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金融学》黄达版 知识点总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场存款单等形式。

3.其他负债

银行的各种借入款 发行金融债券 同业拆借 向中央银行再贷款与再贴现 在国际货币市场的借款 4.银行自有资本

股本资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在国际货币市场的借款 二、资产业务

1.含义与种类

资产业务,是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主要包括: 现金资产、信贷资产、投资。 2.现金资产

库存现金:非生利资产,应付客户提款和自身需求。

准备金:①在央行开设专户,用以进行转账结算:

②按法律规定存款额的一定比例在该账户保存相应的余额;③超过法定部分的存款。 第一准备:库存现金、央行及同业存款、在途款 第二准备:短期贴现、同业拆借、投资变现。

存放同业:在其他银行开立的活期账户,以便于同行之间的收付业务。

托收未达:银行向外地收取的支票款项,外地银行付款的支票当天不能入账。 4.中间业务的特点?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①是存贷款业务的延伸; ②不需要资本金; ③以服务为特点;

④需要借助于现代化手段。

5.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

商业银行业务的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演变过程。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点

1.经营对象是货币及信贷资金,由此决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涉及面特别广。 2.银行经营管理状况将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3.银行管理与工商企业的要求不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人才的业务素质要求更严格。 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6.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内容及其演变? 1.资产管理理论

第一阶段:商业贷款理论(真实票据论,强调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管理)。

第二阶段:可转换理论。除了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方式外,还可持有随时可以在市场上转换成现金的短期有价证券。

第三阶段:预期收入理论。银行回收贷款的资金来源可依赖借款人的预期收入,强调依据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安排贷款的发放。 2.负债管理理论

将流动性管理的重点由资产方面转向负债方面。 银行负债管理,能以吸收存款等被动型负债方式增加资金来源,而且可以用借款和发行有价证券等主动型负债方式扩大资金来源。 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的均衡,只有同时对

资产和负债进行协调管理,才能达到银行经营的总目标。 第十章 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产生的基础?其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中央银行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商品信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8世纪初,信用制度和银行体系虽然已成为当时商品经济运行体系的重要支撑。 但新的矛盾不断产生和积累,银行体系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5.什么是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其各自包括什么内容? 一、中央银行的负债项目 1.流通中货币(货币发行)

含义:①货币从中央银行发行库,通过各家银行业务库流向社会;②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流入的数量。

发行货币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具有自有资本的性质。 2.各项存款。包括政府和公共机构存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见教材184表10-3) 3.其他负债。包括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负债或中央银行发行债券。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 1.贴现和放款

对商业银行提供资金融通,对政府的放款以及在国外金融机构的资产。 2.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

持有政府证券并从事公开市场业务,通过证券买卖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 3.外汇和黄金储备(即教材中“国外资产”的主要构成)

黄金和外汇储备是稳定币值的重要手段,也是国际间支付的重要储备。 4.其他资产

主要包括待收款项和固定资产。

6.怎样理解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相对独立性问题?

a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程度。 b一方面,中央银行与政府必须相互信任,密切合作;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也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不受政府约束。

c如何确立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是各国中央银行必须面对的独立性问题。

d所谓相对独立性,即中央银行在政府的监督和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执行货币政策。 第十一章

1.什么是信用货币?(看书)

2.什么是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存款货币?

原始存款: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所形成的存款。此种存款的增加不会导致货币量的增加。 派生存款:由于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所形成的存款,又叫衍生存款。 存款货币:是指存在商业银行的,通过开出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

3.商业银行的存款是如何扩张的?

4.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受那些因素的限制?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高低,制约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法定准备率越高,银行扩张存款的能力越小,反之,则越大。 2.提现率(现金漏损率)

银行客户总会提取现金,导致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提现率高会相应减弱存款派生的能力。 3.超额准备率

商业银行出于安全性考虑,总会超过法定准备金持有超额准备,超额准备率越高,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就越低。

6.什么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4.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现金,即教材中的B=R+C)

又称高能货币,是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其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

(2)国外净资产数额 (3)对政府债权净额

(4)其他项目(净额)

5.货币乘数(货币供给=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即Ms=m×B) 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 (1)法定准备金率 (2)超额准备金率 (3)现金比率

(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 7.简述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1.现金通过存款户的提现进入流通 通过存款户的提现进入流通;

若银行的现金不足,则动用银行的存款;

因此,流通中的现金最终来自于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 2.现金增发与现金回笼

现金增发:商业银行向央行提取的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 现金回笼:商业银行向央行存入的现金多于提取的现金。 3.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联动

商业银行扩充存款准备将导致央行资产业务的增加;

央行扩大资产业务的结果,必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和现金发行的扩张。 (见教材206页最后一段) 第十五章

1.什么是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

3.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多重性以及不同目标之间的矛盾? 二、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即货币政策索要达到的目的。货币政策具有多重性特点。 1.稳定物价

维持本国货币价值的稳定。把物价控制在一定的幅度之内(2-4%)。

2.充分就业

即把失业率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就业率不可能达到100%,季节性、结构性原因)。 3.经济增长

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集中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 4.国际收支平衡

一国对其他国家的或地区的全部货币收支平衡。 三、不同目标的相互关系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是一对矛盾,要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必然要牺牲若干程度的物价稳定;反之相反。

2.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就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进口商品的需要比出口贸易增长更快,促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消除逆差——压缩国内需求——经济缓慢乃至衰退——失业增加; 促进增长——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3.稳定物价同经济增长

观点之一:

稳定物价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在看法上似乎并不完全一致。 通货膨胀可作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是形影不离的。

观点之二:

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为保持物价稳定提供了物质基础,两者是统一的。

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如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暂时可能奏效,但最终会使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二、选择性的政策工具

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1.间接信用控制

这类工具的特点是作用过程是间接的,要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或资产组合的调整途径才能实现。

(1)消费者信用控制(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不动产信用控制(4)优惠利率 第十二章 货币供求及均衡

2.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了解西方各种货币需求理论,掌握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的精髓。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货币必要量公式中。 1.假设条件:理论的假设条件是完全的金币流通。 2.论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4.理论的重要理论意义

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 5.在掌握这一理论时也要注意:

(1)本论断适用于金属货币流通,而在纸币或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货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2)直接运用本公式测算实际生活中的货币需求还存在很多困难。 (3)仅反映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要量 3.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1.收入:收入与货币需求总量呈同方向变动。

2.价格:价格和货币需求中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同方向变动。 3.利率: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方向的。 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

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更多的影响货币需求的结构。

6.企业与个人对利率与价格的预期。对利润的预期同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化,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同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化。

7.财政收支状况。收大于支有结余,对货币需求减少;支大于收有赤字,对货币需求增加。 8.其他因素:信用的发展状况,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国家的政治形势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等。

4.理解货币供给与供给量的概念。

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存在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或反应,即乘数效应。

货币乘数的大小取决于现金比率、超额准备比率、定期存款准备率、活期存款准备率以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间的比率等因素。

6.正确理解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掌握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与机制。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如果在货币流通过程中,Md≠Ms, 则为货币失衡。 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

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相对性。

货币均衡的标志有两个:商品市场上的物价稳定;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稳定。 货币均衡实现的两条件:健全的利率机制;发达的金融市场。 第十四章 通货膨胀

1.什么是通货膨胀?如何进行度量?

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明显、持续上涨的现象。 1.通胀率=物价指数 2.采用的指数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 批发物价指数(WPI)

生产品价格指数(PPI)

国民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

2.什么是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

5.通胀的主要成因有哪些?

需求拉动型 成本推动型 供求混合推动型 结构型 体制型(我国) 6.如何对通胀进行治理?

《金融学》黄达版 知识点总结

场存款单等形式。3.其他负债银行的各种借入款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再贷款与再贴现在国际货币市场的借款4.银行自有资本股本资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在国际货币市场的借款二、资产业务1.含义与种类资产业务,是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主要包括:现金资产、信贷资产、投资。2.现金资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xctu0494w7f1wl0kih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