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野有蔓草》与下列______项无关。( )
A. 《诗经》 B. 比兴 C. 大雅 D. 郑风 【答案】 C
【解析】【分析】《国风·郑风·野有蔓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恋歌,写一个露珠未干的早上,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间路上不期而遇,相互倾心,欣喜之情难以抑制。全诗二章,重复叠咏,每章六句,两句一层,分写景、写人、抒情三层,表现出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和典型感情。作为华夏先民圣洁自由的婚恋性爱的赞歌,无论是诗意想像,还是真实写照,此诗都带有原始的纯朴性和直率性而不同于后世表现男女邂逅的诗作。 故答案为:C
【点评】大雅属诗经中的雅诗类。是根据音乐来分类的。是在周初社会景象比较繁荣的时期,适应统治阶级歌颂太平的需要而产生的。只是由于他们主要是统治阶级朝会宴飨时用的,不一定配合舞容歌唱,因此内容由单纯对祖先与神的颂扬,开始对社会生活,主要是对统治阶级生活的描写。
2.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 老舍,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样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 我国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D.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其短篇小说往往带有讽刺意味。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 吴承恩是明代著名小说家,不是清代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常识的积累能力。回答此类问题,主要看平时的积累情况。学习中,要对重要作家作品和一些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加强记忆并做好积累,适当做一些强化练习。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 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我们学过他的《饮酒》《小石潭记》《归园田居》。
C. 泰戈尔,希腊作家、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D. 孔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墨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 A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A表述正确;
B项《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不是陶渊明; C项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
D项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答题时应注意,把选项的说法和自己掌握的作家作品、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逐项比照,字斟句酌辨析正误。
4.下列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按传统说法是属狗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19年是农历丁酉年,是属兔人的本命年。 B. 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C. 《故乡》《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D. 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答案】 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掌握。“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A项有误,2019年应该是农历己亥年,是属猪人的本命年。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5.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长河落日圆”“饮于河渭”“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诗文中的“河”指的是“黄河”。 B.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里面的父亲指的就是曹操。
C.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之间的隔膜。 D. 《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生活。 【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父亲指的就是曹操”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三父子”中的父亲指的是宋代的苏洵。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
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三父子”指的是父亲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又叫做“长短句”。
B.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体讽刺小说,我们学过的《口技》节选于此。
C. “布”在古代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布衣”指平民百姓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因此也常用来借指平民。
D. 《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中的“十年”指的是“鲁庄公十年”,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答案】 B
【解析】【分析】B。描述有误,《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体讽刺小说,这没错,但我们学过的《口技》却不是节选于此,《口技》选自《虞初新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这些知识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平时可将这些知识将这些知识整理成体系。解答时 注意回忆的准确性。
7.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 )
A. 《短歌行》 B. 《蒿里行》 C. 《观沧海》 D. 《龟虽寿》 【答案】 D
【解析】【分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语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故答案为:D
【点评】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诗人认识到了人的生老病死,却不消极,他要用建功立业来弥补人生这一憾事。
8.下列哪一部作品属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五经”( )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语》 D.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