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养殖技术
一、养蜂基本条件
场地选择的好坏,是养蜂生产成败的关键。选择场地时,应具备蜜源丰富、小气候适宜、地势干燥、水源良好、场地开阔及环境安静等条件。蜂场应选择地势干燥、背风向阳的地段。它的北侧最好要有自然风障,中间布有稀疏的林木,南面为一开阔地带,便于蜜蜂飞翔,这样的场地,春冬可防寒风侵袭,夏日可避免烈日暴晒。场地附近要有清洁的水源以供蜜蜂采集,但蜂场要避免建立在大河、湖泊、水库附近。
蜂场3公里内有丰富的蜜源,全年至少要有两种以上的主要蜜源和多种花期交错的辅助蜜源,以保证蜂群的繁殖和提供较多的蜂产量。
二 蜂箱排列
蜂箱摆放时,要根据周围的自然环境,把蜂箱排列在适当的地方,根据中蜂有喜作盗的特性,蜂箱排列一般有单箱分散排列和分组排列两种方法。
1、单箱分散排列法。就是利用地形,进行单箱零星放养。各箱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巢门方位朝着不同的方向,并利用场内的自然目标作为天然目标。避免在蜜源缺少时,发生盗蜂而互相斗杀。
2、分组排列法。一般来说,三至五群为一组,每组相隔2-3米远的地方,利用地形环境中的自然物作为明显的标记,便于蜜蜂认巢,避免蜜蜂迷巢斗杀。
3、蜂箱的安置。箱体左右保持平衡,前低后高,前低1至2CM,以免雨水进入蜂箱内。要求把箱垫高30-40CM,便于蜜蜂清除箱内蜡屑和避免夏天蚂蚁、青蛙敌害的侵袭。
三 良种选育
选种是发展养蜂生产、提高蜂群单产的重要前提。种蜂选择的基本要求大致有四个方面:适合山区的气候特点;繁殖力强,采集力强;抗病虫害能力强,抗逆性较好;性情温顺,不易分蜂。
四 巢脾的修造与保存
巢脾是蜜蜂生活和培育蜂儿的地方,中蜂对于巢脾新旧程度要求较高,主要表现是爱新脾、厌旧脾,所以要经常保持巢脾的新度。
1、造脾条件
(1) 群势要强,要有充足的泌蜡蜂。泌蜡蜂主要是指青幼年蜂,特别是指12-18日龄的这批工蜂,它们这时蜡腺最发达是造脾的主力军。
(2) 要有良好的蜜粉源和气候条件,气温在18-25℃时,蜜蜂才可大量从野外采进花粉和花蜜,箱内出现白色蜡鳞,这是造脾的大好时机。
(3) 要有优质巢础,蜡质纯正,房孔清晰,造出的巢础的巢脾齐。
2、安装巢础的方法
巢础的安装要在巢框上穿上三道铁丝,然后将巢础在埋线板上用埋线器把铁丝埋进巢础里,再放入蜂箱内,让蜜蜂筑造。
3、加巢础的方法
要选择多子脾或蜂脾相称的蜂群,巢础应加在幼虫脾和蜜脾之间,因泌蜡蜂主要都集中在幼虫脾上。有时也加在蜜脾和封盖子脾之间,待造成半成品后,换到幼虫脾中间,蜂王边产卵,工蜂一边修脾。
天黑前,把蜂群内的子脾抽出来(指强群),可以一次给它加2-3张巢础,再在晚上给它喂几斤糖水或蜜汁,这样在一个晚上可造几张完整或半成品巢脾。
4、脾的保存
在平箱内保存巢脾比较难,可用中蜂标准箱加两个浅继箱的方法进行。具体做法是将空脾抽出来后,放在浅继箱内,用纸把箱的周围糊严,然后再用硫磺熏杀1-3次,之后密封保存。在大流蜜期再加到群内,夺取蜂蜜高产。
五 分蜂热的控制
分蜂是蜜蜂的一种生育本能,是它繁殖的一种形式。由于中蜂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所以分蜂性强。
1、产生分蜂热的原因
蜂王衰老,产卵下降,分泌外激素减少,引起工蜂卵巢发育。群势过强,幼蜂大量积累,蜂王产卵赶不上幼蜂的哺育要求,即哺育蜂过多。没有及时扩大蜂巢,巢温过高。箱内通风不良、蜂路窄小、拥挤等。蜜蜂厌缩子脾,蜂王产卵受到限制,缺乏发展余地。雄蜂过多,刺激工蜂营造王台。
2、分蜂预兆
从箱外观察,工蜂出勤减少,在巢门口形成蜂胡子,工蜂消极怠工。雄蜂也大量出巢,肚子饱饱的,在巢门口振翅,等待大量的工蜂和蜂王出巢。
开箱检查时,发现许多自然王台和大量雄蜂子牌,蜂王产卵大量下降,腹部缩小等。
3、控制分蜂热的方法
(1)更换老王,是控制分蜂热的好办法。一般在流蜜期的前半月换成新王或产卵力强的蜂王。满足工蜂哺育要求,新王外激素多,控制了工蜂卵巢发育和建造王台。
(2)繁殖期适当控制蜂群和互相调整子脾,使群势平衡发展。 (3)及时加巢础和扩大蜂巢,根据其特点,及时造脾,使幼蜂有大量的工作可做。
(4)及时调整蜂群内青年蜂、蛹、虫、卵脾间不平衡的矛盾。 (5)人为假分蜂也可以解除分蜂热。
(6)选育蜂王。因为分蜂是蜜蜂进行群体繁殖的本能,要想根本解决分蜂的问题,就必须从良种选育入手。逐年挑选,使不爱分蜂的品种保存下来。
当蜂群出现分蜂热,流蜜前10天之内能够分出的蜂群,就让其分蜂,这样能充分利用自然分蜂的积极性,加强采蜜。自然分蜂要注意两点:只能在场内发生分蜂热数量不多的情况下,才能利用自然分蜂,否则会造成合并分蜂,增加损失;距主要流蜜期不到五十天或早于十天的中蜂分蜂群,利用价值不大,应该毁除王台,用补加卵、虫脾和空脾等方法控制。
六 蜂群合并与蜂王诱入
1、合并蜂群的原则
无生产价值的小群,不能越冬、度夏的群势,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和保存力量,一般都要采取合并。在养蜂中合与分是常见现象。蜂群失王后,无预备王,也必须及时合并。
2、合并的方法
(1)直接合并:直接合并应在流蜜期进行,因在大流蜜期蜜蜂采集兴备,警惕性松懈,群内同一花蜜气味基本一致,给直接合并提供了有利条件。无王群合并有王群,要求两群相邻,直接将蜜蜂抖到一个箱内,喷蜜酒即成。在傍晚把须要合并的蜂脾提到合并群去,进行直接合并各喷一点蜜酒,混合它们的群味,以免互相斗杀。
(2)间接合并:把铁纱隔板放到待合并的蜂群与合并的蜂群中,24小时后去掉铁纱、隔板即可。或者利用板纸穿几个或十几个小孔,将所要合并的蜂群合并隔起来,24小时后,待群味充分混合,去掉板纸将二群合拢。合并蜂群应注意不能同时有两只蜂王或王台出现。
3、合并蜂群应注意事项
应将弱群并入强群。如果一群是王群,一群是无王群,则应将无王群并入王群。如果两群都有王,必须合并前一、二天杀掉一只低劣的王,然后进行合并。合并应在晚上进行,因蜜蜂已经全部归巢,而且不会有盜蜂侵扰。
将两群或几群合并起来后,由于蜂箱位置的变动,有的蜜蜂仍飞回原址。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应以相邻的蜂群合并在一起为好,如需将两个相距较远的合并起来时,在合并前应逐渐移近箱距,然后进行合并。
对于失王已久,巢内老蜂多、子脾少的群,要先补给二框未封盖子脾,然后进行合并。
为了保护蜂王的安全,合并时应将蜂王暂时关入王笼内保护起来,待并成功后,再放出蜂王。合并老王群,须于合并前半天,将该群仔细检查一遍,若发现自然王台,应予以毁除。
七 蜂群的飞逃及处理
蜂群的逃亡,是蜂群生存受到威胁而引起的被迫迁移。中蜂对环
境条件的反应远比意蜂敏感,因此,每当外界不利于蜂群生存时,特别要注意飞逃。
1、蜂群逃亡的原因很多,常出现的有蜜源缺少,巢内缺蜜,无法抵抗饥饿而被迫迁飞。群势弱小,没有调节巢内温、湿度的能力。受病害和敌害的侵袭时造成迁飞。如:中囊病、欧腐病、胡群、蚂蚁、巢虫等。强烈震动,使巢群内不能安静。转到新的场地时,开巢门过急也引起逃亡。防治病虫害时,没有对症下药或用药量过大等原因均可造成迁飞。突然性农药危害,被迫迁飞。
2、蜂群逃亡的预兆:工蜂出勤减少甚至停止。蜂王腹部缩小,体色变暗。工蜂护脾差,开箱检查时工蜂很快全部离箱。孵化停止,工蜂拖子,没看见卵虫,没看见蛹,就可证明蜂群已形成逃亡的预兆。蛹脾出房已完,迁飞即将发生。工蜂在箱的周围盘旋飞行。如果受到突然性危害逃亡,蜂群往往有不少各日龄的子脾存在。
3、飞逃的预防和处理
预防蜂群逃亡,根本措施在于做好饲养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蜂群逃亡一般在下午1-3点钟,最主要是在久雨初晴的日子里出现,但春季逃亡发生较少。如已发生逃亡,应根据自然分蜂的那种收捕方法去收捕。逃亡时,一般直接远飞的较多,不易停歇,即使停止,但时间很短,因此,待一停歇,应马上收捕。收回后,要根据逃亡的具体情况来解决问题。如换脾,调给幼虫脾,有充足的盖封蜜脾,并把蜂王罩在蜜脾上面或用隔王板隔离,待蜂群安静后放出。
蜂群失王以后,易出现工蜂产卵。最快的一个星期后,开始产卵。中蜂在生产季节失王的工蜂一面改造王台,一面产卵,对养蜂生产很不利。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蜂群减弱或死亡。
八 蜂群的饲喂
人工饲喂应根据蜂群的需要而定,一般分补助饲喂和奖励饲喂。饲料主要是蜂蜜(或糖浆)、花粉(或代用花粉)及水分、盐分等。
1、补助饲喂
补助饲喂的目的是挽救缺蜜的蜂群。根据缺蜜期的长短、地区气候、群势强弱、缺蜜的程度情况,及时补给优质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