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五章 海水养殖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05年各县市鲍鱼养殖实绩统计表

表5-6 (平方米、吨、苗亿粒) 县市名称 东山 漳浦 龙海 诏安 云霄 合计 陆上工厂化养鲍 养殖面积 613578 450000 120000 成鲍产量 1662 1143 210 3015 育苗量 2. 1.5 0.1 0.4 4.0 海区吊鲍 面积 36 5202 4 产量 1 面积 0 5202 120000 合 计 产量 1543 1 210 育苗量 2.0 1.5 0.1 0.4 4.0 全市鲍鱼养殖实绩统计表

表5-7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 20 2 2 2004 2005

(平方米、吨、苗亿粒) 海上网箱吊养 育苗量 2.5 3.5 4.3 4.8 (缺统计) (缺统计) (缺统计) 3. 4.0 面积 20000 20000 20000 41332 产量 150 150 165 401 陆上工厂化养殖 面积 43330 70660 101323 170700 230666 308445 产量 20 47 101 622 1502 1732 10 05 54 1880 3015 二、泥蚶

漳州沿海滩涂多处有泥蚶(俗称血蚶)天然资源,漳江口、佛昙湾、旧镇湾、宫口湾等海湾内的软泥滩涂尤多。据有关史志记载,泥蚶养殖是海水贝类养殖中较早开发的品种之一,明代就有人对蚶埕进行管养。明嘉靖年间(1522至1566年),云霄所产泥蚶已负盛名,销往广东潮州一带。清代,东山白埕泥蚶也著誉遐迩。但,至民国时期,各地养殖泥蚶所需的蚶苗,仍靠海区自然附苗,生产发展缓慢。

1950年后,泥蚶增养殖仍然是漳州沿海贝类增养殖的主要项目之一。

1956年8月,福建省水产局在云霄县竹塔乡建立国营水产养殖场(由公私合营竹塔水产养殖场改制),场长苏玉昆。全场干部职工43人,养殖面积1330亩,年产泥蚶及缢蛏共500吨以上,其中泥蚶出口创汇150吨。该场把大面积养蚶从高潮区推向低潮区,提高产量与质量,增加效益,为云霄及邻县群众性养蚶业发展提供技术示范。1958年底,该场获国家水产部表彰和国务院奖状;1959年3月,技术干部唐友平出席水产部召开的全国水产科技暨教育会议。

1972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在云霄县竹塔村开展泥蚶人工育苗试验成功,突破泥蚶室内育苗关。1977年,又取得土池泥蚶人工育苗成功。经努力推广,建立起蚶苗生产基地(云霄县竹塔大涂1000亩,漳浦县沙西乡市头村1000亩)。每年生产蚶苗约三四亿粒(1981年多达5.9亿粒),除县内自给外,大量提供沿海各地发展泥蚶生产。东山、漳浦、诏安养蚶面积扩大,蚶苗不足,常从外地购进。1985年全市泥蚶养殖面积增至5329亩,产量1497吨。此后,因出现“对虾热”,许多泥蚶养殖区被围垦改建虾池,蚶苗生产基地和养蚶面积逐步减少。至1990年,全市养蚶面积减为940亩,年产量降为342吨。

1992年后,漳州市、云霄县水产科技人员对泥蚶养殖进行系统研究试验,推行滩涂蓄水养蚶,实行对虾与泥蚶混养新模式。同时,泥蚶“中间暂养”技术难题得到突破,使投苗成活率提升到80%。从而,泥蚶养殖面积与产量回升并较快增加,至1997年全市养蚶面积达6210亩,超过1985年。当年,云霄县开始承担“全国农业丰收计划万亩泥蚶高产高效养殖技术”(云霄县泥蚶“168”工程)项目,推动该县及邻县泥蚶生产。此后,全市养蚶面积逐年增加,至1999年达11220亩,占全省泥蚶养殖面积44%,为全省之最;年产成蚶9914吨和蚶苗6.7亿粒,创产值2.9亿元。其中,云霄县7995亩,产量7500吨,分别占全市的71.26%和75.65%。当年12月,云霄县泥蚶“168”工程通过福建省水产厅组织验收。云霄一举成为全国泥蚶养殖大县。

2000年后,养蚶新模式与技术和云霄经验在沿海各县推广,并取得成效。如,漳浦县水产开发中心养殖场,1999年12月在41亩滩地(含虾池)投放蚶苗400万粒,采用混养新模式并投饵、施肥;翌年12月收成,亩产商品蚶500公斤,收入1万多元,还有混养虾的收入。泥蚶养殖技术与效益提高显著,促进全市养蚶业持续发展。云霄、漳浦沿海连成万亩泥蚶虾池混养示范片。

2005年,全市养蚶面积达19245亩,年产成蚶20950吨和蚶苗13亿粒。主要产地是:云霄县东厦、峛屿、陈岱,漳浦县沙西、旧镇、霞美,东山县杏陈,诏安县宫口等。

2005年各县(市)泥蚶养殖实绩统计表

表5-8 (亩、吨、苗亿粒)

项 目 养殖面积 产 量 育 苗 量 全市合计 19245 2 13 龙 海 45 漳 浦 663 东 山 925 云 霄 11508 13 诏 安 00 960 全市泥蚶养殖实绩统计表

表4-9 (亩、吨、苗万粒)

年份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 1982 面积 511 1 1264 21 948 产量 78 2 蚶苗 6 117 36000 53000 45000 00 10918 年份 1984 8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9 2 2 面积 537 5229 29 17 1338 940 935 813 1193 1552 1517 2284 9270 11220 130 1659 产量 1322 1149 1497 340 1085 337 249 342 481 441 763 1067 1511 2731 712 7577 9914 25 20 14972 20950 蚶苗 16280 4597 18966 29450 10950 340 400 2000 (缺统计) (缺统计) (缺统计) (缺统计) (缺统计) (缺统计) (缺统计) (缺统计) 67000 77000 (缺统计) (缺统计) 0 130000 (缺统计) (缺统计) (缺统计) (缺统计) 2358 1942 2628 724 224 858 859 654 6 74 774 442 526 898 990 4277 275 181 259 142 1 175 149 168 115.5 99.9 238.8 321.4 209.1 (新口径) 1175 (注:1982年起,产量按新口径计算,旧口径1公斤为新口径5公斤)

三、扇贝

东山湾海域有天然华贵栉孔扇贝资源。其营养丰富、肉嫩味美,其闭壳肌制成干贝,是海珍品之一。 1973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科技人员到漳浦县进行华贵栉孔扇贝人工繁殖育苗和筏式养殖试验,初获成果。1974年,东山县鲍鱼珍珠贝培苗实验站进行上述项目试验,也初获成果。

1978年11月下旬,龙溪地区水产局组织科技人员唐友平等9人,到广东海丰养殖场及遮浪养殖点参观,运回贝苗5000粒,在漳浦县古雷下垵海区试养(由地区水技站和漳浦县水产局合作),取得成果。同时,东山县水产研究所也引进数百粒贝苗(壳长2至3厘米)进行海区吊养,6个月后,壳长7至8厘米;翌年进行人工育苗,育出稚贝1.5万粒,但成活率低,仅极少量养成。

1979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龙溪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和漳浦县水产局联合承担省水产厅下达的“华贵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课题,得到水产部资助,在漳浦县古雷下垵海珍品试验场进行试验。从广东汕尾购进亲贝100多粒,当年育稚贝3.2万粒,翌年在海区实行筏式养成1亩,产量1吨。自此,漳浦与东山逐步推广扇贝养殖。1982年,全地区扇贝养殖面积64亩,产量67吨,其中漳浦62亩、产量66吨,东山2亩、产量1吨。1983年,漳浦县海珍品试验场育苗量达1682万粒,推广养成160多亩,放养成活率76%,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并获省政府授予科技成果三等奖。其扇贝育苗与养成经验在漳浦、东山逐步推广。

1990年,漳浦县海珍品试验场等单位扇贝人工育苗推行工厂化模式,当年出苗8000万粒。 1992年,全市掀起“两贝三蛤”养殖热潮,扇贝养殖面积扩到4204亩(比上年增1倍),育苗单位也增加。1993年,全市扇贝育苗8家共水体4430立方米,出苗量计5.3亿粒;推广养成面积7970亩,商品贝产量8090吨。其中,漳浦县7725亩(古雷镇下垵和岱仔两村共6000多亩),东山县(樟塘、康美、铜陵)共245亩。养殖海区主要在东山湾,少量在马銮湾。

1994年4月9日,云霄峰头水库泻洪入下垵海区,无预告,致使该海区扇贝因海水盐份比重骤降而死亡89%。事故发生后,即采取措施补救,迅速恢复生产。

在全市 “两贝三蛤”养殖热潮推动下,扇贝养殖业大发展,1997年养殖面积9855亩,成品贝产量12520吨,平均亩产1.27吨。这年,漳州市扇贝生产跃居全省各地市之首,古雷下垵成为全省最大的扇贝生产基地。

1998年2月下旬,下垵至岱仔海区扇贝暴发病毒性死亡,延及东山县的东门屿、虎崆澳海区。药物防治无效,至4月,东山湾海区扇贝死亡殆尽,受损面积6000多亩。这年,养殖面积原为9165亩,多数绝收,结果仅产成品贝850吨。查其病毒性暴发性死亡诱因有四:一是养殖区容纳量过大,贝藻实养面积占有效养殖水域80%(强);二是扇贝养殖密度偏大,平均亩投养殖笼100串,水流不畅;三是养殖区老化,已养扇贝20年,废物淤积多;四是海区生物饵料不足。各级领导和科技部门接受教训,自此采取科学应对措施:一是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水域;二是建立水产养殖疫病灾害预警系统;三是抓好东山湾浅海生态跟踪项目的实施;四是加强扇贝及各项养殖生产的调控管理。事故发生后,东山县樟塘、康美、铜陵等地养贝场即从广东购进扇贝亲贝进行人工育苗,恢复生产,扩大马銮湾的扇贝养殖面积;而下垵、岱仔则大量缩减扇贝养殖,以降低养殖密度。

1999年,全市扇贝养殖面积减为3765亩,产量5330吨。这年,诏安县始养扇贝。2000年,全市扇贝育苗量增到129300万粒(漳浦127300万粒、东山2000万粒),促进养殖面积的恢复。

2002年,全市扇贝养殖面积5535亩,产量7734吨,平均亩产1.21吨,面积与产量均复居全省首位。此后,扇贝生产稳中略增。

2005年,全市扇贝养殖面积5445亩,产量7862吨,平均亩产1.44吨,为有史以来最高。

扇贝养殖实绩统计表

表5-10 (亩、吨) 年份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 20 2 2 2 2 全市合计 面积 64 2 124 86 361 564 772 784 2 42 797 8160 834 884 9855 9165 3765 产量 67 66 21 179 234 365 350 104 1252 85 533 漳 浦 面积 62 113 86 361 562 770 784 0 483 05 4005 3990 4005 4005 产量 66 64 21 178 230 363 350 465 1365 420 00 1440 1440 640 640 640 640 640 2 东 山 面积 产量 1 2 1 2 2 11 56 110 290 630 730 780 520 50 530 诏 安 面积 产量 5 6 11 2 2 15 34 104 245 40 450 450 65 5 90 105

四、翡翠贻贝

漳州沿海各地浅海区15米等深线以内礁石间有丰富的翡翠贻贝资源,渔农民常采捕以食或出售。

1958年,龙溪、海澄、云霄等县开始人工试养翡翠贻贝。其中,海澄县在圭屿(鸡屿)成立贻贝养殖场,1959至1962年在圭屿、考后、红屿等海区养殖共100多亩,后停养。

第五章 海水养殖

2005年各县市鲍鱼养殖实绩统计表表5-6(平方米、吨、苗亿粒)县市名称东山漳浦龙海诏安云霄合计陆上工厂化养鲍养殖面积613578450000120000成鲍产量166211432103015育苗量2.1.5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wmq4690pg6x2111f20r4n7xz5ee5l00bi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