膜外,将K+转运到膜内,使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状态,可以传导新的动作电位,Na+-K+泵的主动转运过程需要消耗ATP,D正确。 答案 B
2.(2017·9月台州模拟)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兴奋
B.冲动
C.反射
D.反射弧
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兴奋或冲动是在反射弧上传导信息的形式,C正确。 答案 C
3.(2017·10月稽阳联考)下列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结构的是( ) A.感受器
B.反射中枢
C.效应器
D.轴突
解析 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 答案 D
4.(2018·宁波十校联考)下列关于炎热环境下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皮肤血管舒张
B.骨骼肌不自主地反射性收缩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脂肪被大量分解、氧化
解析 炎热条件下为促进散热,皮肤血管会反射性舒张,A正确;寒冷条件下为促进产热,骨骼肌不自主地反射性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脂肪被大量分解、氧化。 答案 A
5.(2018·3月台州模拟)进入寒冷环境时,人体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汗腺分泌活动减弱 B.代谢活动增强 C.皮肤的血流量增加
D.皮肤血管收缩
解析 在寒冷刺激下,皮肤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答案 C
6.(2017·金华十校联考)下列关于运动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胞体位于大脑 B.发出的轴突支配感受器
C.受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动作电位 D.可接受其他神经元树突的支配
解析 通常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A错误;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应当支配效应器,B错误;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就是产生并传导兴奋,是可兴奋细胞,C正确;通常神经元的树突是接受信号的,而轴突能传出信号,所以一个运动神经元可接受其他神经元轴突的支配,D错误。 答案 C
7.(2017·浙江9月选考测试)人体膝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乙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的影响 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会引起屈肌收缩
C.若刺激神经元甲的Ⅰ处会引起伸肌收缩,这种现象不属于反射 D.若刺激神经元甲的Ⅰ处,则可在Ⅱ处和Ⅲ处记录到膜电位变化
解析 神经元乙的细胞体位于脊髓中,脊髓属于低级反射中枢,其活动可受到高级反射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释放的递质会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所以屈肌舒张;所谓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刺激神经元甲的Ⅰ处会引起伸肌收缩,但由于不是对刺激感受器的反应,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刺激神经元甲的Ⅰ处,该点会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在该神经纤维上可以进行双向传导,所以在Ⅱ和Ⅲ处均可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答案 B
8.(2018·3月宁波模拟)下图是保持生理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a处给予刺激,若腓肠肌收缩,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