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十二:茶香歌舞
教学目标
1、在我国特有的与茶相关的歌曲、舞蹈、戏曲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启发引导下,经过不同的艺术活动,了解和感受祖国优秀的茶文化。能够运用歌唱、表演等学科要素,发展自己的艺术能力。
2、对民族音乐、民间歌舞、民间戏曲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有所了解和学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串联过去已经把握的艺术学科技能,在歌唱和表演等方面有更大的发展。
教学过程: 活动一:茶歌飘飘
1、欣赏和感受民间歌曲《采茶灯》《采茶谣》,对歌曲的表现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唱歌曲《采茶舞曲》。 活动二:茶舞翩翩
1、欣赏民间采茶舞,学跳其中的几个片段。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歌舞中的夸手法,尝试运用这一手法进行表演。 活动三:民间的茶戏 1、欣赏管子独奏曲《采茶》。 2、欣赏赣南采茶戏片段。 3、欣赏钢琴曲《采茶扑蝶》。
课题十三:一只流浪的猫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一只流浪的猫》的故事,体验丑猫阿格利的在情感变化,尝试律动、游戏形式、不同的绘画制作等艺术活动,表现故事或情节。
2、欣赏乐曲《一只流浪的猫》,能够感受到音乐在速度上的渐快变化和它对情感表现的作用。利用律动与即兴表演,知道音乐的段落划分,了解爵士风格的乐曲表现。
3、通过学唱歌曲《贝贝猫猫》加强对切分节奏的掌握,在戏剧性的表演活动中,深入理解不论是对人类还是动物,关爱、同情、尊重是人类宝贵的情感。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只猫的故事
1、初步感受音乐情绪。
教师播放《一只流浪的猫》的音乐,让学生想像音乐中表现的是哪种动物的形象。设计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在律动中加深对音乐情绪的感受。
2、欣赏标题音乐《一只流浪的猫》。 3、学生表演活动。
4、欣赏文学作品《丑猫阿格利》。 5、主题讨论。
6、表演《丑猫阿格利》的故事情节。 活动二: 可怜的流浪猫
1、音乐与故事——一只流浪的猫。
2、交流讨论。让学生围绕故事与音乐情感的变化,交流感受,结合自己的经历、身边的故事,说说应该怎样对待小动物,如何看待虐待小动物的现象。
3、绘画创作《一只流浪的猫》。 4、介绍“我的流浪猫”。 活动三:
告诉你一只猫的流浪记
1、聆听文学故事《丑猫阿格利》。
2、小戏剧《一只流浪的猫》师生合作编演简单的戏剧小品。
3、欣赏与交流。组织学生观看小戏剧表演,交流真实的观感,在评价和讨论中,进一步体验流浪猫孤独无助的悲凉情感和渴望关爱的强烈情绪,触动学生的心灵。
4、欣赏可爱的小猫。 5、学唱歌曲《贝贝猫猫》。
课题十四:对着镜子笑起来
教学目标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课题的艺术学习,使学生理解人会产生消极情绪,了解调节心理状况与心境、控制自我情绪的方法,如在屋里照镜子,整理一下头发、衣领等能让人精神振奋。学会关爱他人,给予安慰和鼓励的同时也要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对着镜子笑起来
1、让学生拿出镜子,对着镜子,做出不同的表情,再根据不同的表情,说一些想对自己说的话,看看自己到底最喜欢哪几种表情?为什么?
2、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做“照镜子”律动游戏。 3、学唱歌曲《爱的人间》。 活动二:
走出灰色心情——化装舞会 1、歌曲欣赏《歌声与微笑》。 2、化装舞会。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给自己制作一个头饰、面具。 (2)、导入。
(3)、当一首乐曲播放到一半时,突然停止音乐,请学生原地站好不动,并拿掉面具,互相看看对方。
(4)、小结。
课题十五:多才多艺的叔同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介绍叔同学习和创作的故事,感受大师多才多艺的风,学习他对艺术不懈的追求精神,激发学生追求多门类全面地艺术学习。
2、欣赏叔同创作的歌曲《早秋》《春游》,能够用二声部合唱的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春游》,表现和谐流畅的旋律与柔美舒畅的意境。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白马湖畔 1、创设情境。
2、学生朗读或歌唱自己曾经学习过的叔同的作品。
3、请学生朗读叔同的作品《春游》,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意境,大家说一说,通过讨论并联想、回忆自己对春游的感受,根据作品容进行美术创作。
4、课外作品。结合自己对本地春天景色的感受,再进行主题性美术创作。 活动二: 歌唱与诵读
1、有感情地学唱歌曲《春游》。采用先欣赏、朗读歌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境,有重点地分析歌曲,再进行学唱的方式练习。
2、了解并朗读叔同的《满江红》词。
3、在朗读中采用不同语调、不同速度、节奏的形式进行表现,体会诗词的涵。
4、分小组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根据词义进行美术创作,画出词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