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2024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衡水中学四川分校·遂中实验校高2024届第一期第二学段考试化学科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C-12 S-32 Cl-35.5 H-1 Mg-24 Na-23 Al-27 Fe-56

第I卷(4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6题,每小题2分,7-16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分类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

A. 氧化物、化合物 B. 胶体、分散系 C. 含氧酸、酸 D. 化合物、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A项,氧化物指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后者包含前者,错误;B项,分散系分成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后者包含前者,错误;C项,按是否含氧元素,酸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后者包含前者,错误;D项,化合物按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分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 前者包含后者,正确;答案选D。 2.下列关于胶体的性质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胶体是胶状物体,可以用肉眼也可以用光照鉴别出来 B. 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用作净水剂 C. 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粒子的大小 D. 当一束光照射胶体时可产生光亮的通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A.胶体不一定是胶状物,无法用肉眼将溶液和胶体区别开,故A错误; B.明矾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用作净水剂,故B正确;

C.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即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粒子的大小,故C正确;

D.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于光的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故D正确。

故选A。

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B.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应重新配制。 D. 可以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答案】D 【解析】

【详解】A.蒸馏的原理:通过控制沸点的不同来实现物质的分离,所以温度计水银球要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故A正确;

B.为防止液体污染,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B正确;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应重新配制,故C正确; D.酒精与水互溶,不符合萃取剂的选择条件,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萃取剂选择的三个必备条件: 1、与原溶剂不相溶;

2、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3、不与原溶剂和溶质发生化学反应。

4.将6. 0 mol ? LH2SO4溶液由10 mL稀释至200 mL,再从中取出10 mL,这10 mL溶液中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0.05 mol ? L B. 0.30 mol ? L C. 0.15 mol ? L D. 0.5 mol ? L 【答案】B 【解析】

【详解】稀释至200 mL后浓度为6. 0 mol ? L×0.01L/0.2L=0.30 mol ? L,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从中取出10 mL,这1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30 mol ? L-1,由于H2SO4=2H++SO42-,所以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30 mol ? L-1,故B正确。 故选B。

【点睛】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由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溶液内部处处浓度相

-1

-1

-1

-1

-1

-1

-1

2-

等。

5.实验室用MnO2催化KClO3分解制取氧气要分离提纯回收其中的MnO2,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 溶解、过滤、蒸发 B. 溶解、过滤、结晶 C.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溶解、结晶、干燥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氯酸钾分解产生了氯化钾和氧气,其中氯化钾可以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能溶于水,所以可以通过溶解然后过滤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然后对二氧化锰进行洗涤后干燥即可得到二氧化锰,所以正确的顺序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故选B. 考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6.现有①MgSO4 ②Ba(NO3)2 ③NaOH ④CuCl2四种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即可鉴别出来,鉴别的先后顺序是( ) A. ③④②① B. ③④①② C. ②①③④ D. ④③①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④CuCl2溶液显蓝色鉴定出来,然后以该溶液为试剂,分别加入另外三者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是③NaOH溶液;再以NaOH为试剂,加入另外两种未鉴别出来的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是①MgSO4溶液,无现象的是②Ba(NO3)2溶液。故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①②。选项D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鉴别先后顺序判断的知识。 7.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A. 分离植物油和水:蒸馏 B. 分离乙醇和水:分液

C. 从氯化钠和碘(二者不反应)混合水溶液中得到碘:萃取、分液、蒸馏 D.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硝酸钾: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C 【解析】

【详解】A.植物油和水互不相溶,故用分液方法,故A错误;

B.乙醇沸点是78℃,比水的沸点100℃低,最先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收集蒸汽后再冷凝,

最后留下的产物是水,达到分离的效果,故B错误;

C.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出碘,然后分液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再进行蒸馏,故C正确; D.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硝酸钾先降温结晶,然后过滤,故D错误。 故选C。

8.现需配制0.1 mol/L NaOH溶液500 mL,配制时,正确操作顺序组合是 ①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②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③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④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⑤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⑥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离刻度线1~2cm处 A. ②③①⑤⑥④ B. ②①③⑥⑤④ C. ②③①⑥⑤④ D. ②③①⑥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配制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故正确操作顺序组合是:②③①⑥⑤④。故C正确。 故选C。

9.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1mol镁原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2NA

B. 在0℃,101 kPa时,22.4 L氢气中含有2NA个氢原子 C. 在25℃,101 kPa时,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D. O2和O3的混合物48g,共含有氧原子数目为3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镁原子中含有12个电子,故1mol镁原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2NA,故A错误;

B.标况下22.4 L氢气为1mol,而氢气为双原子分子,故1mol氢气中含有2NA个氢原子,故B正确;

C.64 g SO2为1mol,而SO2含3个原子,故1mol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故C正确; D.48g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8g÷48g/mol)×3×NA=3NA,48g氧气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8g÷32g/mol)×2×NA=3NA,O2和O3的混合物48g,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3NA,故D正确; 故选A。

10.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②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显正价;③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④金属元素不可能存在于阴离子中;⑤金属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一定被还原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但处于中间价态的金属离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亚铁离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①错误;

②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则化合价一定升高,所以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故②正确;

③处于高价态的金属,如三价铁离子,能够被还原成亚铁离子,所以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故③正确;

④金属元素可能存在于阴离子中,如偏铝酸根离子、高锰酸根离子,故④错误; ⑤金属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元素化合价必定降低,一定被还原,故⑤正确; 故选D。

11.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a、K、SO4、HCO3 B. Cu、K、SO4、NO3 C. Na、 K、Cl、 NO3 D. Fe、K、SO4、Cl 【答案】C 【解析】

A.酸性条件下HCO3-与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不能大量存在,A项错误;B.Cu2+为蓝色,与题目无色不符,B项错误;C.Na+、 K+、Cl、 NO3 四种离子无色,且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C项正确.D.Fe3+为黄色,与题目无色不符,D项错误.答案选C.

+

+

3+

+

2-+

+

2-2+

+

2-

3wwgq4psll3fre38hic91cf865breu010p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