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院发展规划(同名42836)
“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及2011年工作汇报
护理学院
一、学院总体概况
护理学院于2008年8月由原医学院护理系改建设置,设有临床护理、社区护理二个专业方向,现有设有临床护理学教研团队、社区护理教研团队、基础护理学教研团队、人文护理学教研团队,护理技术实训团队。
二、学院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队伍现状
现有专职教师15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名,中级4名;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2名,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5名;临床护理兼职教师10名,其中高级技术职称6名,具有硕士学位1名;校级学科带头人1名,联合培养研究生导师1名;聘任临床医疗专业教授8名。
学院实验室用房600m,有多媒体示教室、操作室、准备室、库房、模拟ICU、基础护理实验室和临床护理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场所。
科学研究工作处于启动阶段,近5年来护理专业获得学校资助课题12项,其中3项循证护理研究,9项课程建设研究。
三、“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从我国高等教育和卫生事业改革方向以及国际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看,今后五年护理高等教育将面临着蓬勃发展的机遇:
2
一是高等护理教育快速发展和改革带来的机遇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处快速发展阶段,护理本科高等教育在停办30年后于83年恢复招生。2005年止,全国共有132所学校开设了护理本科高等教育。快速的发展速度反映了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护理高等教育来说是发展机遇和挑战。
二是国家政策的导向以及市场的需求 2004年卫生部、教育部在《护理、药理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积极发展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要扩大办学规模,以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我国护理人才严重短缺,平均0.99护士/千人口,医护比在1:1以下,且学历层次偏底,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目标要求,预测到2020年护士需求在400万以上;目前国家正在修订学科专业目录,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这是护理学科从数量规模到层次规格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护理高级专业人才(特别是本科和研究生)是我国紧缺专业人才,有较大的就业市场。
三是护士参与国际人才交流与国际就业的趋势 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护士参与国际人才市场竞争是全球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积极探讨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护理专业人才,将促进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提升护理教育水平。
从我院实际办学情况来看,每年护理招收生源情况很好,毕
业学生年就业率,本科为100%,专科为95%以上,绝大部分毕业生均就业于省级三甲医院。但是近年来省内开办护理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各用人医院对毕业生的要求亦越来越高,这更要求我们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提高办学质量。
四、“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特色发展的主题与目标
从我们的现状出发,制定发展目标,最终是要通过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努力,提高学院声誉和学术地位,使教职工和学生以学院为荣,并在学院里充分发挥才智和获得发展。
指导思想:夯实基础,稳步发展,控制规模,提高档次;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课程建设及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多层次、多门类办学;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努力办出专业特色,力争把我院护理学专业办成省内一流、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品牌专业。
把“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于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整体护理能力。采取切实可行的一系列措施,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全面成才,发展个性,提供便利条件和自主发挥的空间。
人才培养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学习研究能力,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保健及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医疗卫生系统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研究工作的高级护理专门人才。
培养人才的基本培养规格与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2.掌握相关的人文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4.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及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5.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 6.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
7.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 8.具有应用英语阅读本专业书刊的能力。 办学层次定位
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根据社会需求争取开展在职培训等非学历教育项目。
办学类型定位
以教学型为主,逐步向教学研究型过渡。 师资队伍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