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推理
第一章 力学
一、 力的概念
(一)重力
理解: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它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②对地球来说,南北两极的重力加速度大于赤道 大小:G = mg(g=9.8N/kg)
(二)摩擦力
(1)摩擦力的概念:
互相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作用力,这个力叫摩擦力。
(2)物体之间产生摩擦力必须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两物体相互接触;
第二:两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 第三: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第四:两物体间接触面粗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是不能把摩擦力方向理解为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三)受力分析
重力→与谁接触(支持力、浮力、弹力)→若接触是否有相对运动(摩擦力) 物体A:重力 支持力 摩擦力
物体B:重力 支持力 压力 摩擦力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① 相同方向的力直接相加 F ② 相反方向的力相减 F
合 =F1 + F2
合 = F1 - F2 (其中:F1 > F2 )
③ 方向不同的做平行四边形所得的对角线为合力
二、 浮力 F浮=ρgV排 三、压强
1、固体压强 P=FS
固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固体压强 2、液体压强 P= ρ液gh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大气压强
※ 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距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 ※ 大气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气温越高,空气压力减小。
※ 大气压强与湿度的关系: 湿度越大,水气的增加,等于稀释了空气。
四、其他考点
1.平衡力 平衡力: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或叫作二力平衡。
平衡力的条件(或特点):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2.作用力与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 A对B的力和B对A的力
其中是否作用于同一物体是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还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关键
第二章 运动学
<侧重公式运用>
一、线性运动
(一)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种特性叫做惯性。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匀速直线运动。
2. 特点: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3. 公式:S=V*T
S(t):t时刻的位移 V(0):初速度 V(t):t时刻的速度 (二)匀加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F合力=ma
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即叫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2. 特点:a为恒量,且大小和方向不变 3. 公式:① Vt=V0+at
② S=V0 t+(1/2)at2
(三)自由落体运动
1.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即叫作自由落体运动。 2. 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 公式:V0=0 Vt=gt h=1/2gt(四)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的分解
2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平抛运动的时间仅与抛出点的竖直高度有关;物体落地的水平位移与时间(竖直高度)及水平初速度有关。
第三章 功能关系 一、功能
(一) 做功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二)重力势能 Ep=mgh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三)机械能
机械能是动能与部分势能的总和,这里的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二、动量
1、动量 p=mv
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相关的物理量 2、冲量:
冲量是量度动量变化的多少 3、动量定理
物体动量的增量等于它所受合外力的冲量
Ft=m△v (t——物体相互作用的时间 F—产生的合外力 )
三、功的计算
1、W=FS 2、正功与负功
正功表示动力对物体做功,负功表示阻力对物体做功。 ① 若0°≤α<90°,表示力对物体做正功。
② 若α=90°,则W=0,表示力对物体不做功。
③ 若90°<α≤180°,则W<0,表示力对物体做负功。 3、机械能守恒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机械能守恒的几种情况
① 只有重力或弹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下 ② 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下
4、功能关系的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 物体速度变化——动能变化
物体所在高度变化——重力势能变化
弹簧、皮筋长度发生变化——弹性势能变化
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流过的路线;(就像树干) 干路上的电键能控制支路上的用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