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徐学琴1 黄 玮2 孙 宁1 周 勇2 徐玉芳1▲
【摘 要】[摘要] 目的 了解河南省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39家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问卷调查,从基本情况、队伍建设、培训演练、装备储备及经费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39份,有效应答率100%。河南省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订、应急队伍设置方面较好,在专门应急机构设置、应急经费、应急人员学历等方面,均存在不足。结论 河南省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3(010)009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卫生行政部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1]。若不能及时应对,不仅危害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公众心理恐惧,甚至会导致社会混乱、经济衰退,威胁国家安全。因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是控制突发事件的关键,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协调合作。 卫生行政部门是构成我国卫生体系的重要组织机构,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中担负着组建监测和预警系统、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卫生系统各部门的应急处理工作、制订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进行大众健康教育等职责[2]。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在突发事件的应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应急控制措施和救
援工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后续处置及应对成效[3]。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位于突发事件应急的最前沿,需在第一时间赶赴突发事件发生现场、了解情况、指挥和协调应急工作等。为了解河南省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突发事件应急(以下简称卫生应急)能力,从中发现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进行了本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根据地理位置在河南省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和中部各抽取1个市,对该5 市所有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采用全国卫生应急基本情况调查表(卫生行政机构用表)。调查内容为2008年1月1日~2010年8月31日河南省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能力基本情况、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培训演练、装备储备、经费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调查了39家单位,收回有效问卷39份,有效应答率为100%。所调查单位中,仅5家(12.8%)单位设有独立突发事件应急部门,其中2家单位没有独立办公用房。没有独立突发事件应急部门的单位中,有70.6%(24/34)的单位指定了其他部门作为兼职机构承担卫生应急工作,多为办公室、疾病预防控制科。
调查显示,实际从事卫生应急的工作人员占总编制人数的4.2%,其中29.7%的人员为长期借调(借调时间≥6个月)。应急工作人员中医学专业人员比例为67.6%,平均年龄(39.0±7.3)岁,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下,其中,本科学历占
45.7%。
2.2 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建设
2008年度,39家单位举办各类卫生应急培训累积52次,3 259人,平均1.73次。2009年度共举办各类卫生应急培训累积73次,5318人,平均2.21次。2010年度共举办各类卫生应急培训累积36次,2 569人,平均1.24次。 2008年度,51.6%的单位没有卫生应急年度预算的日常工作经费,其他有日常工作经费的单位,最低为1.0 万元,最高达117.0 万元;2009年度,48.4%的单位没有卫生应急年度预算的日常工作经费,其他有日常工作经费的单位,最低为1.0 万元,最高达169.5 万元;2010年度,51.6%的单位没有卫生应急年度预算的日常工作经费,其他有日常工作经费的单位,最低为1.0 万元,最高达181.6 万元。
19家单位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平均每单位3.6 类,25人。但有近一半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在过去1年中没有开展相关活动。
38家(97.4%)单位制订了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30家(76.9%)单位有指定的卫生应急医疗机构,应急床位共2 275 张,平均每家医疗机构72 张。
调查的39家单位均下发文件成立了专门的应急队伍,即应急队伍设置率为100%,平均每个单位3.9 类,6.1 支,75人。主要是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和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 2.3 卫生应急演练与培训
2008~2010年39家单位平均每季度演练8.5次,其中,26.6%为桌面演练,73.4%为实战演练;38.9%为本单位演练,44.4%为跨单位演练,16.7%为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